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和肉價飆漲反映北京當局治理低效(圖)
豬瘟肉價飆漲(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看中國2019年12月27日訊】元旦除夕將臨,豬肉價格昂貴、短缺問題依然嚴重影響、困擾中國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內地自去年八月爆發首例非洲豬瘟開始,當局就拍胸口表示會有效防疫控疫,結果不到九個月已全面失守。之後更死撐疫情總體可控,每每隻作零星通報,當中究竟隱瞞了多少個案不得而知,但日益飆升的豬肉價格卻在提醒當局,一味隱瞞真相只會令問題愈來愈嚴重,還是實事求是為好。有內媒報導,江蘇、山東等爆發過非洲豬瘟的一些地區,疑於今年夏天再爆第二波疫情,且規模較前次更廣。」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九月份全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升了百分之三,當中豬肉價格更飆升近七成,不可謂不誇張。而全國小豬均價同比亦上漲逾百分之一百五十,其他替代產品如牛肉、羊肉、雞蛋等價格,乃至整體食品價格皆被大幅拉動,形成全面通貨膨脹。」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這波豬肉價急漲,除受非洲豬瘟疫情所累,亦早在4年前調整優化生豬養殖布局時埋下禍根。」「2015年,國務院公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相關部門隨即決定調整全國養豬業布局,2016年,明確將廣東等8個水網密集南方省區定為限養區,區內的四川和湖南,曾居內地養豬數量前兩位,至2017年底,全國共劃定禁養區4.9萬個,面積63.6萬平方公里,約佔生豬養殖區總面積17.3%,21.3萬個飼養500頭以下的小養殖場被‘清拆’,以引導養豬業向北方玉米主產區省份轉移。去年非洲豬瘟疫情爆發後,當局嚴限豬跨省調運,北方豬運不出,批發價暴跌,南方則求豬若渴,價格飛漲,可見,活豬產銷分區的改革加劇了豬瘟的後果。
今年上半年生豬存欄量降至20年來最低點。現在國務院下令,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禁養、限養規定,支持農戶養豬,但為時已晚,據報導,由於缺少母豬,現在向歐洲落單進口,辦理手續及運輸需時,運抵後需隔離防疫觀察4個月,才能配種繁殖,再飼養8個月,這批豬肉應市,最快也要在一年半之後。」「聯想到近年內地的多項政策措施,從‘煤改氣’到汽車限購,再到清理臨街店舖和街頭小販,初衷似乎都很美好,結果往往有違原意,未見其利,先見其弊,怨聲載道。歸根究柢,是政策制訂考慮不周,還是執行者懶政粗暴,凡事一刀切,這些內地官場積弊的形成原因,值得高層認真反思。」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非洲豬瘟流行、豬肉價格飆漲,中國人消費的肉類又以豬肉為主,北京當局因應對策是否適當,成了檢驗治理模式和績效的指標」。「海外部分評論指出,中共頻頻標榜一黨專政治理有效率,號令既出,上下動員,不像歐美政府權力制衡、行政能力低劣,但豬瘟和肉價飆漲,再次反映治理低效」。「從過去河南賣血和愛滋病蔓延、世紀初非典(SARS)傳染、2008年奶粉摻三聚氰胺事件,危害3000萬兒童。每個案例模式和處理過程都和肉價相似,無法防範未然,事後扑滅批評聲音,不允許民眾討論責任和對錯,正是中共治理的最大軟肋和盲點。」
北京當局無法遏制非洲豬瘟的傳播,令國人在新年將至時受豬肉短缺困擾。有大陸經濟學者在演講中指,這反映的是當局治理能力極差的問題。詭異的是,不但外界親北京媒體,連大陸媒體也突然重發了這個演講。
包括新浪財經在內的國內媒體昨日突然刊發一篇經濟學家姚景源在11月底的演講,內容是,豬肉價格奇高與豬肉無關,關鍵在治理水平太差。
姚景源是中共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這次演講是他於11月22日於2019中國金融發展論壇發表的。他預期豬肉價格在傳統新年過後還會上漲,「我們到9月底全國生豬的存欄量3億1000萬頭,什麼概念呢?比去年同時期減少1億2000萬頭,少1/3,你說這肉價能不漲嗎?所以我是講了,你10月、11月、12月還得漲,然後現在不好的是明年春節又提前到1月份了,過年還得漲。」「這次物價上漲是結構性問題,是豬肉問題。豬肉問題說到根本,我認為是我們治理水平問題,不是貨幣問題。」
大陸媒體在年底重發這份演講,被認為有借姚景源之口批評當局的意思。親北京的海外中文媒體也紛紛對中國物價特別是豬肉價格問題發表評論,並離奇的一致將矛頭指向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