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遇到大災難 官員應該怎麼辦 

北宋人韓國公富弼,擔任樞 副使時,因受到朝廷石守道的誹謗,從河北宣撫使,改知鄆州,後又遷到青州。但攻擊他的人,還是不停止。朝廷裡的正派人,都為他擔心。

這時,正趕上河北發大水,流民往東方逃荒的,有六七十萬人。富弼全都接納下來,用自家的糧食,予以救濟。並勸說:「有糧食的人家,請你們也拿出些糧食。」富弼親自給他們規劃,在境內散發。他給飢民提供飲食、醫藥、住處,安排得週到細緻。來他這裡的災民,像趕集市一樣。

有人勸富弼,說:「你這樣做,不是解除朝廷對你懷疑和誹謗的辦法。而且不知還會出現什麼禍事呢!」

富弼傲然不顧,說:「百姓遇到大災難,做官的應該怎麼辦?我寧願拿自己的一條命,去救那六七十萬人的性命!」他對賙濟災民的工作,做得更加起勁了。

第二年,河北大麥小麥都豐收了,逃荒在外的流民,才背著、抱著孩子,回到老家來。他們都是富公(韓國公富弼)救濟、保全、存活下來的。

這樣一來,朝廷中石守道對他的誹謗,攻擊,也冰消雪化;上面對富弼的懷疑,也因此解除。就連攻擊富弼的人,也不能不對他表示敬懼和佩服。(據宋代李元綱《厚德錄》)

筆者附錄【歷代名人大辭典•富弼】

富弼(1004∼1083)北宋臣。字彥國,洛陽(今屬河南)人。慶歷二年(1042)奉使契丹,許增歲幣。三年任樞密副使,與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旋被排擠。至和元年(1055)與文彥博同任宰相。神宗初,力主對遼妥協,不要打仗。王安石變法,他在毫州,拒不執行。請神宗廢除新法。《宋史》稱其「性至孝,恭儉好修,與人言,必盡敬信。」著作有《富鄭公詩集》。

正是:

百姓遇到大災難,

官員應該怎麼辦?

放下個人生死念,

濟民活眾拼著干!

一切私利與偏見,

當下都應棄拋捐;

至公至正做得好,

官民同度大亂關。

佛光普照彩霞飛,

天滅中共在眼前!

本文留言

作者吉光羽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