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力推「反滲透法」爭辯焦點一次看(圖)
攸關台灣國家安全的「反滲透法」29日順利二讀通過,圖與本文無關。(圖片來源:flickr)
【看中国2019年11月30日讯】(看中國記者明思綜合報導)民進黨立院黨團日前提出「反滲透法草案」,力拚本會期完成三讀,29日順利進入二讀。該法案雖然綜合了臺灣內部從今年5月延續至今的所有討論,卻仍被國民黨質疑,也提出自己版本的《反併吞中華民國法》草案,要求都一起送交委員會審查或黨團協商。
北京對台滲透嚴重
攸關臺灣國家安全的「反滲透法」,29日順利逕付二讀,遭遇國民黨的強烈反對,期間,藍綠為了「反滲透法草案」吵翻天。國民黨團甚至提出另一項《反併吞中華民國法》草案,呼籲總統蔡英文與民進黨主席卓榮泰一同支持。
據自由時報稱,根據「反滲透法草案」內容所規範的犯行,必須具備「境外敵對勢力的指示、委任和資助」要件,且只針對「政治獻金」、「受指示助選」、「遊說」、「破壞及會遊行」、「散播假訊息干擾選舉」等5種犯行。
草案逕付二讀後,進入一個月朝野協商冷凍期,民進黨預計最快於12月31日院會三讀通過。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舉例,澳洲也面臨北京滲透,包括政治獻金、學生團體等,讓澳洲政府不得不正視,進而修法規範;臺灣是國際公認受北京滲透最嚴重,歐美各國也都在看,臺灣這次會怎麼處理?如果什麼都不做,北京將加速、加大對臺滲透的各種可能性。
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反滲透法」草案主要是針對境外敵對勢力,但不僅限於北京,而且法案的提案權也不限於行政機關。
邱垂正強調,北京對臺統戰滲透、分化干預極為嚴重,特別是「習五條」出台後,兩岸情勢發生重大變遷,北京意圖影響臺灣的選舉、危害臺灣社會秩序,先進民主國家對於境外勢力在其境內從事滲透、破壞干預的行為,都會採取法制作為加以因應。
邱垂正說,面對北京政府不放棄併吞臺灣,利用臺灣自由開放的環境,製造社會紛擾,危害民主體制的正常運作,臺灣正處在境外敵對勢力威脅的最前線,更有必要強化法制,以維護國家安全,以及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反滲透法草案」正可以積極結合相關法規,強化法律基礎。
台灣境外的敵對勢力是誰?
力推該法案的立委王定宇則強調,重要的關鍵字是「敵對」二字,基本原理在於確保正常運作的民主行為,不被敵對境外勢力掌握,而非禁止所有正常的民主行為。
王定宇表示,無論是反滲透法、代理人法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後續條款,主要處理原則,就是臺灣的民主、媒體、遊說、政治獻金等民主政治行為,不被境外敵對勢力干擾、影響,希望所有政黨,特別是國民黨等都能夠支持。
他認為,沒有一個政黨會希望在民主競爭下,因為外部勢力的干擾而受影響,反滲透法與共諜的刑法、國安法不同,該法外國也有執行,主要是確保民主社會不因共產獨裁國家的滲透有影響。
王定宇說,反滲透法並非在處理匪諜,而是處理民主國家常見的遊說、媒體、新聞、政治獻金等行為避免被境外的敵對勢力干擾、污染或影響,目前臺灣的境外敵對勢力就是中國共產黨。
不過,對於這項「反滲透法草案」,國民黨及中國國台辦皆「異口同聲」譴責此法形同「綠色恐怖」,國台辦更批評民進黨企圖以此謀取選舉私利。
同時,國民黨團辦公室也召開記者會,提出自己的法案:《反併吞中華民國法》草案,訴求是要避免中華民國遭消滅、併吞、取代。
《反併吞中華民國法》草案共15條,包括:敵對組織定義、納入《刑法》外患罪規定,通謀敵對組織的罰則,定義對敵對組織的「資助行為」,其他如幫助敵對組織破壞社會秩序、干擾選舉等,各有不同程度的處罰。
國民黨的草案也認為,《刑法》外患罪之適用對象,僅限於通謀外國及其派遣之人,顯有所不足,並明定「通謀敵對組織或敵對組織成員,意圖消滅、併吞、取代中華民國,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敵對組織」則指的是中華民國境內外,主張以「武力消滅中華民國」,或「意圖危害或干涉中華民國主權」之國家、政權、團體,及上述團體所設立、監督管理或實質控制之各類組織、機構、團體,經政府公告者。
國民黨立委林為洲解釋說,無論主張以武力促統,或接受外國勢力協助以武力促獨,或以武力促進合併,也是顛覆中華民國,「不是只有與中國統一,才是顛覆中華民國」,除非透過民意修憲才合法。
藍綠對民主機制認知有異?
面對藍綠爭議不斷,親民黨團則表示,不反對《反滲透法》,但強力主張行政院必須提出版本以示負責。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說,從上個會期開始就不斷督促補強現有法律,絕不是這個會期才推動修法;該法案條文中「境外敵對勢力」的用詞,在2015年國民黨執政通過的《國家情報工作法》就已出現,當時也是大選年,卻沒聽到大選前不能立法補強國安,或質疑「境外敵對勢力」定義的聲音。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也不斷強調,新法已經是一個折衷方案,是為了謀求大多數人的認同,對最小范圍的活動做出限制,她呼籲各方接受這個版本。
管碧玲說,「一個國家允許他的人民有絕對的言論自由,去表達他們願意跟一個要武統他的國家統一,統派的理論在臺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包容,這種容忍全世界哪裡找?我們的反滲透法仍然保留了這種容忍。」
《德國之聲》評論認為,從以上爭辯可看出,臺灣藍綠兩黨各自對於法案的解讀,源於對民主機制的根本性認知差異,甚至牽涉到對中國影響力規模的認知差異,這些差異累積已久,一時半刻恐怕還無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