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變一天半 學生忙到變「人力複印機」(圖)
近日山東一所中學因中秋放假只有一天半遭到學生強烈反對。示意圖。(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0月2日訊】近日,山東滕州一中將中秋節和「十一」7天長假縮短為一天半,引發學生集體抗議。儘管校方已向學生表態,將假期調整回7天。不過,有教師認為,外界更應聚焦中國學校課業壓力造成的一系列弊端。
忙著寫作業 沒時間思考
事實上,中國學生是出了名的忙。除了要負擔繁重的課業外,還要應付密集的課外輔導。
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研究所2017年發布的調查顯示,中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課外補習總參與率為47.2%,中小學生平均每週要花5.4小時進行課外補習,時間最長的省份超過每週7小時。
據中國數據諮詢網站艾媒諮詢(iiMedia Research)去年披露的數據,中國近3成中小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大,約有五分之一的小學生需要熬夜寫作業,另有近一半的初中生熬夜學習。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前重慶師範大學副教授譚松批評,巨大的課業任務把學生壓得喘不過氣來,同時還佔據了學生自由思考的時間。 「學生們根本沒有時間讀課外的書,導致他們知識面比較窄,思維不開闊。學習壓力下,學生也不會去東想西想,也就沒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當然也沒有自由的意志,因為自由的意誌已經被僵死的學習成績禁錮了。」
學生無奈接受 「與黑暗和解」
一名黃姓中國留學生透露,當年他讀中學期間,學生們每天在校10個小時,沒有家長證明的同學更需要晚自習到9點。上高三時,外加週六補習4個半小時。
回憶起自己「暗無天日」的中學學習生涯,黃同學說:「我們大多數是被動接受,無可奈何,也就是所謂的適應規則和環境,跟'黑暗'和解。很多人僅僅是看到眼前的東西,主要是上名校,然後就感覺進了保險箱。」
進入職場他們怎麼樣?
對於這種現象,中國媒體人劉先生分析,中國社會根深蒂固的「唯有讀書高」觀念使得從事體力勞動和服務業的人士備受歧視,待遇低下。而大眾為了脫貧,唯有「好好讀書」,「將來找份穩定的工作」。
他舉例說:「一位認識的保姆告訴我,她的夢想就是讓她女兒長大後找個『體面工作』。我問她什麼是體面工作,她說就是能坐在辦公室裡。不光父母有這個觀念,用人單位也有,於是出現了迷信文憑。」
劉先生形容,中國的擠壓式教育把一代代年輕人培育成了按照預定規範一板一眼做事的「人力複印機」,當這些年輕人進入職場後,他們毫無自主能力的特點暴露無遺。
創造力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
近年來,美中之間的科技競爭越發激烈。美國頻頻批評中國的科學進步是基於大規模盜竊美國知識產權,為此制裁併限制向中國出口技術。
譚松表示,在失去創造力和資源投入的情況下,中國似乎只能充當「抄襲者」的角色。他建議中國嚴肅對待知識產權議題,制定並執行嚴格的法律,才能杜絕抄襲,鼓勵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