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考察吉林不止因糧食 更多領域有麻煩(圖)


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涉及多個經濟領域的麻煩。(圖片來源:Elnur/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7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中國大規模採購美國玉米和大豆。而在洪災影響農作物的情況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吉林考察,不止是因為糧食危機,還涉及多個經濟領域的麻煩。

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中旬美國玉米大豆的周度出口銷售觸及數年高位,一週玉米出口總量達到254.8萬噸,為2018年3月以來最高,大豆出口總量則達到266.6萬噸,為2018年12月以來最高。

這受益於中國的大規模採購。截至7月16日當周,中國訂購美國玉米196.7萬噸,為有記錄以來最大單周玉米購買量。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還顯示,美國對中國的大豆銷量升至169.6萬噸,為2019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另外,美國農業部7月23日稱,民間出口商報告中國購買了13.2萬噸大豆,準備在9月1日開始的2020/21銷售年度交付。

中國方面上週表示,將繼續履行今年一月份與美國達成的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除此之外,肆虐中國的洪災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也是中國加快進口糧食的一個主要因素。

中國長江流域連續兩個月的強降雨已導致多省市河流水位暴漲,引發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洪災。同時,人們對全球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大壩產生擔憂,三峽水庫的水位一度比汛限水位高出15米多。

中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對官媒表示,7、8月份,三峽水庫要留出充足的防洪庫容來應對上游可能發生的更大洪水。「三峽工程並不能包打天下,有了三峽工程並不意味著長江中下游防汛就可以高枕無憂。」

中國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最近在一場記者會上稱,在出現「黑天鵝」事件的情況下,過大的洪水有可能超出現有工程的防汛能力。

這將會經濟產生嚴重衝擊,中國應急管理部介紹,洪澇災害已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61.6億元(人民幣,下同)。有專家估計,今年洪水目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佔GDP的比重為0.09%。截至7月10日14時,受洪澇災害影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27省(區、市)的農作物受災面積已達到2,983千公頃。

7月23日,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七月份全國豬肉平均批發價格為47.75元/公斤,同比增長101.92%。

江海證券認為,洪水對農產品價格的推升作用已經開始顯現。從近期的豬肉價格和蔬菜價格走勢來看,洪澇災害已經使得近一個月以來豬肉和蔬菜價格出現了超季節性上漲,且漲幅仍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諸多分析皆認為下半年將發生糧食危機:武漢肺炎疫情未消散,近期又飽受暴雨、洪災侵襲,長江流域災情不斷擴大,大部分農田都被洪水淹沒,廣西也爆發蝗災,大量蝗蟲吃光農作物,農民苦不堪言。

7月21日,據《路透社》報導,據三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國計畫動用國家儲備稻米和小麥。政府可能在第一批銷售中出售約1,000萬噸稻米,「政府這樣做是為了抑制價格。」

7月24日,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時強調,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綠色農業,「我十分關心糧食生產和安全。」

吉林松遼平原素有「黃金玉米帶」和「大豆之鄉」的美譽,是中國糧食主產區之一。

《新華社》7月22日報導稱,「吉林省的玉米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佳,平均容重700克以上、角質率80%以上、含油量比其他地區玉米平均高出0.3%、蛋白質含量平均高出0.5%......一項項權威檢測數據,直觀地展現了吉林玉米的品質。高澱粉玉米、高油玉米、糯玉米等專用玉米品質均優於國家標準,是食品、飼料和工業原料的優質選擇。」

中糧生化能源榆樹公司負責人表示,將玉米澱粉轉化為氨基青霉烷酸,該產品是青黴素、阿莫西林等藥品的原料。

並且玉米還涉及玉米油、玉米纖維飼料、玉米蛋白粉、生物天然氣、纖維素乙醇、乙醇產業鏈等。

同樣,大豆也涉及到很多用途,可以用來生產豆粕和荳油。豆粕可以用作生豬飼料、蛋禽、肉禽雞飼料、活牛等其他飼料以及大豆蛋白。荳油以及菜籽油、棕櫚油可用作食用油和工業用油。大豆卵磷脂在糖果食品工業、醫藥、造紙和制革的方面廣為應用。包括做成潤滑劑、建築材料、發泡材料等等。

習近平強調糧食生產和安全,不止是因為糧食危機,還涉及經濟多個領域的麻煩。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