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寫半首詩考官乾瞪眼 破格錄取成千古名句(圖)


僅寫半首詩考官乾瞪眼,破格錄取成千古名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唐朝是我國是個最繁華的時代,因此中國詩歌被冠以唐詩的稱呼,那個時候傑出的詩才數不勝數,科舉考試詩歌還是主要內容。古代寒門士子苦讀十年,只為有一朝金榜題名,但是有一位考生在考進士,完成最後一步鯉魚躍龍門時卻只寫了半首詩就提前交卷,讓考官看了乾瞪眼。

此人就是唐朝大詩人祖詠,祖詠王維是好友,二人相交甚密,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兩人都是學霸,在詩歌方面造詣非凡,王維除了詩人的身份,還是當時的科舉狀元。而祖詠在考進士時,寫詩半首被破格錄取成千古名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唐朝時期科舉考試詩歌非常重要,在八股文出現之前,詩歌還是科舉中考察的重點內容。祖詠出生貧寒,但是才華橫溢,在科舉中殺出重圍,得到了赴京趕考的資格。開元年間進士科開考祖詠是其中的一員,這次考題是《終南望餘雪》,也就是寫一首關於終南山的雪景詩。

寫出一首好詩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即便是才華橫溢的李白,很多好詩也是有靈感的時候才寫就,有一句話叫「文章本天成,佳句偶得之」。臨場發揮應試作詩,對一個人考驗很大,整個考場靜悄悄的,所有考生埋頭苦思。時值冬日天寒地凍,考題也出的恰如其分,祖詠看了看窗外被大雪覆蓋的峻嶺心中感慨萬千,提筆走龍蛇。

​寂靜的考場被一突兀的聲音打破,祖詠竟提前交捲了,考官疑惑不已讓他把試卷拿過來看看,因為要求的是六韻十二句,祖詠只寫了四句。考官好心勸他:「規矩是十二句,你這只寫了四句,希望你能慎重考慮,把下面的幾句補完。」這位考官可以說是非常仁慈了,一般人交卷就沒有反悔的機會,科舉大事豈是兒戲。

祖詠卻說「不是我不想寫,而是這四句意境已足夠,再寫不過是畫蛇添足。」考官被這囂張的話驚呆了,他重新拿起試卷細細端詳,反覆吟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思索再三,竟然真的再也無從下筆,只能乾瞪眼,而詩中意境更是遼闊深遠,可成千古名篇。

按照規矩十二句只寫四句必定名落孫山,正是因為這首詩,祖詠被在開元十二年考中了進士科。據說當時一位主考官提議將他點為狀元,但畢竟不合規矩,進士已是破格錄取。

後來祖詠入朝為官,但因仕途不順歸隱山林。

依據維基百科的資料,祖詠(699年-約746年),唐朝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排行三,開元十二年(724年)進士。之後未得官,開元十三年離京遷居汝墳(今河南省汝陽、臨汝一帶)別業,以漁樵自終。與王維、儲光羲、盧像、丘為友善,其中與王維交誼頗深,多酬唱之作。明人輯有《祖詠集》。

祖詠的作品以寫自然景物為多,宣揚隱逸生活,並講求對仗。代表作有《終南望餘雪》、《望薊門》、《七夕》、《汝墳秋同仙州王長史翰聞百舌鳥》、《陸渾水亭》、《家園夜坐寄郭微》、《送丘為下第》、《古意二首》等,其中以《終南望餘雪》和《望薊門》兩首詩為最著名。

明人輯有《祖詠集》。《全唐詩》存詩一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一首,斷句四。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