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各國經濟依賴中國 終成北京政治要挾的工具(2)(圖)


中共曾利用煤炭採購施加壓力,讓澳外交部長畢曉普(Julie Bishop)女士去職。(圖片來源:Dan Himbrechts - Pool/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5月12日訊】中國成為引進外資大國之後,逐漸改變了外資政策,先是通過兩稅合一,取消了外資的稅收優惠;繼而通過打擊一些與中國企業有競爭關係的企業,扶持本國企業,這種做法在醫藥行業中比較突出。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過去是利用在華跨國企業遊說母國政府以改變一國外交政策,從2010年代開始,北京將他國對華的經濟依賴轉化成政治要挾的工具。

韓國薩德導彈系統中國小試鋒芒

國際社會意識到中國將他國對華經濟依賴轉化成干預他國政治的工具,是從韓國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事件開始。中國通過這次初試鋒芒嘗到甜頭,越來越頻繁地使用這一手段。

為了對付金正恩的導彈威脅,韓國接受美國的協助,在國內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薩德系統的部署於2016年2月7日開始磋商,到2017年3月6日落實佈署,引起中國高度關注及強干預。韓國主張這項軍事部署只是應付朝鮮的防禦措施,中國則認為部署薩德系統會對其國土安全造成影響。習近平明確告訴韓國總統樸瑾惠總統,中國反對這一軍事項目。

習近平表態之後,中國大陸對韓國發出多項反制措施,包括禁止韓國媒體及藝人演出、旅遊封鎖等,韓國經濟遭受重創。據韓國貿易協會發布的數據,2016年,韓國對華出口額與進口額比1992年建交時,分別增長47倍、23倍;中國在韓國總出口額和進口額中分別佔25.1%和21.4%,成為韓國的第一大出口對象國和進口來源地;2016年,中國對韓直接投資額為20.49億美元,是1992年的1940倍。

當時,韓國產業銀行對中國的制裁威脅曾撰寫一份報告猜測,北京採取強硬措施之後,韓國兩個嚴重依賴中國的關鍵產業(免稅店與旅遊業)將受重創,收入將縮減117億美元;其他產業的損失加起來將達到83億美元,合計將遭受約200億美元的損失。這一預測此後成為現實:為安裝薩德提供土地的樂天集團受創最重,2017年第二季度,樂天的營業收入同比接近「腰斬」,淨利潤更是同比猛降95%。該集團面臨成本高昂的重組,最後認賠出售在華超市。

韓國國內則發起抵制薩德抗議,數十萬民眾走向街頭,認為安裝薩德對韓國沒半點好處,要求總統樸瑾惠下臺。2017年11月22日,中韓達成成果,即「三不一限」承諾。此後中韓關係逐漸回暖,薩德事件也以「部分部署,不追加」為結果,告一段落。

從此以後,文在寅一直小心翼翼地看北京臉色行事。

澳大利亞對華經濟依賴的後果:北京利用民主摧毀民主

澳大利亞是一個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而中國恰好是一個資源需求大國。澳大利亞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早就被北京很輕鬆地將其轉化為操縱澳洲國內政治的籌碼。我曾經寫過一篇《王立強疑雲背景:中國利用民主摧毀民主》(SBS,2019年11月29日),指出澳大利亞是中國紅色滲透的重災國,也是北京利用各種滲透的力量,用民主摧毀民主的樣板。

中國對澳洲內政的成功干預,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將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當作武器。最著名的有這麼幾件事情:

一是力拓。2009年,澳大利亞政府拒絕了中國鋁業公司(國有企業)收購英澳礦業巨頭力拓公司(Rio Tinto)18%股份的投標,原因是澳洲政府擔心,這筆交易將賦予中國太多的定價權。北京對此的回應,先是通過中國的商業夥伴向澳大利亞政府施壓。未達目的之後,2009年7月,力拓公司在中國的首席鐵礦石談判代表、澳籍華人胡士泰與其他三名在中國工作的員工一同被捕,並於次年在一次為期三天的非公開審訊中被定罪。澳大利亞政府雖然知道胡案後面的真實原因,但放棄了胡士泰。力拓公司的CEO艾博年(Tom Albanese)重新反思了「與中國的關係」,2009年11月2日在一次投資交流會上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2010年他個人的工作重點之一將是加強公司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並認為力拓與中國鋁業公司之間仍有合作機會。此後,澳洲社會各力量假裝忘記了胡士泰。

二是利用煤炭採購施加壓力,讓澳外交部長畢曉普(Julie Bishop)女士去職。畢曉普2017年在新加坡曾冒北京之大不韙批評南海問題,並表示中國不適合做區域領袖,從此她再也沒有被邀請訪問中國。2018年,她在阿根廷G20會議期間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面。中國方面在會後直言不諱透露內容,表示中方已經告知畢曉普:「由於澳方的原因,中澳關係遇到一些困難,兩國的交流與合作也受到了影響。這不是中國希望看到的」。在這些嚴厲言辭之後,中國推出給澳洲「一點顏色看看」的「輕微懲罰」計畫,即「把錢拿到別的國家去」,涵蓋了廣泛的領域,從煤炭、鐵礦石、牛肉等進口轉移至他國,減少中國赴澳留學生。2018年,阿根廷對中國的牛肉出口幾乎翻了一番;非洲的鐵礦石出口中國成倍增長;運送澳大利亞煤炭的船只在中國無法停靠,澳大利亞的煤炭出口驟減,遭受最大重創。澳大利亞人終於看到一點:「中國有能力摧毀我們的高等教育體系,學生公寓租賃市場,農業和採礦業。我們對報復中國進行的任何打擊都是輕微的,我們通過摧毀我們的工業基礎而使自己依賴於中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修復澳大利亞的對華關係」。緊接著在2019年2月下旬的一週之內,發生怪異的巧合:澳洲輸華煤炭被禁,導致澳元匯率暴跌;令中國人討厭的外交部長畢曉普宣布從議會辭職,退出政壇。隨後,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很快修復。

最近中國對澳洲又獲得一次勝利。今年4月27日,澳洲總理莫裡森公開呼籲對此次冠狀病毒疫情展開全球調查,激怒了中國政府,引致中國駐澳洲大使成竟業的公開威脅。5月1日,澳洲總理莫裡森說,他沒有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來自中國武漢的一個實驗室。

澳大利亞人也清楚地知道本國經濟因高度對華依賴而陷入困境,克萊夫.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那本《無聲的入侵》(Slient Invasion),作者在掌握大量事實的基礎上,指出中國正通過各種各種手段企圖將澳洲變為傀儡國家:在短短15年間,籠絡澳洲前總理鮑勃.霍克(Robert James Lee「Bob」Hawke)、保羅.基廷(Paul Keating)、陸克文(Kevin Rudd),將這些政要變成中共的新買辦;大量中國資金湧入澳洲的農地、房地產、大學。無聲無息間,中國成為澳洲官界、學界、產業的最大金主,也成為澳洲第二大地主。澳大利亞號稱自由國度,但這本注定必將得罪中國的書,一連被三家出版社拒絕出版。

但是,澳大利亞國民目前普遍處於希望「熊掌」與「魚」二者兼得的狀態:既希望保持與中國之間密切的經貿關係,又希望能夠限制中國的紅色滲透。無論是政界還是民間,其實並不真正瞭解他們面對的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何清漣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