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毒奶粉到假奶粉 12年改了一個字(圖)


3月3日,湖南嶽陽戴口罩的兒童(圖片來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

【看中國2020年5月15日訊】湖南再現「大頭娃娃」的新聞,將人們帶回到三鹿奶粉三聚氰胺的痛苦回憶裡。

這些幼兒在體檢時發現牛奶過敏,醫生建議購買氨基酸奶粉。家長們在郴州愛嬰坊母嬰店,經導購員強烈推銷,購買了名叫「倍氨敏」的產品。

食用後,孩子出現濕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被醫院確診為「佝僂病」。

以為是特醫奶粉,原來竟是固體飲料,根本不是奶粉,或者說,是假奶粉。家長們在購買時也對「固體飲料」有過疑問,但母嬰店導購聲稱「這是牛奶的另外一個簡稱」。

這已經是郴州市不到一年來,第二次發生「大頭娃娃」假奶粉事件了。同樣是固體飲料,去年被曝光的叫「舒兒呔」,推銷者是遠比母嬰店導購更「權威」的郴州兒童醫院醫生。

看來,至少在湖南,將固體飲料忽悠成特醫奶粉,出售給牛奶過敏的嬰幼兒,已經是一個成規模的「產業」,幹這種營生的黑心企業,不止一家兩家。

雖然「倍氨敏」廠家把鍋全甩給了母嬰店,聲稱該產品針對普通人群可以食用,公司只是依據國家法規生產產品,對門店銷售給孩子並不清楚。很多網友居然相信了,天真地認為,的確不是廠家的鍋。

但是,廠家怎麼可能對此不知情?產品不會自己跑到母嬰店裡售賣,兒童醫院醫生更不會免費推銷他家的產品。

配方粉與配方奶粉,一字之差,卻有本質不同。為什麼要把產品包裝設計成嬰幼兒奶粉的樣子?為什麼要把名字取的那麼像氨基酸奶粉,還要強調一個過敏的敏字?

「倍氨敏」也好,「舒兒呔」也罷,名字就看得出來,產品就是針對有特殊需要的嬰幼兒設計的,只不過沒有相關資質,打個擦邊球,標注「固體飲料」,反正家長也不懂那是啥意思。

都12年了,想不到「大頭娃娃」們還會有這麼多弟弟妹妹,產品卻從毒奶粉變成了假奶粉。讓人很困惑,這到底算是進步還是退步?

去年已經出了「舒兒呔」,今年又冒出來個「倍氨敏」,當地相關部門是不是早忘了當年轟動全國的毒奶粉事件,真去認真查了嗎?

對每個家庭來說,孩子就是一片天,「大頭娃娃」再現,無論如何不可接受;對此,民眾有權利生氣,而且有理由不聽解釋、只看結果。

毒奶粉也好,假奶粉也罷,它們到底是重出江湖,還是一直都在?為什麼直到今天,有條件的家庭,依然保持著從國外購買嬰幼兒奶粉的習慣?為什麼居然會有專供中國市場的劣質貼牌洋奶粉存在?

是,我們的消費者在歧視國產奶粉,同時也在被貼牌洋奶粉們歧視;但與此同時,被歧視的其實還有我們的監管者。因為好的奶粉,不僅是生產出來的,更是監管出來的。奶粉監管不淪為窪地,奶粉品質也就不會淪為窪地。

這次的假奶粉事件應該在全國範圍內公開徹查,不要擔心對行業的負面影響,更不要有形象方面的無謂顧忌。

猶記當年,正是因為有關部門對三鹿奶粉問題長時間「保密」,才讓更多無辜兒童付出了健康乃至生命的代價。

同樣都是問題奶粉事件,彼時為了「保護大品牌形象」和「避免公眾恐慌」而保密,今日倘若又為了「不影響行業發展」和「不給壞人遞刀子」而保密,無異於在犯過的錯上一錯再錯。

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語境下,管不好一罐奶粉是沒有道理的,更是不應該的。無論是往奶粉中添加不該加的東西,還是拿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問題之所以出現,背後一定存在監管的盲區,同時也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

所以,請救救孩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