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昨夜星辰】閻錫山(中)(組圖)

百川匯海成大事業 山傾扶艱待大機緣

 2020-01-22 04: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8
    小字

閻錫山
閻錫山(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接上文:【昨夜星辰】閻錫山:百川匯海成大事業 山傾扶艱待大機緣(上)

「只為人謀,不為己謀,成功是成功,失敗亦是成功,聖賢是也。為人謀,亦為己謀,成功是成功,失敗是失敗,豪傑是也。只為己謀,不為人謀,失敗是失敗,成功亦是失敗,糊塗人也。吾輩當勉做前者,忌做後者。」辛亥太原起義成功後,28歲的閻錫山講了這番話勉勵文武僚屬。

負重忍辱 保守基地

清末,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六鎮新軍,除第一鎮為旗人,第六鎮為統制(師長)吳祿貞所部,其餘四鎮皆為袁世凱私人。1911年10月底,太原起義成功後,吳祿貞秘密與閻錫山聯絡,認為革命的主要阻力是袁世凱,吳、閻定計組成燕晉聯軍,合力阻止袁世凱北上。不料,消息泄露,清廷用重金買通吳祿貞部下,將吳刺殺。此一禍變,使閻、吳阻袁世凱入京之謀化為泡影。

吳祿貞秘密與閻錫山聯絡,認為革命的主要阻力是袁世凱,吳、閻定計組成燕晉聯軍,合力阻止袁世凱北上。圖為吳祿貞。
吳祿貞秘密與閻錫山聯絡,認為革命的主要阻力是袁世凱,吳、閻定計組成燕晉聯軍,合力阻止袁世凱北上。圖為吳祿貞。(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12月,袁世凱精銳第三鎮新軍從娘子關進攻山西,此鎮如曹錕、吳佩孚、盧永祥等人皆為北洋軍閥之要員。為保存革命力量,以圖再舉,閻錫山率軍從太原分向南北撤守,轉戰綏遠。正在沿途風餐露宿,回攻太原途中,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共和了」的消息從民間傳來,閻錫山遂得以率部和平重返太原。

袁世凱精銳第三鎮新軍從娘子關進攻山西,此鎮如曹錕、吳佩孚、盧永祥等人皆為北洋軍閥之要員。
袁世凱精銳第三鎮新軍從娘子關進攻山西,此鎮如曹錕、吳佩孚、盧永祥等人皆為北洋軍閥之要員。(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當年2月,清帝鑒於大勢遜位,期間,袁世凱出力甚多,孫中山為民國前途熟計,辭去臨時大總統之職,薦袁世凱自代,先生則以在野之身,開國家建設之續。8月,為贊助袁大總統謀國利民政策,調和南北感情,融合黨見,孫中山赴北京,往返途中,各地熱烈相邀。9月,孫中山應邀蒞晉,對閻錫山及諸同志太原起義之壯舉,給與極高的贊揚和鼓勵嘉勉。離晉前,孫中山意味深長的叮囑閻錫山:「北方環境與南方不同,你要想盡方法,保守山西這一塊革命基地。」

1912年9月,孫中山應邀蒞晉,對閻錫山及諸同志太原起義之壯舉,給與極高的贊揚和鼓勵嘉勉。離晉前,孫中山意味深長的叮囑閻錫山:「北方環境與南方不同,你要想盡方法,保守山西這一塊革命基地」。
1912年9月,孫中山應邀蒞晉,對閻錫山及諸同志太原起義之壯舉,給與極高的贊揚和鼓勵嘉勉。離晉前,孫中山意味深長的叮囑閻錫山:「北方環境與南方不同,你要想盡方法,保守山西這一塊革命基地。」(網絡圖片)

1913年,宋教仁遇刺案及袁世凱未經國會向五國銀行借款事件,導致南京、上海、江西、廣東、安徽、福建、四川、湖南等地紛紛獨立,聯合討袁,史稱二次革命。當時北方情勢,除山西、陝西外,其餘皆為北洋勢力。孫中山深知山西處於北洋勢力包圍之中,特派人秘告閻錫山:「沉默勿言,保持北方革命據點,待南軍北上,再與陝西會合,攻入北京。」陝西都督張鳳翽(音「慧」)按孫中山指示,與閻錫山聯名發電反對江西都督李烈鈞等人的行動。李烈鈞是閻錫山留學時的室友,兩人交情甚篤,對此番通電甚為意外,後經閻錫山復電解釋,才知其中安排。但二次革命終因討袁軍部署未周,雙方實力懸殊,不一月時間即告失敗。

孫中山深知山西處於北洋勢力包圍之中,特派人秘告閻錫山:「沉默勿言,保持北方革命據點,待南軍北上,再與陝西會合,攻入北京。」陝西都督張鳳翽(音「慧」)按孫中山指示,與閻錫山聯名發電反對江西都督李烈鈞等人的行動。圖為張鳳翽。
孫中山深知山西處於北洋勢力包圍之中,特派人秘告閻錫山:「沉默勿言,保持北方革命據點,待南軍北上,再與陝西會合,攻入北京。」陝西都督張鳳翽按孫中山指示,與閻錫山聯名發電反對江西都督李烈鈞等人的行動。圖為張鳳翽。(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袁世凱獲勝後,於1914年修改約法,成為終身總統,後又推行帝制。期間,全國起義省份民軍勢力除山西外均遭消滅。閻錫山成為未遭消滅的例外,概括有四點原因,其一,閻錫山掌握的部隊被裁編至不足7000人,袁世凱在晉心腹金勇所掌握武力足以與閻錫山抗衡;其二,山西被北洋勢力四面包圍,形格勢禁,無法有效反抗;其三,不罷黜閻錫山,可做出袁世凱對民軍省份有包容度量的姿態;其四,讓外界誤以為閻錫山已放棄原有立場。閻錫山則始終一本孫中山所示,以保持北方革命據點為重為原則,故1915年9月,段芝貴領銜電請袁世凱登帝位的電文中,列有閻錫山的名字,閻錫山未予反對;12月,袁世凱封閻錫山為一等侯,閻錫山亦未曾辭爵。但閻錫山也明告來訪袁氏官員:「世界各國均向民主途徑轉變,為大勢所趨。」

1916年3月,袁世凱改元不到3個月即告失敗。帝制運動末期,金勇向袁世凱上折稱,北方最不滿袁政者為山西,若不將閻錫山撤職,無以為濟。此奏摺到袁世凱手中時,袁已病篤,未及處理,便一病不起,於當年6月病逝。隨後,北洋系分化,雖有力者,皆謀奪取山西,但閻錫山恆能以獨立不懼態度保境安民。

復興三晉 軍政煥然

三晉,是戰國時期趙、魏、韓三國的合稱,後成為山西省之別稱。1912年,革命成功,民國肇建,内力日竭,外患日逼,為改變局勢,必要從根本下手,發展物力,使民生充裕,方能使國勢不搖。當年孫中山蒞晉,「見山西煤鐵甲於天下」,提出:「方今為鋼鐵世界,有鐵有鋼可自製武器,即能稱雄於世界。兄弟擬於山西設一大煉鋼廠,製造最新武器,以供全國擴張武備之用,要求軍界諸君贊成。」

1912年,孫中山蒞晉提出:「方今為鋼鐵世界,有鐵有鋼可自製武器,即能稱雄於世界。兄弟擬於山西設一大煉鋼廠,製造最新武器,以供全國擴張武備之用,要求軍界諸君贊成。」
1912年,孫中山蒞晉提出:「方今為鋼鐵世界,有鐵有鋼可自製武器,即能稱雄於世界。兄弟擬於山西設一大煉鋼廠,製造最新武器,以供全國擴張武備之用,要求軍界諸君贊成。」圖為西北煉鋼廠。(網絡圖片)

閻錫山性喜建設,他執掌三晉,興建煉鋼、兵工等輕重工業工廠,如西北煉鋼廠、太原兵工廠均在全國享有盛名。閻錫山掌軍,部隊精練,不務虛華,而武力雄厚。

閻錫山性喜建設,他執掌三晉,興建煉鋼、兵工等輕重工業工廠,如西北煉鋼廠、太原兵工廠均在全國享有盛名。圖為太原兵工廠。
閻錫山性喜建設,他執掌三晉,興建煉鋼、兵工等輕重工業工廠,如西北煉鋼廠、太原兵工廠均在全國享有盛名。圖為太原兵工廠。(網絡圖片)

1917年,閻錫山兼理省政,以「民德民智民財」為施政大綱,每每親為下屬、民衆講解其中要義,山西政治修明,人民安樂。教育方面,尤可稱道,晉省國民教育普及,職業教育建立,1921年時,國民學校有近2萬所,學生72萬餘人,學齡兒童就學量比6年前增加10倍。三晉軍政一體,精誠團結,被中外共譽為模範省。

襄助北伐 促成統一

1924年9月,因「觀於袁世凱之稱帝,張勳之復辟,馮國璋、徐世昌之毀法,曹錕、吳佩孚之竊位盜國,十三年來連續不絕,可知其分子雖有新陳代謝,而其傳統思想始終如一」,孫大元帥於廣州誓師北伐,號令滇、桂、湘、豫、贛、山、陝各軍,閻錫山率部奉令遙為策應。1925年3月,國父孫中山壯志未酬,留下「求中國之自由平等」諸國事遺囑於北京仙世。

1924年,因「觀於袁世凱之稱帝,張勳之復辟,馮國璋、徐世昌之毀法,曹錕、吳佩孚之竊位盜國,十三年來連續不絕,可知其分子雖有新陳代謝,而其傳統思想始終如一」,孫大元帥於廣州誓師北伐。
1924年,因「觀於袁世凱之稱帝,張勳之復辟,馮國璋、徐世昌之毀法,曹錕、吳佩孚之竊位盜國,十三年來連續不絕,可知其分子雖有新陳代謝,而其傳統思想始終如一」,孫大元帥於廣州誓師北伐。(網絡圖片)

為實現國父遺願,完成北伐統一中國大業,1926年7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中正率領國民革命軍兵起廣州,揮師北伐。該年3月,閻錫山所部稱晉綏軍,閻錫山任總司令。北伐戰爭,閻錫山領導華北實行國民革命,襄助蔣中正完成北伐,促成全國統一。

北伐期間,閻錫山屢次拒絕北洋軍閥與汪精衛政府,並深患赤禍流毒華夏。1926年12月,張作霖在北京自任安國軍總司令,派其日籍顧問土肥原邀閻錫山任副總司令,被閻錫山嚴峻拒絕。1927年4月12日,因中共聽從共產國際指示,打著響應北伐革命軍的旗號,用暴動、潛伏等多種手段製造混亂,試圖篡奪蔣中正國民黨的領導權,蔣中正下令清黨。幾天後,蔣中正組建南京(簡稱寧)國民政府,與以武漢汪精衛為首的容共勢力正式分裂,史稱寧漢分裂。

北伐期間,中共聽從共產國際指示製造混亂,試圖篡奪蔣中正國民黨的領導權,蔣中正下令清黨。幾天後,蔣中正組建南京(簡稱寧)國民政府,與以武漢汪精衛為首的容共勢力正式分裂,史稱寧漢分裂。
北伐期間,中共聽從共產國際指示製造混亂,試圖篡奪蔣中正國民黨的領導權,蔣中正下令清黨。幾天後,蔣中正組建南京(簡稱寧)國民政府,與以武漢汪精衛為首的容共勢力正式分裂,史稱寧漢分裂。(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寧漢分裂後,閻錫山對於兩個政府的態度迥然不同,兩個政府都發出委任狀,閻錫山則於1927年6月6日就任南京國民政府革命軍北方總司令。6月17日,武漢政府代表孔庚持任命狀入晉,委任閻錫山為國民革命軍華北總司令。閻錫山對孔庚歷數武漢的赤禍危害,如政治方面為第三國際鮑羅廷把持,軍事方面由加倫操縱共產黨把持;抬孔子塑像遊街侮辱,婦女裸體遊街,毀滅中華傳統文化;沒收人民土地實施鬥爭清算等暴政,對其明言曰:「南京是國民黨的政府,蔣總司令是總理的信徒,是革命的。武漢是共產黨政府。山西人已害怕,已決定約蔣總司令動員北伐,拒受漢口政府之命令。」

寧漢分裂後,閻錫山對於兩個政府的態度迥然不同,他對武漢代表孔庚說:「南京是國民黨的政府,蔣總司令是總理的信徒,是革命的。武漢是共產黨政府。山西人已害怕,已決定約蔣總司令動員北伐,拒受漢口政府之命令。」
寧漢分裂後,閻錫山對於兩個政府的態度迥然不同,他對武漢代表孔庚說:「南京是國民黨的政府,蔣總司令是總理的信徒,是革命的。武漢是共產黨政府。山西人已害怕,已決定約蔣總司令動員北伐,拒受漢口政府之命令。」(網絡圖片)

9月29日,閻錫山通電誓師北伐。左路軍商震、傅存懷任正、副總指揮,張廕梧任前敵總指揮,出京綏路;右路軍徐永昌、楊愛源任正、副總指揮,孫楚任前敵總指揮,由正太路出京漢路;左右兩路各配航空隊一個隊,軍容甚盛,與張作霖奉軍鏖戰。閻錫山同時命傅作義領兵奇襲涿縣(現河北涿州),予敵重創。惟不幸8~9月間,為促使國民黨團結,完成北伐大業,蔣總司令下野,東渡日本考察。閻錫山孤軍苦撐,犧牲奮鬥,達數月之久。

蔣中正下野後,北伐軍事陷入困頓,閻錫山等軍政要員紛紛電請蔣總司令復職,重任艱巨。1928年1月,蔣中正復任總司令,繼續領導北伐。2~5月,蔣總司令將100萬兵力的北伐各軍重組為四大集團軍,蔣中正、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分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其中,閻錫山於2月就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

1928年,蔣總司令將北伐各軍重組為四大集團軍,蔣中正、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分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集團軍總司令。
1928年,蔣總司令將北伐各軍重組為四大集團軍,蔣中正、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分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4月,閻錫山審度情勢,認為非傾全力出擊不足以解京漢線危機,竟革命之功,於是親至陽泉指揮。當時,閻錫山所掌軍隊在石家莊以南者有11個師,而張作霖奉軍在京漢線兵力達40餘師,寡眾懸殊的情勢下,閻錫山深籌密計,戰略得宜,將士忠勇受命,竟出奇制勝,摧敗强敵。6月,北伐軍收復北平、天津,閻錫山出任平津衛戍總司令。11月,張學良通電東北四省易幟,北伐告成,自民國建元以來分裂之局面,終於統一於國民政府之下。1929年7月9日,閻錫山陪同蔣中正到山西碧雲寺國父靈前祭奠,各告國父面囑重託。

1928年6月,北伐軍收復北平、天津,閻錫山出任平津衛戍總司令。
1928年6月,北伐軍收復北平、天津,閻錫山(前排右五)出任平津衛戍總司令。(網絡圖片)

外膺疆寄 內讚樞衡

百公對時代、世界、國家的貢獻更在於其老成謀國,實負國家柱石之重任。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到1937年「七七事變」之前,寇患日深,日軍進軍佔領熱河省,並開始在華北地區遊説誘迫,意圖分裂中國。閻錫山坐鎮華北,以堅定的決心,深妙的運用,力使國家不致分裂。1931年,閻錫山講到忍辱謀國的道理:「寧為玉碎,勿為瓦全,是烈士的精神,非謀國的道理。弱國非忍辱不足以圖存也。」

1934年,蔣委員長蒞并(太原簡稱),與閻錫山商討國是。閻錫山認為日本受明治維新以來之教育以及世界經濟恐慌之威脅,侵略中國將勢不可遏。蘇俄與日本世仇,雖表面可助我,但其共產主義之顛覆滲透實需阻塞,否則即是前門拒狼,後門進虎。閻錫山談及,抗擊日本侵略,為軍事問題;阻塞蘇俄顛覆,必須在社會、經濟各方面有合理措施,思想上揭穿共產主義錯誤,方能抗日而不為蘇俄所乘。蔣委員長深以為然。

閻錫山對世界局勢的洞察其實更早。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國人各抱樂觀時,閻錫山就已指出:「鄙人之意,願吾邦人士勿徒希望和平幸福。因此次戰事告終,所謂『近東問題』,當然解決。所謂遠東之中國,直為第二之巴爾幹半島,危機四伏,全球注目,吾人所首祝禱者,勿因此一隅再釀成全世界之大戰,則萬幸矣。同一大國也,東西相映,彼美國則可以促進世界之和平,而我中國則尤恐為世界戰爭之導火線,相形之下,良足深思。」

1935年,閻錫山晉升陸軍一級上將,就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1936年,土肥原來訪,希望以百公為橋梁進行中日經濟合作,閻錫山答覆曰:「遠在千年以前,中日兩國在交通不便時期,尚能和善相處。現在文明進步,交通發達,兩國國交關係,反多生隔閡,顯為時事顛倒現象。且如或中日戰爭,是為共產黨造機會,其結果必然兩敗俱傷。」土肥原臨行前,閻錫山贈詩一首云:「亞洲民族半淪顛,挽救全憑先進賢,若以同種為對象,漁人得利在眼前。」待及日本戰敗,其國有識之士反思教訓,方益佩百公之先知先覺。

1936年,就在國軍剿共8年,已將中共最後最高勢力合圍於陝西,為抗日戰前做最重要的去蠹收尾攻堅時,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押蔣委員長,震驚中外。閻錫山急派趙丕廉、傅作義、趙戴文分飛西安設法營救蔣委員長,又以十萬火急手電致張、楊曰:「來電均誦悉。環讀再三,驚痛無以。弟有四個問題,質諸兄等:第一、兄等,將何以善其後?第二、兄等此舉,增加抗戰力量乎?減少抗戰力量乎?第三、移内戰為對外戰爭乎?抑移對外戰爭為内戰乎?第四、兄等能保不演成國内之極端殘殺乎?……」西安事變之變,終致共匪未能剿滅,而日本侵華日迫,蔣中正,閻錫山等人所預見的,所擔心的狂濤赤浪,捲著迫不及待的凶險,即將到來。

(未完待續)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