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史詩級的原油暴跌我們怎麼辦?(圖)
一度跌至每桶27美元,這是近三十年以來所罕見的現象。(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3月11日訊】國際原油價格單日跌幅超過30%,一度跌至每桶27美元,這是近三十年以來所罕見的現象。經濟環境到底怎麼了?這是機遇還是風險?對企業和個人,我們如何應對?今天的討論,就從這裡開始。
一桶27美元是什麼概念?
原油桶的容量是160升左右,27美元折合每升1.2元人民幣;平時你喝的礦泉水平均每升是3塊;咱們從小最愛的1.25升大可樂,零售6塊5,每升5塊;早餐吃的每日鮮牛奶,每升20塊;憋了好幾個月的火鍋,一般鍋底88,1.5-2升左右,平均每升要50塊。你用裝原油的大桶,裝上滿滿一桶火鍋底湯,大概需要花近10,000元人民幣,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桶,裝滿一桶油,只要27美元,你沒看錯,只要27美元。
為什麼油價突然暴跌呢?有兩個直接原因:
·疫情在全球擴散
·產油國逆勢增加供給
大家知道原油主要三個用途,首先是工業生產,你家裡用的保鮮膜塑料袋,你穿的鞋子的鞋底,家裡冰箱空調的隔熱層,手機電腦這些電子產品的PCB板,原材料都是原油提煉的;其次,國際貿易航空和海運,要燒掉大量的油來提供動能,最後,每天開車,日常通勤,也是耗油大戶。
現在疫情在全球擴散,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都少了很多,算算你有多久沒開車了?而全球化貿易網路,比如一臺汽車,裡面上萬個零配件來自全球幾百個國家和地區,一個零件供不上,整個產線要停擺。生產需求減少,原油消耗又少了。沒需求,價格就撐不住,這是最簡單的經濟學供需規律。
為什麼價格已經很低了,還要繼續增產呢?
因為疫情在中東也有擴散,疫情走到哪,哪裡的社會成本就會大幅抬高(包括治療成本、經濟活動減少和誤工)防控和治病不花錢的啊?當成本抬高,但是收入(因誤工)卻在減產,你說還能怎麼辦?減產是現在就沒飯吃,不減產或加大供給,是明天沒飯吃,二者選其一,肯定不能現在先餓死。
這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我們過去一直認為,便宜是商業競爭一個很大的優勢,如果能做到低成本、價格很低,似乎就是不可戰勝的。
可是我們忘記了一件事:你的對手可能是不理性的。正常情況下,人們是理性博弈,但是像疫情這樣的特殊情境之下,決策就不可能完全理性,如果OPEC成員之間繼續非理性殺價,那麼更低的價格,有可能還會出現。
簡單小結,需求減少+供給增加=價格大跌,這就是眼下事情的原因。
英國有一家資產管理機構,叫做馬拉松資本,從名字你也能看出,他們的風格是做長期投資,在價值投資界小有名氣。他們一直有一個觀點:需求這個東西上上下下,週期搖擺,因為人是情緒左右行為,人心起伏,就會帶來需求擺動,所以他們不研究敏感的需求,他們只關注產業的供給,把一個產業的供給研究到極致,你就成功了。
從這個角度去看原油,其實疫情和談判破裂都只是短期因素,真正的核心因素、長期因素,確實是像馬拉松資本所言,行業的長期供給,出現了結構性的、深遠的、本質的改變。
你會發現在2011年之前,國際油價維持在100美元上方,為什麼2014年之後,原油價格突然下來了呢?
這是因為美國出現了技術革命,2011-2013年,短短兩三年,美國的頁岩油產量翻了三十倍!(記得當年做節目,有家公司很火,專門做頁岩油鑽頭的叫JRGF)其後就一直以指數化速度增產,截至2019年,美國已經超過了俄羅斯和沙特,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產油國之一,它已經從一個原油進口國變成了一個原油出口國,美國在全球的軍事部署,也在逐漸收縮,對中東事務,也逐漸失去興趣,就是因為在供給一端,出現了本質的革命性變化。
全球經濟的增速本來就在慢慢下降,需求本來就在慢慢趨緩,結果還突然來了個人說:跟我來,我有貨,隨便喝、管夠。那怎麼辦?必然是行業供需,在長期出現了結構性的供給大於需求,這個根本性的邏輯不扭過來,原油就不太可能出現由熊至牛的根本性轉機。
對我們的影響:
·成本更低了是不是好事?
·是不是應該抄個底,囤點油?
表面來看,更低的油價,讓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了,因此有可能企業的利潤率抬高,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率提升,你的股東權益回報率(ROE)就會抬升,說白了,就是企業更賺錢了,你的股票也更賺錢了。是這樣嗎?
它不是簡單這樣。在競爭性的環境中,企業成本的下降,好處會轉移給消費者,在經濟學上,這叫做消費者剩餘。
舉例,比如礦泉水,一塊錢一瓶,裡面20%是物流成本。假如說油價跌了一半,物流成本從2塊變成了1塊,這個時候就會有賣水的,為了競爭市場份額,9毛錢去賣,於是每個玩家為了維持住自己的盤子,市場價會瞬間變成9毛一瓶,誰都沒有優勢,這省下來的一毛,沒有變成企業的利潤,而進了消費者的口袋。
只有那些有定價權的企業,它已經作為了行業的贏家,不再有人和它去競爭,這個時候,成本的下降,才會變成生產者的剩餘,也就是企業的利潤和投資者的回報。
那麼,27美元是不是原油的大底,是不是應該抄底囤點,等反彈大賺一筆呢?說實話,這個價位確實很低了,確實存在將來上漲的獲利可能。但是不是大底沒人知道,而且我們一直以來的態度,是不買不產出現金流的東西。
巴菲特在最新股東信中,專門辟出篇幅討論:留存利潤,才是高回報的終極來源。為什麼股票在長期比債券、房子、原油、黃金等回報都要遠遠高的多?核心奧秘,就是留存利潤再投資。
舉例,100元淨資產的股票,每年產出10元利潤,其中的一半5元,作為分紅交給投資者,另外5元用來再投資,購買設備開闢新產線,於是這5元在第二年又為投資者額外帶來了0.5元的利潤,這樣不斷復利疊加,加以時日,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復利增長。有誰能想到,棋盤的格子裡每個格子多放一倍的米粒數,能把國王搞破產呢?
債券,房產,這些都是資產,也有現金流,但是因為沒有留存利潤再投資,它就無法把果實重新變成種子。比如房屋的租金,你需要囤積100年,可能也不夠再投資一套新屋,從而產出更多租金。而後面的黃金、原油、大宗商品,這些東西根本沒有現金流,所以你就永遠坐不上復利的自動扶梯。
說回來,油價很便宜了,但我們沒囤,因為優秀企業遠比原油和黃金更值得長久追隨。也因為我們並不知道油價哪裡是底,更是為了避免將來還要考慮什麼時候賣出的煩惱。引用一下瑞·達利歐最新備忘錄作為本期結尾:全球形勢複雜,「最重要的資產是你和你的家人,照顧好你最重要的資產」,這才是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