前人種因 後人得果(圖)
積德行善,福報自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古人相信因果報應,想要後世兒孫有福報,就要從自身做起,修心向善。行小善,積小德;行大善,積大德。祖上只要有大德,後世兒孫一定有福報。
《了凡四訓》中的故事
古籍《了凡四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浙江寧波人楊自懲,起初在縣衙做書辦,心地非常厚道,而且守法公平,做事公正。當時的縣官,為人嚴厲方正,有一次偶然打了一個囚犯,一直打到血流到地上,縣官還是不息怒;楊自懲就跪下,替囚犯向縣官求情,請縣官寬諒那個囚犯。縣官說:你求情本來沒有什麼不能放寬的,但是這個囚犯,不守法律,違背道理,不能教人不生氣啊!
楊自懲一邊叩頭一邊說:在朝廷中已經沒有是非可言了,政治一片黑暗、貪污、腐敗,人心散失已經很久了,審問案件若是審出實情,尚且應該替他們傷心,可憐他們不明事理,誤蹈法網,不可以因為審出了案情,就歡喜。若是存心歡喜,恐怕會把案件忽略弄錯。若是生氣,又恐怕犯人受不住打,勉強招認,容易冤枉人。既然歡喜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發火呢?
那縣官聽了楊自懲的話,非常感動,面容立即和緩下來,不再發怒了!講到楊自懲的家裡,是很窮的,但是他雖然窮,別人送他東西,他一概不肯接受。碰到囚犯缺糧,他卻常用許多方法去弄一些米來,救濟他們。有一天來了幾個新的囚犯,沒有東西吃,非常的餓,他自己家裡剛巧也欠米。若是拿來給囚犯吃,那麼自己家人就沒得吃了。如果只顧自己吃,那麼囚犯又餓得很可憐,沒有辦法,便同他的妻子商量。他的妻子問他說:犯人是從杭州來的。沿途熬餓,臉上餓得沒有一點血色;就像一種又青又黃的菜色,幾乎可以用手捧起來。
於是,夫婦倆就把自己僅存的一些米,用來煮稀飯給新來的囚犯吃。然後他們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叫做守陳,小的叫做守址,作官一直做到南北吏部侍郎。大孫子做到刑部侍郎。小孫子也做到四川按察使。兩個兒子,兩個孫子,都是名臣;而當今有兩個名人楚亭和德政,都是楊自懲的後代。
《漢書.列傳》中的故事
《漢書.列傳第六十八》記載:王賀,字翁孺,漢武帝時,任繡衣御史。他拘捕到魏郡群盜首領——堅盧的屬下以及因為怯懦而執行捕盜命令不力的人,約上萬人,都減刑不殺。而其他大行政區的御史暴勝之等人,上奏要斬首的人,上至兩千石、千石俸祿的官員,下至因給盜賊提供飲食而受牽連的百姓,加起來有上萬人。
王賀因「不稱職」(指他對 「約上萬人都減刑不殺」事)被罷免。他慨嘆道:「我聽古人說,救活上千人的人,其子孫後代必能封侯。我救了上萬人,我的後世家族,也許會興旺發達吧?」
王賀頂著壓力,挽救萬餘無辜,免於一死,最後卻落得個被免職的下場。人中看不划算,但是天理是公平的。王賀救人性命,是積了大德,後世兒孫理應得到福報。王賀的家族,一直很興盛,據《漢書》記載,王賀後代之中,有九人封侯,五人官至大司馬,最後還出了一位皇帝——王莽。值得注意的是,更始帝從王莽手中,奪回政權後,除誅殺王莽一家,並未牽連王氏宗族的其他人!這在連坐制度盛行的封建社會,是非常少見的,因為王莽所犯的是最嚴重的「大逆」之罪,按慣例是要株連九族的。
結語
人有大德,福報就是這麼神奇,完全超乎人的思維與理解程度。冥冥之中真的有神佛在看護著人類。前人種善因,後人一定得善果;前人在無知中種下惡因,後人一定會得到惡果。天理是絕對公平的,不差分毫。
- 關鍵字搜索:
-
《了凡四訓》《漢書.列傳》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