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賈樟柯揭中國心靈史 睽違19年重返柏林影展(圖)

 2020-01-16 19: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導演賈樟柯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紀錄70年的中國心靈史,入選柏林影展「特別放映」單元。
中國導演賈樟柯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紀錄70年的中國心靈史,入選柏林影展「特別放映」單元。(圖片來源:中央社/佳映娛樂提供)

第70屆柏林國際影展15日公布最新片單,中國導演賈樟柯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入選「特別放映」單元,影片透過中國當代文學名家,聚焦中國70年的心靈史。

據《中央社》報導,賈樟柯《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獲知入選柏林影展的「特別放映」(Berlinale Special)單元。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通過18個章節講述了1949年以來的中國往事,聚焦中國當代文學名家,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賈平凹、余華和梁鴻作為最重要的敘述者。這些名家對中國社會1949年以來變遷的見證,與已故作家馬烽的女兒一起,重新註釋社會變遷中的個人與家庭,讓影片成為一部跨度長達70年的中國心靈史。

談及「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的拍攝初衷,導演賈樟柯表示:「作為一個讀者,我一直對那些用筆為我們帶來這個世界最新消息的作家心存敬意。」

來自山西的賈樟柯發現,故鄉的一個村莊「賈家莊」與中國當代文學有著密切的關聯:「當我們以這個村莊為起點開始拍攝之後,很快意識到我們進入的不僅僅是中國當代文學的旅程,更是當代中國人的心靈歷程。影片裡的幾位作家,講出了他們的私人故事,而這也是中國人的共同心事」。

此外,電影公司的新聞稿指出,《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是賈樟柯繼2006年拍攝畫家劉小東的《東》、2007年服裝設計師馬可的《無用》之後,再一次將關注點投向藝術家群體,可視為賈樟柯「藝術家三部曲」的最終章。

柏林影展也是賈樟柯創作生涯的福地,他執導的首部長片《小武》曾在柏林影展的「國際影展青年論壇」(Forum)單元獲獎,為他的國際影壇地位打下基礎;他的第2部電影《站台》則在2001年入選同一單元。這次則是他時隔19年再次重返柏林影展。《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在台灣將由佳映娛樂發行,更多資訊請持續關注官方臉書。

賈樟柯小檔案

依據維基百科資料,賈樟柯1970年生於山西汾陽,1993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電影理論專業,與同學組織了一個小組,並在1996年拍攝學生作業《小山回家》,不僅參加「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影比賽」得獎,還和香港電影人周強﹑余力為等開始長期合作。

1997年,賈樟柯僅花了21天的時間,30萬元成本,拍攝了長片《小武》,卻得到許多國際電影節獎項的肯定。隔年,賈用影展獎金和外國投資拍了長片《站台》。

2002年拍攝長片《任逍遙》。頭三部長片被稱為「故鄉三部曲」,因為當時沒有製作許可證不能在中國大陸上映。2004年開始與上海電影集團公司合作,拍攝《世界》和《三峽好人》(2006),其中《三峽好人》還在威尼斯拿下金獅獎。

責任編輯: 一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