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報導港府有意將香港公眾假期的中秋翌日改稱為孔子誕辰,所謂「取悅孔教勢力」,其真正目的是為了討好中共,緊跟中共政策方針。圖為紀錄片《假孔子之名》海報。(圖片來源:《假孔子之名》官網)
【看中國2020年9月26日訊】《信報》余錦賢「香港脈搏」一欄報導政府有意將中秋翌日改稱為孔子誕辰,市民往後將會在黃曆八月十六日當天名義上放「孔誕假」而非「中秋假」。報導又指出,政府以往曾計劃將復活節假期的其中一天取消,騰作「孔誕假」之用,在考慮到不少市民均會趁復活節放長假外遊,才打消了計劃。
政府為甚麽會有此計劃?表面上的原因,是報導所言「取悅孔教勢力」,但歸根究底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現今中共政權以中國民族主義為本,實行「外儒內法」的社會制度,孔子自然被捧為聖人,被視為中國的代表。我們可以看見2004年胡錦濤時代所設立的對外文化傳播機構,冠以孔子之名,稱為「孔子學院」,充份顯示孔子在現今中國的地位。近期,中共的「戰狼外交」策略在外國屢屢碰壁,不少國外的「孔子學院」遭強制關閉,港共在這個時候突然再提出設孔誕假期,明顯是為了顯示其緊跟中共政策方針。
查實,孔子在中共港共的統治下,根本只屬政治工具:「外儒內法」的制度中,社會中任何的元素皆是服務於統治者的目標:今天打倒的,明天可以平反,後天可以再打倒,大後天又再平反:鄧小平「三落三起」的經歷就是最佳的例證。放眼歷史,中共在毛澤東時代曾搞過「批林批孔批周公」運動,旗幟鮮明地「反孔擁秦」,以「外法內法」的方式統治。孔子以至儒家思想在「外儒內法」的制度中,純粹是用作包裝和維穩,掩飾法家思想反人性的本質。「外儒內法」的統治,本質上當然是法家統治,與真正的儒家思想沾不上關係。
中秋翌日為黃曆八月十六日,而孔子誕生的日子則有人認為是八月二十一日,有人認為是八月二十七日,但絕對不是八月十六日。港共將兩者混為一談,把八月十六日當成孔子的誕辰,根本就是對孔子的嚴重不敬。香港民怨長期高企,港共各種粗糙求其的政策幾可肯定是關鍵因素!
來源:楊文俊臉書專頁(本文為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 李松兒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