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 何青青」 人名預言暗藏玄機(圖)
千里草何青青 預言暗指董卓。(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歷朝,一直都有童謠、讖語、民謠或石碑刻字,向人間暗示未來的吉凶禍福的徵兆,而且在歷代史籍中多有記載,甚至記入正史中。例如,《史記‧周本紀》記載,宣王之時童女謠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可見「童謠」預言在中國起源甚早。
從周朝往後看,每個朝代都能見揭示朝代興亡更迭,或暗示禍福起落、人事成敗的童謠。這些神秘的童謠,多在社會戰亂、自然災變的前頭傳出世間,尤其是在朝代末世最多。
中國歷代的童謠常是讖語的另一種表現,尤其是有關一個朝代國祚的存亡、一個時代的動盪變遷。中國的那些涵涉政治題材的童謠,以中國神傳文字特有的豐富文化內涵,展現巧趣又神秘、時明又時暗的預言,字表看似淺白暢口,其實內含真意深隱,真相總是另有所指。實際上,指涉政治人與事的童謠常常是讖語的另一種表現,一種容易在民間傳播開來的讖語,一種未來的預言。
人說從「童謠」中可以看歷史。從歷朝末世童謠預言的應驗來看,可說它是對人間動盪壞滅的預警。事過境遷,往事留痕;鑑往知來,掌握先機。回顧中國歷代童謠、讖語,看歷史上預警天機,若隱若現,冥冥不見解,因果安排有天意。
《後漢書‧五行志》中記載「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這是用析字作成的童謠讖緯。「千、里、艸(草)」三字合為「董」,「十日卜」三字合為「卓」,暗喻東漢末年的孽臣「董卓」。「何青青」、「不得生」又隱喻董卓的冒起和旋起旋滅的生命結局。
漢獻帝元年初,長安有童謠說:「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乍一聽如墜入霧中,人人難解其意。以析字技巧將獨體字加以合併後,一個人名呼之欲出,原來這首童謠是有關董卓起、滅的預言讖語,背景舞臺就是東漢皇室的存亡。
無論是「千里草」還是「十日卜」都是自下而上離合解字,而不同於通常的自上而下解的,其中也隱含深意,暗示董卓將自下而上,以臣凌君。
「千里草,何青青」暗指董卓暴發、暴盛當權,卻又迅速敗亡,落得「不得生」的結局。董卓是東漢末年軍閥和權臣,生性凶殘為人跋扈專制,罪行纍纍。董卓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擁兵自重成了權霸西北的軍閥。
東漢朝廷外戚和宦官相互廝殺之際,董卓的軍隊入了京,外戚和宦官同歸於盡,董卓控制了朝廷,廢了少帝劉辯,立獻帝並挾持之。他在朝野內外廣佈親信,用上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臺,尚書以下官員自行繞過朝廷到董卓家中議事,東漢政權也從此名存實亡。不久後,他又把漢少帝和何太后一起殺掉,專斷朝政。
董卓非常跋扈殘暴,官員與他言語間稍有不合即被當場殺死,引起朝野不滿,13路諸侯聯合起來討伐他。最後反被他的養子呂布所殺。
另外,漢獻帝時期還有一地方童謠也非常有名。講的是荊州的興衰。
獻帝建安初年荊州有童謠:「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遺。」東漢代從中興以來,僅荊州能保全,等到劉表任荊州牧以後,百姓還能生活豐足快樂,但到建安九年便要開始衰落了。劉表的妻子死去,各位將領也都紛紛零落衰亡。所謂「至十三年無孑遺」是指出到了十三年後,便沒有甚麼遺留下來了。那是因劉表死後,荊州就真的衰敗了。
建安十三年,當時華容縣有個女子,忽然啼哭道:「將有大喪。」縣令以為妖言惑眾,遂將其逮捕下獄。
過了個把月,女子忽於獄中哭道:「劉荊州今日死。」華容離荊州數百里,縣裡隨即派人騎馬去驗視,而劉表果然死了。縣令於是放了她。
她續又歌吟道:「不意李立為貴人。」過後不久,曹操平定荊州,以涿郡李立,字建賢,為荊州刺史。
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到許(今許昌)。之後,曹操逐漸掌握朝廷權力。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東漢政權走入了歷史。
天道雖無聲無息,然而中國古人早已觀察到地上人事與天道相感相應,如影之隨形。人間事像之禍福成敗,尤其是關乎一個大群體的命運,事發前總有天啟之徵兆。童謠讖語不也是慈悲的上天給人間的預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