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要建廠造晶元?專業人士:難於登天(圖)
專業人士表示,華為要自己建廠造晶元,比登天還難。(圖片來源:HECTOR RETAMAL/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8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丁曉雨綜合報導)近日,有微博博主爆料稱,華為已在內部正式啟動「塔山計畫」,並且已經開始與中國相關企業合作,預備年內建成一條完全沒有美國技術的45nm的晶元生產線。同時還探索合作建立28nm的自主技術晶元生產線。不過專業人士表示,這比登天還難。
8月12日下午,微博大V「鵬鵬君駕到」發了這樣一條微博,稱華為在內部正式啟動了一個名為「塔山計畫」的半導體產業鏈項目,準備建設一條完全沒有美國技術的45nm生產線,自己造晶元,以應對「台積電無法為華為代工」的事實。同時還在探索合作建立28nm的自主技術晶元生產線。
《中國基金報》報導,據流傳的資料顯示,這項計畫的戰略目標是要突破包括EDA設計、材料、材料的生產製造、工藝、設計、半導體製造、晶元封測等在內的各個半導體產業關鍵環節,實現半導體技術的全面自主可控。
《券商中國》報導稱,網上流傳出的資料顯示,第一批入選公司清單包括上海微電子、瀋陽芯源(芯源微)、盛美、北方華創、中微、瀋陽拓荊、瀋陽中科(中科儀)、成都南科、華海清科、北京中科信、上海凱世通(萬業企業)、中科飛測、上海睿勵、上海精測(精測電子)、科益虹源、中科晶源。
但這條消息隨後被《澎湃新聞》的報導否定。據該報稱,華為海思相關人士表示,內部沒聽說「塔山計畫」,問了周圍同事均表示不知情。一位集成電路行業人士也表示傳聞不靠譜:「一條晶元生產線容易建嗎?設備材料至少一半還是需要進口的。」
虎嗅網報導說,虎嗅在第一時間採訪了半導體產業鏈人士,他們普遍給出了一個答案:幾乎不可能,非常難。
建一個45nm晶元廠的巨額耗資倒是其次,對於半導體設備與生產工藝,「錢」只是諸多核心要素之一,很多事不是錢能解決的,用100億美元也砸不出一臺光刻機。
有行業人士解釋,雖然45nm聽起來是低製程,跟台積電如今可以量產的5nm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是目前市場上仍然有大量不同品類的終端產品需要45nm製程工藝的晶元,包括數字邏輯、模擬功率、射頻等晶元類型。
但是,即便是45nm製程的模擬功率器件,也並不意味著沒有「高中低端」之分(以性能為依據,製程並不代表一切),相反,目前高端模擬晶元全靠進口,國內基本無法設計和製造。
而台積電斷供華為之後,華為急需為自己的旗艦手機找到新的晶元供應,填補自己高端產品線的供應鏈空白。但45nm產線似乎滿足不了,或者只能滿足華為極小一部分的產品需求。
本月初,有媒體報導華為和聯發科簽署了合作意向和採購訂單,將向聯發科採購1.2億片晶元。但大量使用聯發科晶元也只能保證中低端市場,無法供應華為高端市場。
虎嗅報導稱,有半導體從業者表示,華為所謂的「建立無美國技術生產線」,如果從生產設備層面,那勉強有可能,如果從各種材料和零部件的基礎層,基本不可能。不要說金錢成本,時間成本上也根本負擔不起。
另外,中國國內目前也沒有能做45nm的成熟生產線,短時間內也無法聚集足夠多的製造管理人才。
雖然任正非在上個月底剛剛密集拜訪了好幾所高校蒐羅人才,但據半導體人才報告表示:「全國半導體相關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每年才3∼4萬,畢業後就業強關聯的20%不到,能幹3年的更少。中芯國際的離職率每年20%以上。」
建一條45nm產線,資金、人才、設備缺一不可,而華為要在半年內建廠造芯,根本是不可能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