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捲土重來 北京急派官員赴各省市


債券違約、影子銀行等多重金融風險襲來。(圖片來源:ryanking999/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1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成長創新低之際,債券違約、影子銀行等多重金融風險襲來。北京當局聲稱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並不斷派出金融專家赴各省市擔任重要職務。

中國與美國日前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讓市場情緒趨於樂觀,但外界仍在觀察,認為中國仍在擺脫經濟成長的泥沼中掙扎。

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17日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990,865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GDP增速降至了近三十年來的最低點。2018年GDP增速為6.6%。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面臨越來越大的下行壓力,中國今年將推出更多的支持措施。

一些分析人士也認為,北京當局需要更多改革措施才能實現經濟的增長。長久以來,北京當局依靠多種財政和貨幣措施來度過經濟低迷時期,並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大量債券,來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

《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認為,中國經濟更重要的是仍在擺脫債務成癮的問題。至於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部分,提振效果可能很小,該協議保留了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每年對3,6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標普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haun Roache)說,「貿易協議消除了尾部風險,這不足以改變中國的內在動力。」

此外報導也表示,經濟最大壓力可能來自政府,多年來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透過借貸和支出推動成長,同時揹負大量債務,政府遏止超額借貸,讓不謹慎的借款人破產,可能會在短期內對經濟造成影響。

德意志銀行認為,隨著中國企業違約率上升、流動性更趨緊張,中國銀行業未施援手而任其倒閉,中國正在不良債務週期。在中國經濟景氣不佳、銀行業削減壞帳之際,各種非正式借貸影子銀行偷偷捲土重來,據調查,自從去年第二季非銀行借貸佔比已從首季的30%激增至45%新高,之後就維持在高點。

2019年,中國境內公司債違約也創下歷史最高,接近2.5萬億人民幣,今年仍延續在境外債市的違約現象。

例如,上週中國國有鋁生產商青海省投資集團爆發違約事件,一筆3億美元債兌付960萬美元利息,引發外界對其今年三筆總計8.5億美元債違約的擔憂。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稱,已把青海省投及其債券的信用評級從CCC-降至D,並把上述事件視為違約,因該機構認為青海省投資集團將無法在5個工作日的寬限期內完成支付。青海省投成為2020年首家發生美元債券違約的中國公司。

青海省投資集團的財務困境進一步表明,由於自身財務狀況不佳,地方政府對國有企業的債務違約已無法兜底。

這已經不是偶發現象。2019年12月,天津市政府所有的大宗商品貿易商天津物產集團有限公司(Tewoo Group Co.)成為20年來首家讓美元債券持有人蒙受損失的中國國企。

北京當局在竭力應對經濟放緩的同時,已經著手採取新措施,將一大批金融專家提拔到地方政府領導崗位上,以管控金融風險和重建地區經濟。

例如,不久前獲得提撥的金融專家中有北京市副市長殷勇和山東省副省長劉強。殷勇曾是中國央行副行長,劉強則在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等多家國內大型商業銀行任職。還有重慶市副市長李波,他曾是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司司長。

據《路透社》報導,香港獨立研究平臺Plenum的合夥人Chucheng Feng說:「由於地方政府越來越多地面臨金融風險,現在銀行家需求旺盛」;「這些前銀行家和監管者肩負起預防和減輕重大金融風險的任務。」

分析師們稱,由於壓力增大,地方政府預計在管理金融風險以及削減地方干預的救助成本方面率先行動。

「任命央行副行長擔任省級官員,可以將金融政策與地方做法更好地整合起來,提前防範金融風險,」中國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表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