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決定中國經濟轉向內循環 惡兆?(圖)


2019年習近平川普大阪峰會,中美正在打貿易戰,但也沒有料到今天中美脫鉤加速前進。
(圖片來源:BRENDAN SMIALOWSKI/AFP/Getty Imagess)

【看中國2020年7月31日訊】(法廣RFI)習近平主持中共政治局會議,發出明確的信號,承認中國經濟形勢複雜嚴峻,面臨風險,必須打持久戰,今後中國經濟轉向「國內大循壞為主體」。這與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三十幾年前推出的「國際大循壞」戰略適成對照!

中共政治局週四舉行的會議指出,中國當前經濟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要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會議指出今年經濟形勢複雜嚴峻,要準備打持久戰,會議提出:中國經濟要轉向內循環為主體,「加快形成以中國國內大循壞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內部大循環近來成為中共高層不斷提到的一個詞。為什麼要搞內循環,6月18日,被視為習近平親信的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第12屆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稱:「我們仍面臨經濟下行的強大壓力……一個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學者何清漣在『面對新冷戰中國方向決心手段三缺一』一文中評論習近平的經濟內循環:「中共最高領導人認為非常有必要向世界公開明示中國應對中美脫鉤的戰略大方向:經濟內循環,習近平版自力更生。」7月21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中國國內宣傳機器為這次座談會總結多條意義,在何清漣看來:「其實核心就是一條:面臨美國的壓力,求借偷的技術自主創新不再可能,國外市場正在變小,從此,中國經濟得『內循環』,咱們要自力更生了。」

有分析指出,中共高層之所以強調中國經濟轉型內循環為主體,實在是不得已之舉,中國正在面臨陷於「脫鉤」的嚴重局面。兩年的中美貿易戰,導致許多在中國的國際企業向周邊國家轉移,隨後而來的新冠疫情更加重了這一趨勢,中國許多以外貿為主的企業或者失去了海外訂單,或者得不到訂單。當然,中國企業失去訂單的原因也與全球性的疫情蔓延帶來的嚴重經濟後果密不可分。而隨著中美關係全面對立,局勢進一步嚴重。4月10日,美國政府呼籲美國在華企業撤離中國,並承諾提供全部撤離費用,日本政府也對其在華企業發出了類似的號召。6月29日,印度一口氣封禁59款中國應用軟體,呼籲抵制中國電力設備,印度還在進一步封禁中國其他應用軟體。

中國外部環境嚴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28日主持「穩外貿」座談會時提到,外貿環境依然嚴峻複雜,必須有充分估計,要加大支持及保住中小微和勞力密集性企業,並幫助大型外貿企業破解難題,以「穩就業」。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強7月29日主持國務院會議常委會議時,又再度提及農民工就業問題,要求大力發展生活服務業、勞力密集型產業,力保就業保民生,李克強似乎沒有提國內大循壞的概念。

習近平的國內大循壞讓人想起趙紫陽提出的國際大循壞。經濟人士指出,中國經濟三十年的發展成績,與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1988年提出的沿海發展戰略有重大關係,這一戰略的要旨是抓住戰略機遇,將沿海的1億到2億人口投入國際市場,大進大出,兩頭在外,開展國際大循壞。趙紫陽時期的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後來在一篇紀念文章中表示,趙紫陽主持推出的這一戰略的中心思想是:沿海地區具有天時地利的優勢,加上內地資源的支持,完全可以發展外向型經濟,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通過發展對外貿易來發展中國經濟,這樣既可以促進沿海地區的發展,又有利於讓出國內市場給內地,帶動內陸地區加快發展速度。他解釋說:

實行"兩頭在外",大進大出。所謂"兩頭在外",就是把生產經營過程的兩頭,即原材料來源和產品銷售主要放到國際市場上去,大進大出,使經濟運行由國內循環擴大到國際循環。

現在,中國似乎失去了越來越多機遇,國際環境嚴重惡化,要轉向內循環,準備自力更生了?這條路走得通嗎?有分析指出,中國經濟從1980年代走入改革開放時代,本質特徵就是外向型特徵,而經濟內循環,不就是要倒退到中共建政前三十年的時代:小農經濟型的自給自足,全面赤貧和全方位物資短缺。中國經濟今天能夠重走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的老路嗎,令人嚴重懷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安德烈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