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對600萬猶太人的屠戮以及給歐洲眾多國家帶來的傷害,迄今仍讓人們不能忘懷。(網絡圖片)
二戰期間,希特勒對600萬猶太人的屠戮以及給歐洲眾多國家帶來的傷害,迄今仍讓人們不能忘懷。而戰後的德國政府除了一直在給予受害者補償,並立法嚴格禁止一切納粹標記和徽章出現,警惕新納粹主義抬頭外,不少德國人的內心都充滿了愧疚感,進而避免涉及此類話題。然而,在德國內外,一些第三帝國的粉絲們依舊懷念著納粹德國的「復興奇蹟」,認為儘管希特勒對他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但卻對德國人民有功,否則就不會得到德國人的狂熱支持。
希特勒究竟創造了怎樣的經濟奇蹟從而收穫了民眾如此狂熱的支持?數據顯示,希特勒上臺4年後,德國GDP增長102%,國民收入增加了一倍,人均收入僅次於英國和美國,失業人員由600萬降為不足4萬,失業率由30%降為1.3%;同時完成了全國高速公路網的建設,重整了重工業基礎體系,還裝備了一支現代化軍隊。德國由最高的赤字和最高的失業率、實際上已經瀕臨破產邊緣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創造了經濟復興的奇蹟。
更為驚人的是,希特勒兌現了他競選時的諾言,「使每家掀開鍋蓋就有雞腿吃」,即使德國人民實現了共同富裕——決不是讓少數人率先富起來,而是讓廣大工薪階層和管理階層一起富起來。比如1938年建立的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其目的就是要讓普通百姓可以買得起汽車。此外,工人們不僅工作環境得以改善,而且每年還可以出國度假——這在英美都是從未有過的。據說,當時,幾乎沒有管理階層買得起而工人們買不起的東西了。
國力的迅猛增強,大大提升了德國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歸屬理念,因此他們聚集在希特勒的麾下也就絲毫不奇怪了。
然而,在創造了經濟奇蹟的希特勒的統治下,德意志文化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殘。德國,曾經是一個充滿思想並在文化上富有創造力的國度,但在納粹時代,卻不再有歌德和貝多芬、不再有巴赫和席勒、不再有布萊希特和格林兄弟……有的只是戈林、希萊姆和施米特式的人物。納粹將文學變成了御用八股、將電影變成了洗腦工具、將法律變成了服務於專制的工具、將藝術變成了殺人機器,而最終的目的就是將德國人變成馴服的奴才。可見,這是一個人民被剝奪思考權力的時代、是一個思想被扼殺的時代。
據說在希特勒自殺後,有不少已經得知事實的德軍士兵,仍然選擇了抵抗。他們在彈盡糧絕之際的遺言是:「告訴元首,我已經盡力了。」早已沒有了自由意志的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追隨自己的主子去了。
而沒有了納粹的德國,在經歷過一陣痛苦和困難的時期後,不僅經濟騰飛,成為歐洲經濟大國,而且文化藝術在自由的氛圍下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如今,德國政府和絕大多數德國人都時刻警惕著不要讓納粹死灰復燃。
或許,德國人對納粹德國的支持所造成的惡果可以作為中國人的前車之鑒。當中共和一些中國人宣揚正是中共創造了當今中國的經濟奇蹟、因此對中國有功的言論時,中國人理應知道,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是以犧牲子孫萬代的環境和利益為代價換來的,而在中共的統治下,民眾缺乏言論、集會、出版、信仰等自由更是不爭的事實,更遑論文化藝術的墮落。這樣的統治者我們需要嗎?
責任編輯: 李曉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