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花撥開七十多年前那段被有意歪曲的歷史迷霧。(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二、真相前面的話
小說《苦菜花》原創於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八年,作者馮德英自稱是紀實體小說,開始寫稿時只有十七歲,出版後轟動一時,先後被改編成電影、戲劇、話劇、電視劇。影響了中國乃至全世界很多國家的人,尤其是共產國家的幾代人。《苦菜花》塑造的人物:母親、娟子、姜永泉,王唯一、王柬芝……等人的形象也已定型於人們的腦海中。尤其是電影《苦菜花》,更是家喻戶曉,成為那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電影作品之一,其影響之大,在此不作贅述。《苦菜花》所展述的那個年代,國軍、共軍、侵華日軍先後進入膠東,世事的變幻、百姓的痛苦,《苦菜花》真的是做了如實的「紀實」嗎?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走訪了《苦菜花》的發源地——山東省乳山市馮家鎮觀上馮家村。在這裡,我們謹慎地翻開70多年前那段煎人心肺的歷史,撥開掩埋的厚土,打開塵封的記憶,理順那些被黑白顛倒的歷史事件。
一、觀上馮家村
這個村地處昆崳山餘脈尼姑頂東南麓山澗谷地,據《乳山市志》第64頁記載,「元末,馮姓由雲南遷玉虛觀附近而居,故名。」這個「玉虛觀」又名「聖水宮」,為道教聖地,是「海上七真人」之一的王玉陽修行、傳道之處,所以此村所居乃一風水寳地。
《苦菜花》中的「王官莊」這個村名是「觀上馮家村」與另外相鄰的「王家庵」、「莊子夼」兩個村的村名各取一字而合成的。在觀上馮家村,我們遇到了三位八十多歲高齡的老者,他們是那個時代、那個地方、從那些事件中走過來的見證者。他們三位對《苦菜花》這部作品及作者馮德英的貶抑之辭令我們震驚不已。而對作品中被描寫成最壞的人物「王柬芝」的原型——馮鑒之卻敬仰有加,讚美之詞發自肺腑,對作品中的「母親」「娟子」等一家人的「革命事跡」嗤之以鼻。
這與幾十年來《苦菜花》的各類作品、及中共喉舌的宣傳大相逕庭,驚異之餘,引發了我們想進一步還原歷史、揭開真相的探尋之旅,走訪了當年的倖存者及相關知情人,查證史料,四處尋訪,經歷將近一年的時間,將各方面的信息做了彙集整理與論證,終於可以撥開七十多年前那段被有意歪曲的歷史迷霧……。
二、真相前面的話
這裡,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小說《苦菜花》自出版以來不僅僅是一部小說,它已經被作者馮德英及各級政府機構宣說成一段歷史事實。馮德英在《我是怎樣寫出》一文中說:「《苦菜花》基本上是以真實確鑿的素材寫成的,有不少情節完全是真實情況的寫照,大部分人物確有其人,一部分是根據現實生活做了集中概括,過去我曾在書中的鬥爭生活中同那些人物一起生活過、一起笑過、哭過……」
他還說過:「1953年,我寫出一篇四五萬字的文章,全是以真實材料記述母親的,這篇文章也可以說是《苦菜花》的素坯」(沙丹:《:訴不盡的女性芬芳》)。2005年4月30日《北京晚報》登載記者趙李紅對馮德英的採訪:「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我的哥姐們很快獻身革命戰爭,父母由於兒女的影響,也捲進鬥爭的漩渦。我家被敵人切齒為共產黨的『幹部窩』,八路軍幹部戰士稱做『招待所』。」還有很多馮德英在不同場合以不同形式發表過類似的語言,我們不再一一贅述,時至今日依然有相當數量的政府官員及普通讀者和影視觀眾都把這部作品當成一段真實的歷史事實。
但是各種史料、憑據、多人證詞都不可逆轉地證實:憑空捏造、無端污蔑、黑白顛倒是這部「紀實文學」的三大特點。
用那三位老者的話說,全書只有「七子」等幾個人名是真實的,所有的事件全都是假的。曾經有村民當面質問馮德英:「為什麼要瞎編這些事來糟踏咱村的人?」他無言以對,嘟囔道:「我年幼無知」。誠然,只有十七、八歲的毛頭小子寫出幾萬字的《苦菜花》確實是「年幼」,而且那些成年男女之事還寫的惟妙惟肖,文革時他所在部隊的領導都說他:「你也沒有結婚,哪裡知道的那些烏七八糟的事?」因為這文革中還被「整得不輕」。而因他的這一「無知」,不知直接傷害了多少無辜的生命,給他們造成的生活艱難和精神傷痛更是苦不堪言,以至於多人自殺;與此相反,這些無辜者的痛苦與血淚給馮德英及其家人在名利地位等方面帶來迅速提升;霍乎間又給他送來始料不及的掃地出門、文革改造、父親自殺。
下面根據我們的查證,對這一切一步步揭開,還其歷史真相。我們參考的資料包括:
一、1959年8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第1版,2015年10月第2次印刷的《苦菜花》原著;
二、1965年出品的電影《苦菜花》;
三、2004年出品的20集《苦菜花》電視連續劇;
四、馮德英本人在不同場合發表的言論;
五、各地記者的採訪報導;
六、乳山市地方史誌等官方資料及「馮德英文學館館刊」《山花爛漫》(共七期);
七、還有那個時代倖存的老人對當年的回憶;以及相關當事者的後代的不同境況。
八、實地攝取的圖片資料。
關於第六項的那些地方史誌資料,我們是慎用的,因為這些資料的可信度不能令我們放心地將其作為依據,即使這樣,它透露出的一些信息經過提煉分析也能給本文觀點予以佐證。
更為遺憾的是,在這個憲法規定「言論自由」的中國大陸,因言獲罪遍地皆是,為保護言證人的安全,本文不能提供其個人信息。由於我們的各方面能力所限,社會資源不能盡享,大部分採集活動不能夠完全公開進行,還有很多珍貴、真實的資料不能採集完備,所以對其成文造成了一定的侷限,敬請各位讀者諒解。本文所牽扯到的相關人的後人的個人情況,我們盡量避免披露其個人隱私,而為了證實事實真相又不得不寫出的個人情況,實非本願,敬請原諒。
本文所探討的《苦菜花》中的主要人物與真實原型對照表:
王唯一——馮唯一鄉長與其弟共有百餘畝土地
王柬芝——馮鑒之馮唯一親弟抗日學校校長
王竹——馮曰竹馮唯一長子
馮仁義——馮日荷作者馮德英的父親
母親——曹文琳馮日荷妻
娟子——馮德清馮日荷二女兒
姜永泉——姜吉成馮德清丈夫農救會長
王長瑣——馮長瑣馮鑒之家的長工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僅從取名上劇中人與其原型都是換姓不換名,或取諧音字。這就暴露出作者在以「紀實」之名顛倒黑白,歪曲事實,混淆是非......
三、關於「鄉長王唯一」
《苦菜花》書中所描繪的:王唯一是偽鄉長,橫行鄉里,欺男霸女,搶人土地,掠人財物。他殺害了作者伯父全家,又刀指父親馮仁義,父親無奈只得逃離家鄉6年。在本村共產黨第一次暴動成功後,王唯一被判了死刑,由娟子(馮仁義的女兒)親手開槍打死。
《苦菜花》電影中,一開始父親就被王唯一搶去了僅有的一畝地,並被活活打死。王唯一也是在第一次暴動時被抓,由娟子執行了槍決。而王竹在帶著日偽軍回村掃蕩時被八路軍用手榴彈炸死。
《苦菜花》電視劇中,王唯一欺辱娟子未遂還被娟子哥棒打,惱羞成怒把其父親抓去打死,兄妹倆逃離家鄉。以後娟子隨暴動隊回來抓了王唯一併親手槍斃了他。而王竹几次帶著日偽軍血洗王官莊,最後被母親一槍斃命。不管是原著,還是電影、電視,王唯一都是農救會第一次暴動後被娟子執行槍決,時間在1943年之前。兒子王竹在《苦菜花》書中是被馮仁義推到河裡淹死的;在電影中被手榴彈炸死;在電視劇中又是被母親一槍斃命,時間在1945年之前。
而事實上,王唯一的原型馮唯一是在1951年在「結束土改工作」運動中被槍斃的,他並不是被娟子(原型馮德清)開槍打死的,應該是由縣的公安機關執行的,被槍斃的地點是馮家鎮砦裡村西沙河,同時被槍斃的還有砦裡村1人及另外3人。
馮唯一的被殺時間在《苦菜花》中被提前了將近10年。當然馮唯一與日偽毫不沾邊,他在1951年被槍斃時日寇已經投降5年,被殺的罪名是「逼死人命」,不是「地主惡霸」、「土豪劣紳」、「反革命分子」之類,更不是「通日漢奸」。據那幾位老者講:馮唯一是一個忠厚之人,在這不足百戶的小山村裡,他家比其他人家富實一些,祖上幾代人都很勤懇、正派,人緣也好,(鄉長)這差事就落在了他頭上。有的貧窮人家交不上錢糧馮唯一隻好自己墊上,可是墊來墊去他也吃不消。有一次一個被幫的人前來道謝,馮唯一正在氣頭上就數落了他幾句,此人老實巴交但又心胸狹窄,被心目中最敬仰的人這樣嗆白了,慚愧得無地自容又無可奈何,就回家上吊自殺了。多少年過去了,中共中央下派了殺人的指標,此人此事就被選上了。
這裡大家自然會想到一個問題:馮唯一是地主無疑,為什麼沒有像《苦菜花》中編寫的那樣一開始被揪出來槍斃,而是安全經過了歷次運動,最後還不是以地主之名被殺的?我們看一下當時的實際情況:他們村就駐著地下黨姜吉成等人,其時弱勢的共產黨正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他們宣傳的「抗日救國」、「民主、平等、自由,建立新中國」等美好的字眼令馮唯一壓抑的心有了嚮往,所以他就為其辦了不少事。姜吉成等人也就有了工作成績,他才有閑情去泡妞,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後還升了官(此事也為以後《苦菜花》的產生播下了種子)。在1951年在「結束土改工作」前後,中共的工作方針做了重大調整,馮唯一這類「開明紳士」也就沒有了利用價值,他也就成了土改運動的犧牲品。
馮唯一的第一位妻子生了長子馮曰竹、次子杏林,後因病去世;之後又娶了第二位妻子是文登縣北黃村的李氏,生了第三個兒子取名中林。馮唯一被枉殺後,李氏被逼改嫁給本村一單身男人賓子(音),約在1968年前後,兒子中林因不堪忍受《苦菜花》及階級鬥爭的壓力而上吊自殺。
大兒子馮曰竹(《苦菜花》中偽軍隊長王竹的原型)出生於1931年,約在2004年前後去世,享年73歲。馮曰竹根本就沒當過什麼偽軍隊長,從日軍1938年2月佔領煙臺、牟平等地,到1945年從煙臺逃走,這幾年他是從8歲到15歲的年齡,不可能當偽軍隊長.倒是幹過抗日兒童團團長,當然他父親馮唯一也不是「偽鄉長」,是當時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中華民國政府管轄的地方官任命的鄉長。鄉長馮唯一力主抗日,而且頗具影響力,即使中共地方組織也把他當作「開明紳士」看待。馮曰竹的叔叔馮鑒之自1938年開辦的抗日小學也力導抗日,馮曰竹在這學校讀書,在這樣的家庭背境下成長,當上兒童團團長應該是很自然的事。有一位老者證實馮曰竹確實當過兒童團團長,但那幾位老者都異口同聲地證實馮德英沒有幹過,他1945年離開本村時還不到10歲,比他大5歲的馮曰竹當兒童團長才是真的。圖4這張照片是「馮德英文學館」內牆壁上挂的照片之一,館內居然還存有馮德英干「兒童團長時」用的紅纓槍槍頭。
馮曰竹長大後,家庭社會環境巨變,父親和叔叔都被共產黨殺害,姑姑也被迫上吊自殺,他們全家也都是被鎮壓的對象。雖然他本人沒有挨過什麼批鬥,但找個媳婦成家那可是極其困難的事,不過他人很聰明正派,學會了木匠手藝,有一次在文登縣島集村干木匠活時,被村大隊會計看好,也是處於可憐,將他入贅到自己家做了上門女婿。黑白顛倒的《苦菜花》電影出來後,觀上馮家村的「社員們」看後,不僅大失所望,還氣得要命,真事沒有一點,還盡編些假的糟蹋自己村裡的好人。可是在那個政治環境下人們也只能私下裡嘀咕幾句,沒人敢站出來公開批評這個電影。島集村有人看到馮曰竹時便戲虐道:看哪,二狗子(本地人對偽軍的稱呼)隊長來了!當然,人們大多是在暗諷「上級」拍的那個臭電影,並沒有辱罵馮曰竹的意思,但也有少數壞心眼的人藉機欺壓這個外來女婿。可馮曰竹聽了這些話猶如響雷擊頂,鋒芒刺背,全家人連遭厄運的恐懼時時籠罩心頭。他深恐再遭不幸,看看可憐無辜的老婆孩子,要想活命,只有離開這個地方,於是全家人背鄉離井,遠走新疆,一直走到逼近邊境的一個叫三道子溝的山溝,搭個窩棚住下來,隱姓埋名,過著窮困的生活,一直到2004年去世沒有回來過。在他去了新疆幾年後又把弟弟杏林接了去,以後杏林也娶妻生子。約在1976年前後繼母李氏被逼嫁的那個賓子也去世了,杏林回來把繼母李氏接到新疆贍養至老。
四、「父親馮仁義」及「母親」
「父親馮仁義」原型馮日荷,也就是作者馮德英的父親,據那幾位老者及知情人講,馮唯一家與馮日荷家並無冤仇,反而對其有恩。早年他們家住小於家村時,1930年前後,馮日荷的哥哥被人殺害,凶手一直未被懲處,他們的父親經人指點找到了馮唯一的弟弟馮鑒之幫他們打這場官司。馮鑒之當時在煙臺地區是一位很有威望的學者,不僅才思敏捷而且為人正直厚道,儀錶堂堂而彬彬有禮。憑著都是老馮家的關係,幫他們父子寫了狀子,打贏了那場官司。有了這番交往之後,也是為了避開本村仇家,約在1938年前後,馮日荷全家就從原住的小於家村(現在的高家臺村)搬到了觀上馮家村,當時的鄉長馮唯一幫他們在這個村落了戶,一住7年。在這7年中,共產黨逐漸得勢,馮日荷的二女兒馮德清也傍上了有婦之夫區委書記姜吉成(作品中的姜永泉),馮鑒之卻於1942年以「親日派」罪名被姜吉成等共產黨人殺害,之後馮日荷全家又於1945年搬到了女婿姜吉成家所在地山北頭村。《苦菜花》中從頭到尾的革命故事也就是作者全家在觀上馮家村這7年中空穴來風而成。
馮日荷與妻子曹文琳共育有6個孩子,排行第一是小名「佔子」的大女兒,未出嫁就懷上孩子,後嫁到上口村,年輕時就因病去世,《苦菜花》中並未提及。第二是二女兒馮德清,即是《苦菜花》中的娟子。第三是大兒子馮德征(又名馮慕),《苦菜花》中的馮德剛,書中他是因保護兵工廠而犧牲的。事實上他沒有參加抗日,更沒有保護兵工廠犧牲,文革時他在哈爾濱工作,父親馮日荷就是在他那自殺的。第四是三女兒馮秀蓮,《苦菜花》中的秀子。第五是二兒子馮德英,即《苦菜花》作者。第六是三兒子馮德盛,後來在濟南工作。
《苦菜花》書中最小的女兒嫚子實際是沒有的。嫚子的出現是為了架造「母親」偉大的革命形象而虛構出來的。《苦菜花》中所有與嫚子有關的故事都是編造出來的。當時的煙威地區「嫚子」一詞是一個通稱,在富貴人家中指的是使喚丫頭,而在平常百姓家是對十歲以下小女孩的昵愛之稱。
《苦菜花》書中,馮日荷被王唯一逼走6年,回來後也參加了革命,參加了共產黨,還當上了村支書記,以後又親手淹死王唯一的兒子、偽軍隊長王竹,直到故事最後,父親馮日荷沒有受傷,也沒有死去。
據馮德英在2015.1.30《中華讀書報》中說,文革中《苦菜花》被定為大毒草,馮日荷全家被掃地出門去五七干校勞動改造,馮日荷在哈爾濱自殺。
而在《苦菜花》電影及電視劇中,馮日荷都在一開始就被王唯一打死。這樣由原著中活到最後,變為電影、電視中死在最初,事實上又死在文革,馮日荷的死亡時間居然相差將近30年。
馮日荷在觀上馮家村住的七年時間裏就是一個普通村民,沒有參加任何所謂的革命活動,更沒有被鄉長或任何人欺壓,當然也沒有離家出走六年。也就是說,馮日荷是被共產黨掌權後發動的文革逼死的,並非「地主惡霸狗鄉長」馮唯一所害。馮唯一兄弟倆幫他們懲治仇人,幫他們安家,是他們全家的恩人。《苦菜花》卻恩將仇報,將凶手之名轉給施恩人王唯一,還提前十年由不相干的娟子來行刑。《苦菜花》書第23頁寫到馮仁義家在「村西北角」的村頭,以後成為共產黨、八路軍的「幹部窩、招待所」。其實他們家原來住的房子就是圖9中的那幢,。原本是三間小草房,現在翻修得像是地主的房子(圖10)。這房子在村中間,不管東西方向還是南北方向都是在村的中間;在當時情況下,偷偷摸摸的地下黨幹部不大敢進來的。他們一家七、八口人擠擠巴巴,吃了上頓沒下頓,還招待誰呢?那個年代有「招待所」這個名詞嗎?這三間草房前本來是一塊空地,2015年前後,村裡把機器屋子拆了,拆下的磚、瓦、石料搬來蓋起了前面的這幢房子,門旁鑲上了「馮德英舊居」的牌子,這房子看上去比地主馮唯一的舊居還要好。
據《中國共產黨山東省乳山縣組織史資料(1941-1987)》(以下簡稱《組織史》)第330頁記載:官(觀)上馮家村黨支部主要負責人(1949年前)孔少尼(1941.1-1941.12);馮培訓(1942.1-1948.12);馮德春(1949.1-1954.3)共三人。行政主要負責人馮德全、馮德朋、馮學、馮澤、馮德恂等5人,這八個人中沒有馮日荷。這八個人只有孔少尼一人以漢奸身份出現在「紀實小說」《苦菜花》中,其他7人都被馮德英埋沒了。《組織史》居然沒有配合《苦菜花》把這個謊圓下來。《苦菜花》後記中說,其父馮日荷是村支書,拿著烈士名單在院子徘徊…….,這是馮德英本人公然撒謊。
馮日荷搬到女婿姜吉成村後,於1951年憑藉姜吉成的勢力幹了幾年村支書,據《組織史》第317頁記載:黨支部主要負責人馮曰合(1951年3月至1953年3月),(名字列印錯誤,應該是馮日荷)。做了一些欺壓百姓的事,外號「國老」,據說還與一婦女有一私生子。
《苦菜花》擔一書之假來歌頌共產黨,文革中卻被定為大毒草;馮日荷全家「革命」,文革中馮日荷全家被掃地出門勞動改造;《苦菜花》與共產黨聯手整死馮日荷,馮德英卻在影視劇中將其父送回30年前讓王唯一殺死,真匪夷所思也。可能是覺得死在「地主惡霸狗鄉長」之手比死在造反派之手更光榮一些吧!
馮日荷的妻子曹文琳,也就是《苦菜花》中主人翁「母親」的原型,她在原著和電影中都是被地主階級欺壓的苦大仇深的受苦人,最後成為「跟黨走」的堅定革命者,與地主漢奸王柬芝家仇深似海。電影中「母親」一槍打死王柬芝這一鏡頭,尤其令全村的馮家人憤怒。可是在2004年拍成的電視劇《苦菜花》中,「母親」竟與王柬芝有了一段「割不斷」的情緣,直到漢奸王柬芝死前還情意綿綿,餘溫尚存,這很奇葩,也有些說頭。《苦菜花》成書的年代是「越窮越光榮」的年代,「根正苗紅」是立身之本,「母親」與地主階級針鋒相對自然符合歷史潮流。可到了2004年這個時期正是江澤民帶領全黨幹部「悶聲發大財」的年代,領導們養情婦成風;年輕姑娘傍大款成風;全國人民炫富成風。無產階級那些窮套套早日被「歷史的車輪」輾得粉碎。這河東河西之變也許沖轉了馮德英那「根正苗紅」的頭腦,新形勢下拍電視也要「與時俱進」。所以便將已逝去多年的母親的一生從幼年開始又做了一番南轅北轍的大改動:先使母親幼年喪失父母,又送到地主家做使喚丫頭,歷盡欺凌與失身之險,以後陪嫁給三少爺,雖非本人情願,也算一步登天,於是乎「聯姻」富貴成功。可她私下竟也有相好——幫她與三少爺一塊逃出王家大院的小木匠。在這高牆大院之內也能紅杏出牆,一〇年代的王家大院就像九〇年代的國務院,男女各有相通,原來改革開放並非現今的時髦。這段歷史如果挪到文革時期很可能要挨批鬥的,家庭成分還不知怎樣劃分呢。在拍電視劇時馮德英私下與導演如何溝通我們並不知曉,但劇情播出後受到馮的充分肯定卻是公開的事實。馮德英寫的這個《苦菜花》為了體現階級仇,將父親提前三十年打死;改編成電視劇又將姥爺、姥姥提前了不知幾十年雙雙弄死,還時不時提醒大家他寫的是一段真實的歷史。
事實上曹文琳不過一普通農家婦女,沒有參加任何「革命活動」,在那個貧窮的年代為了兒女受了不少苦,年僅46歲去世。當然,母親都是偉大的,可馮德英錯在把這樣一位母親硬是塞到了「殘酷的革命活動」中,先是讓其受盡日偽軍的酷刑,全身受傷;又把憑空造出的嫚子妹妹當著她的面被殘酷折磨而死,使其心被刀絞,讀者也跟著揪心痛苦。那位老人在天之靈不知做何感想。
五、馮德清與姜吉成
馮德清,「娟子」的原型,馮日荷的二女兒,作者馮德英的二姐。《苦菜花》書中她是本村第一批共產黨員,並參加了第一次暴動,親手開槍處決王唯一;槍傷正要逃跑的漢奸特務王柬芝並將其抓獲;革命工作積極,歷任婦女主任、婦救會長,歷盡磨難及生命危險。十幾歲就與姜永泉戀愛,二十歲結婚,後生一女,取名「菊生」。
在電影中王柬芝又改為被「母親」槍殺,而非娟子。電視中王柬芝撞牆自盡,與娟子無關,其他並無實質的變動。直到故事結束,娟子都是最紅的最先進的革命者之一。
真實的馮德清在觀上馮家村不過一農家女子,曾在馮鑒之開辦的學校讀書,《苦菜花》書中第133頁也寫到娟子在馮鑒之辦的抗日小學讀過書,十八歲前後就與有婦之夫、地下黨員姜吉成勾搭成姦,這在當時的觀上馮家村比日軍投下的炸彈更據震撼力。村裡流傳他們「鑽山溝、搞破鞋」之事在《苦菜花》原著及電影中都有改裝、粉飾後的亮相。
《苦菜花》書中開篇處寫到:娟子與母親在地裡收割穀子時單獨離開了好長一段時間才回來,頭上粘有「草狗子」(一種帶刺的植物種子),後面故事展開,原來是在山溝裡開地下黨暴動會議;
在電影裡開頭四大爺說娟子媽:「娟子這孩子變壞了,她跟姓姜的牛倌去鑽山溝」。母親回家發現娟子安排妹妹在外面看門,她在家幹什麼?推門進去,原來是在擺弄獵槍準備暴動。知道底細的人明顯看出這兩處都是在有意「闢謠」,事實是馮德清沒有參加暴動,觀上馮家村也沒有發生過暴動,她也沒有幹過婦救會長。據那幾位老者講:「抗日時期的婦救會長是馮秀峰的妻子宮雲蘭,領著送糧、做鞋什麼的,(當初幹這事)馮德英他媽歲數就大了,娟子就小了」。而馮德清婚前懷孕,在媽家生下的女兒菊生與丈夫前妻生的第二個兒子同歲。那麼,傳說「鑽山溝、搞破鞋」即被坐實。
在《苦菜花》書中,作者很正面的把「鑽山溝」一事轉讓給了老起和花子。而「妹妹在外看門,娟子在家弄槍」其原本事實是母親在外鎖上街門,馮德清在家與姜吉成激情。但《苦菜花》書第314頁卻特意點出(結婚前他倆)「沒有什麼溫情接觸,甚至手都沒碰過一下。」這事應該算是母親及其一家人破除封建道德倫理的「革命活動」,也是他們家在這村唯一的一次「革命活動」。這應該是「幹部窩、招待所」的由來,只不過在這窩裡娟子招待了姜吉成一人而已,比現今曝光出來的那些女黨幹部可貞潔多了。
但這對觀上馮家村「思想落後」的土著老馮家人來說,如此傷風敗俗、齷齪之事是無法容忍的,村幹部馮岳西(馮鑒之的堂兄)直接到區領導那反映過,馮鑒之也曾規勸過在校讀書的馮德清,這就直接得罪了姜吉成,可當時馮鑒之的勢力和影響太大,姜自己又不佔理,所以只能忍將下來,以後見機行事。這也為以後馮鑒之被殺埋下了伏筆。
姜吉成即《苦菜花》中的姜永泉,農救會長,王官莊「革命活動」的領頭人。原著中說:姜吉成原本在地主家當長工,國軍秦毓堂部搶了姜吉成給東家趕的二十頭豬,他無法回來向東家交差而被迫投奔了於得海的游擊隊,後因腿部受傷到王官莊干農救會長。他領導了王官莊的群眾轟轟烈烈鬧革命、打日寇;在觀上馮家村領導第一次暴動,叛了王唯一死刑並主持將其槍斃;以後又判了王柬芝死刑並主持將其槍斃。直到故事最後他都是所有革命活動的主要領導者。
電影裡只提到他家裡沒爹沒媽,當時28歲;而電視劇中他又成了海邊長大的漁家孩子,爹媽死的早,從小跟著爺爺長大,後來爺爺被漁霸打死,他殺了漁霸投奔了於得海的游擊隊。
趕豬的又變成打魚的,不管這些故事如何離奇變動,事實卻只有一個,其實原型姜吉成本馮家鎮山北頭村,該村位於觀上馮家村西南二十里處,他在進駐觀上馮家村前已經娶妻並生有一子,與馮德清婚外戀並使其懷孕時,家裡髮妻也同時懷胎第二個兒子。他回家逼其離婚後,淒苦無奈的原妻因此精神失常,懷甲改嫁給馮家鎮臥龍村人孫桂基(音),生下第二個兒子薑志敏。同年馮德清也生下女兒菊生。
菊生這孩子和名字都是真實存在的,她在姥姥家出生後,馮德清把她送到本村馮德慧家餵養,當時馮德慧剛生了大兒子,這樣馮德慧就給兩個孩子餵奶,後因奶水不夠又送回給馮德清。菊生以後在青島黃海化工廠工作,據說曾任書記一職。(圖11內中間的那個小女孩應該就是菊生了)
那時的村民們純樸厚道,馮德清與姜吉成弄出的這些事令他們全家羞於繼續住下去,於是他們在1945年搬到女婿姜吉成原籍湯泉區山北頭村,此時的姜吉成已經是湯泉區委員會書記。馮德清於1945年8月至1946年12月擔任湯泉區婦救會長;1951年3月馮日荷是黨支部書記;馮德英也在1949年以13歲童齡「破格」當了兵。其他兄妹也都參加工作、參軍各得其所。那麼他們全家行動起來「參加革命」時當地已經是和平之境,日軍早日投降,時間段也在《苦菜花》書以外了。從此她們全家憑姜吉成之勢開始飛黃騰達了。唯其母親於1946年去世,時年馮德英11歲。
姜吉成於1952年7月當上乳山縣委書記,1954年6月任山東省林業廳廳長,文革時在病痛中被造反派整死。而馮德清曾在煙臺機關做人事幹部。1957年也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水產局從事一般工作,直到退休。
晚年的馮德清家住園林胡同簡易狹窄的平房,且沒有自來水。身體一直有病,與孫子住在一起。2000年前後,記者關捷到煙臺採訪馮德清時,她拒絕採訪,直言不諱對記者說:「我不是娟子,小說電影那是藝術加工,這你做記者的比我明白。我也沒有啥說的,不過你大老遠來的,我一句話不說也不好。」老人說話的口氣很嚴肅,黑瘦的面孔上絕少笑意。老人介紹說,解放後一直在機關做人事工作,文革受到衝擊,停止了工作。後來調到市屬企業做一般工作直到離休。從1952年定級一直到離休從未長過工資。最後,馮德清就是不同意關捷拍照:「比起那些犧牲的人,我算最幸福的。我跟弟弟說過,這樣寫我,是自私,比我優秀的太多了,把自己姐姐寫成英雄就是自私。」據馮德清回憶,姜吉成支持馮德英寫《苦菜花》:「倒是我老伴姜吉成很支持他,鼓勵他把那段鬥爭寫出來。」馮德清於2004年在煙臺去世。她在文革後的境遇說明一直有人給她冷場,煙臺市有關部門中的人相當瞭解這位「娟子」的底細,他們在替馮鑒之抱不平。
這裡我們非常讚賞馮德清老人「我不是娟子」這句話,因為「娟子」做的那些事她沒有做,尤其是她沒有槍殺人;而她馮德清當年做的那些事「娟子」也沒有做。據村中老者說,當年馮德清看了《苦菜花》原稿,堅決不同意投稿,她對馮德英說:馮鑒之、馮唯一救了咱全家,怎麼能這樣恩將仇報?馮德英辯解說他寫的是王柬芝、王唯一。她反駁道:你就不能寫別的名字?但因為姜吉成在背後支持馮德英,馮德清終究沒能阻止此書的發表,以後三年竟沒讓弟弟馮德英進她的家門。
《苦菜花》出版後,姜吉成憑此掩蓋了自己的罪責;馮德英因此而名聲雀起,各種表彰、獎勵、頭銜組成了耀眼的光環,飄飄然中,對女性的特別愛好就難以忍耐地迸發出來。文革中,馮德英被批鬥的主要罪名是「玩弄女性」,文革後他在多種場合宣說,是江青把他的作品批為大毒草才遭批鬥的,其實,造反派及「人民群眾」最痛恨的是他依自己的名譽玩弄年輕姑娘。他一生三次離婚,在文宣系統中馮德英的情場花事比他的作品更居「英名」。這個紅色家庭最出色之事也就是「色」了,姜吉成與馮德清的小兒子離婚後公開的女友居然比他的女兒年歲還小。
六、關於「王柬芝」和馮鑒之一家
《苦菜花》書中的王柬芝:是鄉長王唯一的堂弟,倆家的父輩因分土地還有矛盾。在王唯一被共產黨處決後一個月的一天晚上,王柬芝回到了王官莊。這之前他曾在北平大學裡讀新聞系,參加了國民黨。大學畢業後去了煙臺《魯東日報社》當編輯,不久又到一個中學當語文教員。還成了一名國民黨特務,以後又到牟平縣教學,與日軍秘密聯絡。因為昆崳山區成了共產黨的根據地,所以他此次奉上司命令,回到這個「兵家必爭之地」的本村「助日剿共」。
王柬芝回來後表面上積極支持共產黨的各種工作和宣傳;辦起了學校;救助窮人;還當上縣參議員,取得了全村人的愛戴和黨員幹部們的信任。其實暗地裡指使宮少尼和呂錫鉛等黨羽用各種手段殺人、滅口;送情報、發電報給日偽軍。並引導日偽軍多次進村燒殺搶劫,給百姓和中共組織造成深重災難。他一直嫌棄父母包辦的妻子,妻子就在家與長工王長瑣偷情,生了女兒杏莉。王柬芝回來後設計將倆人雙雙抓獲,有了這個把柄,就經常脅迫王長瑣替他出去送信。一次深夜在家發電報時被「女兒」杏莉發現,隨即殺死杏莉逃跑被捉,與鄰村黨羽6人被公審判處死刑,就地執行。王長瑣與杏莉媽成了合法夫妻。
電影裡,杏莉又改名平莉,由私生女變成家裡佣人老太太的孫女,居然還有錢到外地讀書,放假回來發現了王柬芝發電報,王打暈杏莉慌不擇路跑到娟子家,被「母親」一槍打死。
電視劇裡,上文提到:王柬芝與「母親」又有了一段情緣,這段情緣很有效地掩蓋了他的一些特務破綻;他在回村之前為了得到共產黨上層的信任,畫圖出賣了王家大院和二哥王唯一的性命。原來庸俗白胖的情婦淑花也變成窈窕文靜的日本女特務。最後還是杏莉發現了假爹發電報才捅破了窗戶紙。杏莉還是被殺,淑花特務——日軍大隊長龐文的戀人也自盡。王柬芝也體面地酒足飯飽之後撞牆而死。故事最後王唯一與王柬芝兩家均遭滅門斷後,只倖存的杏莉媽也卷包袱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真實的馮鑒之於1909年出生於觀上馮家村,從小聰穎異常,其父專門請了私塾老師在家教他,以後考入了北京大學,畢業後在煙臺報社干編輯。那時煙臺有個琵笆寺,寺中有一位得道和尚,因其看相奇準,煙臺人稱其為「趙半仙」。馮鑒之就請他給自己看一下將來的命運,和尚便給了他「少暴亡」之說,馮深信不疑,一掃雄心壯志,辭去編輯工作,因報社也是言語是非、勢力角逐之地。他去了學校教書,因其才學過人,當時煙臺、牟平一代有「南有馮鑒之,北有張玉儉(音)」之說。日寇佔領煙臺、牟平後,他又回到本村辦起抗日學校,本想鄉間避禍,未料「因教獲罪」,1942年初春被共產黨冠以「親日派」罪名殺害,年僅33歲,終應了「少暴亡」之說。
當然,咱這裡不談易理命相,我們只想弄清當初的事實,首先,馮鑒之為什麼要成為日本特務;他是怎麼成為日本特務的;他成為日本特務的證據是什麼;以及帶來什麼後果。
自抗日戰爭爆發後,共產黨一直宣傳國民黨不抗日,還與日寇勾結剿殺共產黨,而共產黨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這種說法現在許多的大陸人聽起來都甚覺可笑,可當年馮德英寫《苦菜花》的年代,全國人民(除了中共高層幹部)都相信這完全是真的。就像現在全北朝鮮人民百分之百堅信北朝鮮是全人類的發源地一樣。《苦菜花》原著的推斷邏輯是:王柬芝家是地主,當然就是國民黨反動派一夥的,自然就和日寇勾結成為漢奸特務的。八十年代以後,隨著國門打開、信息的公開,很多被有意歪曲、造假的歷史真相逐漸揭開。所以在2004年拍的電視劇中這一邏輯就站不住腳了,就在第18集的直白中無根無據的造出一段王柬芝在濟南積極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遊行活動,被日寇逮捕後遭酷刑秘密叛變的故事,直到劇終也沒有拿出一個像樣的事實理由,證實王柬芝為什麼要成為日軍特務,及怎樣成為特務的。
那麼王柬芝成為特務的證據是什麼呢?在《苦菜花》原著中能夠提及的,一個是王柬芝發展的手下特務孔少尼和呂錫鉛;另一個就是發電報,且幾次招來日偽軍的殘酷掃蕩。孔少尼因為殺娟子未成反被娟子槍傷,被捉後王柬芝親手將其槍殺滅口。呂錫鉛以後與王柬芝一同被捉,同被槍斃,電影與電視劇也沒大變化。
而事實上倆人都確有其人,馮秀峰、孔少尼、王克幫三人是馮鑒之在煙台教學期間利用回家休假的時間教出的三個學生,馮秀峰、孔少尼以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績考入文登鄉師,畢業後協助老師辦起了抗日小學並任教,馮鼓勵他們參加抗日救亡活動,發展自己的前途,不要跟自己臥居在這個小山溝裡。王克幫因為經常幫家裡干農活耽誤了學習沒能考上,他們也都聽從恩師的建議因勢就地參加到高喊「抗日救國」口號的共產黨隊伍中。馮秀峰和王克幫都是南下的幹部,文革時期他倆還因馮鑒之事件的影響差點被批鬥挨整。
據《組織史》第330頁記載,觀上馮家村黨支部主要負責人:孔少尼(1941年1月——1941年12月)。《中共乳山地方史》第255頁及《組織史》第5頁都有記載:(縣政府機構)教育科科長孔少尼(1941年夏——1941年12月)。《乳山市村莊史》第200頁記載:觀上馮家1941年1月正式建立黨支部。那麼當時孔少尼在觀上馮家村及黨組織內的級別應該與姜吉成平齊的,以後還超過了姜吉成,孔少尼是觀上馮家村的鄰村——孔家村人,1941年後任牟寧縣教育局長。1942年初春,馮鑒之遇害,孔少尼聞訊後悲憤難禁,拍案大哭,痛斥殺害馮鑒之的人:這不是胡鬧嗎?共產黨把這麼好的人給槍斃了,共產黨還有什麼希望!有人把這番話報告給了姜大(馮家鎮呂格莊村人,其當時職位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就把孔少尼抓起來,在文登縣譚家口將其槍殺。孔少尼不但不是馮鑒之手下的特務,在當地還是共產黨的幹部。
關於呂錫鉛的真實情況,我們沒有查到任何消息,不知所終。
馮秀峰即是上文提到的婦救會長宮雲蘭的丈夫。據《組織史》第一章第1頁記載:「馮秀峰1943年11月任職中共乳山縣委秘書處秘書。」據《乳山市志》第873頁」名人傳記」記載:馮秀峰,1936年入文登鄉師就讀,1938年畢業後在本村小學任教,1940年棄教參加革命。......以後歷任蘇州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校長、書記等職。這個「本村小學」即是馮鑒之辦的抗日民主學校。
據《乳山市村莊史》第200頁記載:(觀上馮家)建國後在各地工作的縣團職以上幹部有馮合亭、馮秀峰......等人(列出名字的是13人,都姓馮,還有沒列出名字的,縣團職以下的更多)。
這個百十戶的小村居然出了這麼多幹部,他們當初大多都是馮鑒之教出的學生,其中包括馮德英,鄰村還有很多,他們都受過馮鑒之「抗日救國」思想的巨大影響才加入到共產黨隊伍中的。馮德英在作品中說到他母親將其送到「抗日民主學校」讀書,《哈爾濱日報》2004年10月24日刊載的《馮德英說當年的〈苦菜花〉》中,馮德英說:「那個漢奸王柬芝的原型就是我的小學教師」。
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馮鑒之在在煙台教學期間,在街上遇到一個賣報的小男孩兒,見其精神十足,心靈口快,就很喜歡他,問他為何不上學,小男孩兒便將貧寒家境以實相告,以後馮鑒之說通其父,自己拿錢供小男孩兒讀書,這個小男孩兒名叫趙強,山東諸城人。
後來,抗日戰爭爆發,趙強在學校受馮影響積極組織學生宣傳抗日,馮鑒之很高興,就動員趙強去當兵抗日救國。趙強聽了恩師的話並且不負師望,參加了共產黨的軍隊並升為軍官。馮鑒之遇害後,趙強極為悲憤和震怒,要帶著隊伍找害死馮鑒之的人算賬。但他們都在共產黨的框架內,武力報仇顯然不行,在眾人勸說下方才作罷。據說趙強後來升至軍分區司令之職,文革初期任炮兵某政治部主任。但他內心一直很愧疚,為當年沒有替恩人做點什麼而抱憾終生。
《苦菜花》故事中證實王柬芝是特務的另一因素是:他送出的情報讓日偽軍給王官莊的革命隊伍及群眾帶來深重災難。
據老者講,當年日偽軍總共到過觀上馮家村兩次,第一次是水道的偽縣長周董華帶了百十名二狗子來強請馮鑒之去他那裡供職,隊伍停在村外,並沒有進村擾民。馮鑒之提前得到消息帶全家躲到了外村,周扑了個空,心知難強其意,便留下一封信回去了沒有再來。
第二次就是1942年日寇對整個膠東的那次大掃蕩,也就是與「馬石山慘案」同時發生的那次,並非觀上馮家村個案。而此時馮鑒之已經被殺將近一年,與他無關。
還有一次一架日軍飛機扔了一顆炸彈炸毀了本村一幢民房。所以《苦菜花》中描寫的所有日偽在「王官莊」的罪行都與馮鑒之毫無關係,都是栽贓誣蔑。
《苦菜花》最後把王柬芝釘在特務柱上的證據是發電報一事。此事件上文已經提到,這假「花」真事的挺複雜,也是我們本文的焦點所在,現在我們就來解析這一切的真實根源。
馮鑒之成年後娶了一位大家閨秀王氏,這位大小姐天生麗質、行為典雅,不但人長得好,而且知書達理。她是文登縣蘆頭村人,男女姊妹共八個,王氏排行第八,嫁給馮鑒之後夫妻恩愛,生有三個孩子,女兒香子,大兒子平林,二兒子佔林。1942年馮鑒之遇害後的10年裡,王氏守三從四德之婦道,無意改嫁。直到50年代,全家被「掃地出門」。族中長者勸她:為了帶孩子活下去,也為了三個孩子的將來,還是改換門面吧,被迫無奈之下改嫁到馮家鎮呂格莊村姜明丘家,直至90多歲去世。香子當然不是杏莉,她長大後出嫁到馮家村,至今(2018年)健在。大兒子平林也健在。二兒子佔林是乳山市一中的一級教師,不僅文才出眾、教學水平高,還寫得一手好字,已退休多年。
馮鑒之這三個孩子《苦菜花》中一個也沒有提及,他們姐弟三人都隨繼父改為姜姓,文革時當馮德英全家因《苦菜花》這棵大毒草被批鬥時,「姜氏」姐弟也險些遭難,當呂格莊村的紅衛兵小將們去姜明丘家揪鬥他們時,繼父姜明丘站出來說:他們跟隨他媽進了我的家門就是我的孩子,你們憑什麼鬥他?姜明丘在本村也是一個有威望的人,紅衛兵只得作罷。長工馮長瑣確有其人,也確實是馮鑒之家長工,其人憨厚老實,家境雖不富裕但妻子兒女齊全,兒子名馮曰國,女兒桂花。馮長瑣約在30多歲時患病去世,之後其妻招孔家村孔慶友進門,並再生兩女。王氏與馮長瑣的主雇關係清清白白,《苦菜花》書出版後馮長瑣全家看到其中王長瑣的故事深感受辱,以至於女兒桂花提起《苦菜花》就大罵馮德英。此外馮鑒之家再沒有丫環、婆子等其他佣人;他哥倆總共一百來畝土地、六幢平房,房子胡同通街,沒有樓房,也沒什麼大牆圍成大院,更沒有家丁護院。這裡沒有電報的藏匿之地,馮鑒之被抓時沒有人看到、也沒人聽說過在他家裡搜出了電報機,以及其它能夠證實其特務活動的物證。在以上所提到的所有官方資料中都沒有記載「馮鑒之是特務、藏有電報」等字句,乳山市所有的官方史料都沒有提到「馮鑒之」這個名字(據說牟平縣誌對其才幹學問有所記載)。我們所採訪的所有人都堅信他不可能幹出那些事。只有馮德英的《苦菜花》作品中說王柬芝(非馮鑒之)是特務,家藏電報。馮鑒之也沒有殺過人,孔少尼和呂錫鉛都不是他殺的,他更沒有殺過那個不存在的杏莉。構成「王柬芝——馮鑒之是特務」的因素全都不成立,全都是憑空捏造的。在電視劇第19集第15分的視頻段中,四人正在給王柬芝的屍首入殮釘棺,旁白:「直到全國解放以後,還有人對王柬芝漢奸特務身份持懷疑態度,甚至企圖為他『翻案雪冤』」。這段活清楚地表明:王柬芝就是馮鑒之,本劇將編的故事直接與現實掛鉤,以此作為證據來證實馮鑒之是特務。《苦菜花》的作者太過懼怕此事件被翻案。企圖翻案之人就是馮鑒之教出來的那些共產黨裡的高級幹部。可是共產黨的天下,再假的東西只要符合黨的利益就可大行其道,再真的東西只要不符合黨的利益就不會被提倡,甚至遭受打擊。所以「翻案雪冤」至今再沒人提及。
《苦菜花》一開始就把王家大院弄個高牆圍住,再給王柬芝弄個電報卻無法拿出來作證,於是乎費盡周折把王氏與長瑣將干做濕弄個假女兒出來,讓她把假爹的電報曝光並被其殺死,這樣鐵證如山就坐實了王柬芝的特務身份。既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和吸引力,又表明瞭特務的陰險毒辣及隱藏之深。
故事是這樣編的,當年的事實又是怎樣發生的?
馮鑒之回鄉辦學之際,共產黨膠東的重要人物理琪曾經親自登門邀其入黨,馮拒絕後理琪等共方高層對其「極不放心」,因為國民黨幾股地方勢力也都來請過,日偽方也來找過他。共方就派了地下黨員王玉梅去他辦的學校教學,用以監視馮鑒之。她與校長夫人王氏交往的如同親姐妹一般,倆人經常在一起拉家常、做針線,當初水道偽縣長周董華留下的那封信,就從針線笸籮裡被王玉梅悄無聲息地偷到手。可這王老師教學卻太不給力,師生都反映她教學質量太差。馮鑒之就和教導主任呂錫鉛、體育教師馮欽夫等人商量,等學校放假後就將其辭退。這事不知怎麼就傳到了王玉梅耳朵裡,情急之下,她為了保全自己被辭退的面子,也為了拿出臥底的工作成績,就將日偽縣長給馮鑒之寫的信拿出來,告訴了在文登報社供職的丈夫劉力凱(後改名劉慶恆,此人是中共地下黨),劉力凱又將此事報告給理琪等人。其實這封信的事早已公開於世,馮鑒之並沒有將其看成什麼秘密,他光明磊落也沒怕人。共方也都知道這信的來歷,可是他們想趁此機會除掉這個心事,這同時也正應了姜吉成的那樁心事。大約是在1941年夏天,馮鑒之被抓,姜大、姜吉成等人用各種酷刑逼他承認特務身份。他們滿以為能將其屈打成招,殊不知馮鑒之雖是文人,卻有著錚錚鐵骨,雖死不認。
馮鑒之蒙冤受刑,震動煙威地區。他的許多學生和故交到縣裡為馮鑒之申冤求情;觀上馮家村的百姓寫聯名信,找到共黨縣委,力保馮鑒之。共方上層不敢再惹民憤,令姜吉成等人放了馮鑒之。其時他們行無定所,東躲西藏帶著馮鑒之還怕人看到,就縫個黑頭套套在馮鑒之的頭上,只露出鼻子眼睛。
1942年新年剛過,聽說日本鬼子要大掃蕩,他們嫌帶著馮鑒之逃跑不方便,姜吉成等人又怕放了馮鑒之真相敗露、遭其報復,就給他扣了個「親日派」罪名,槍殺在文登縣小觀鎮窪畦埠。馮鑒之時年33歲。
撥開迷霧,撕掉畫皮,我們基本上把當初的這段事實給調查瞭解、理順清楚了。將近七十年過去了,在這個共產黨一手遮天的中國大地,地下黨及《苦菜花》所造成的冤假事件一個也沒得到糾正,相反,乳山市還建造了「馮德英文學館」,還在村裡還給他建起了「故居」。
各位朋友看明白了這朵毒之惡花——《苦菜花》是怎樣開出來的?馮德英多次說《苦菜花》是在部隊寫的,以後又說在煙臺蓬萊寫的,後面這句才是真的,姜吉成家住煙臺,姐夫舅子倆,一個口編故事,一個操筆書寫,馮鑒之被殺的時候馮德英才七歲,「年幼無知」由此而來也。《苦菜花》書中「活靈活現的性愛描寫」以及「那些烏七八糟的事」的真實作者姜吉成就被推到了臺前。
馮鑒之全家被共產黨害得如此悲慘,在中共的淫威與謊言下,他們的子孫至今不敢站出來道一聲怨,不敢為祖上正一正名,寧肯頂著假姓窩囊一生,也不肯挺直腰桿吐一口正氣。古言:「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而馮鑒之二子還處心積慮加入了共產黨,據說還極力維護著這個仇家的聲譽。馮鑒之一腔正氣,就沒傳下來一點?悲哉!他還不如馮德英有新的發現:在2015年1月30日《中華讀書報》發表的《〈苦菜花〉作者馮德英對讀書報憶舊》(舒晉瑜)中,馮德英說:「我從沒想過自殺這條路。我要看看烈士奮鬥過的中國將變成什麼樣子,我希望這個社會能真正走向光明。......大家不滿現狀,但這不是群眾造成的,是體制有問題。」馮德英認為2015年前的中國社會是黑暗的,是共產黨領......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