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古卷】相術的真諦(3)(圖)


相術就是通過人的面相、五官等來推測其一生的吉凶、禍福。(圖片來源:靈匣網)

陳希夷,著名的道家養生家。他留下一篇傳世之作,名《心相篇》,清代大臣、思想家陳宏謀將其輯錄在其編撰的《五種遺規》之《訓俗遺規》中。

【續 【古風古卷】相術的真諦(2)

(三)陳希夷:知足與自滿不同,一則矜而受災,一則謙而獲福

【古文】患難中能守者,若讀書,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樂中若忘者,縱低才,豈非金榜青雲之客。

[參考譯述]在艱難困苦中還能堅持自己的操守,不隨波逐流的人,如果讀書、走仕途之路,將來可以成為國家的柱石之臣;安樂中忘記安樂、有憂患意識、依然能發奮圖強的人,即使才學低一些,未必就不能夠金榜題名,青雲直上,功名亨通。

【古文】弗以見小為守成,惹禍破家難免;莫認惜福為慳吝,輕財仗義盡多。

[參考譯述]不要只顧眼前利益,把愛佔小便宜當作持家之道,這樣最後難免惹禍敗家;不要把生活節儉當作吝嗇,惜福之人往往是仗義疏財的人。

【古文】處事遲而不急,大器晚成;己機決而能藏,高才早發。

[參考譯述]處事沉著穩重之人,必是大器晚成的人;自己能謀劃決斷而又能深藏不露的人,必然才高而年輕得志。

【古文】有能吝教,己無成,子亦無成;見過隱規,身可托,家亦可托。

[參考譯述]有才能而不肯教給他人,自己不但沒有成就,子女也一無所成;見到他人有過錯,能夠在暗中規勸的人,可以托身寄家。

【古文】知足與自滿不同,一則矜而受災,一則謙而獲福;大才與庸才自別,一則誕而多敗,一則實而有成。

[參考譯述]知足與自滿不同,自滿的人驕傲自大而招致災禍,知足的人謙虛謹慎必有福報。大才與庸才自然有區別,庸才好誇誇其談,虛妄吹牛,而做事多有不成,大才踏實肯干,做事定有成就。

【古文】忮求念勝,圖名利,到底遜人;惻隱心多,遇艱難,中途獲救。

[參考譯述]因為嫉妒別人的成就和才華,非要勝過別人,心裏沒有遠大的抱負,只是追求名譽和利益,這種人的人品到底是遜人一籌;常常懷有惻隱之心的人,即使遇到艱難,也會中途獲得別人的幫助。

【古文】不分德怨,料難至乎遐年;較量錙銖,豈足期乎大受。

[參考譯述]只知有怨不知報恩的人,估計很難長壽;斤斤計較的人,怎麼能承受的了大富大貴呢。

【古文】過剛者圖謀易就,災傷豈保全無;太柔者作事難成,平福亦能安受。

[參考譯述]過於剛強的人,做事雖容易成功,但容易傷人傷己,難保沒有災傷;過於柔弱的人,做事不容易成功,福報平平但能安享。

【古文】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樂摘人非,最足傷乎性命。

[參考譯述]喜歡誇耀自己才能的人,就不要再想自己在仕途上有什麼成就了;喜歡挑剔別人過錯的行為,往往給自己帶來致命的隱患。

【古文】責人重而責己輕,弗與同謀共事;功歸人而過歸己,侭堪救患扶災。

[參考譯述]遇事喜歡指責別人,把責任推給他人,卻不會自我反省,這種人沒有擔當,不能跟他同謀共事。真正的君子都是歸功於人、歸過於己,能自我反省卻不責備於人,所以他能夠堪當大任,共患難,可以拯危機解困難。

資料來源:(清)陳宏謀輯《五種遺規》之《訓俗遺規》

(未完待續)

本文留言

作者秦山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