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关台湾国家安全的“反渗透法”29日顺利二读通过,图与本文无关。(图片来源:flickr)
【看中国2019年11月30日讯】(看中国记者明思综合报导)民进党立院党团日前提出“反渗透法草案”,力拚本会期完成三读,29日顺利进入二读。该法案虽然综合了台湾内部从今年5月延续至今的所有讨论,却仍被国民党质疑,也提出自己版本的《反并吞中华民国法》草案,要求都一起送交委员会审查或党团协商。
北京对台渗透严重
攸关台湾国家安全的“反渗透法”,29日顺利迳付二读,遭遇国民党的强烈反对,期间,蓝绿为了“反渗透法草案”吵翻天。国民党团甚至提出另一项《反并吞中华民国法》草案,呼吁总统蔡英文与民进党主席卓荣泰一同支持。
据自由时报称,根据“反渗透法草案”内容所规范的犯行,必须具备“境外敌对势力的指示、委任和资助”要件,且只针对“政治献金”、“受指示助选”、“游说”、“破坏及会游行”、“散播假讯息干扰选举”等5种犯行。
草案迳付二读后,进入一个月朝野协商冷冻期,民进党预计最快于12月31日院会三读通过。
民进党立委罗致政举例,澳洲也面临北京渗透,包括政治献金、学生团体等,让澳洲政府不得不正视,进而修法规范;台湾是国际公认受北京渗透最严重,欧美各国也都在看,台湾这次会怎么处理?如果什么都不做,北京将加速、加大对台渗透的各种可能性。
陆委会副主委兼发言人邱垂正2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反渗透法”草案主要是针对境外敌对势力,但不仅限于北京,而且法案的提案权也不限于行政机关。
邱垂正强调,北京对台统战渗透、分化干预极为严重,特别是“习五条”出台后,两岸情势发生重大变迁,北京意图影响台湾的选举、危害台湾社会秩序,先进民主国家对于境外势力在其境内从事渗透、破坏干预的行为,都会采取法制作为加以因应。
邱垂正说,面对北京政府不放弃并吞台湾,利用台湾自由开放的环境,制造社会纷扰,危害民主体制的正常运作,台湾正处在境外敌对势力威胁的最前线,更有必要强化法制,以维护国家安全,以及自由、民主宪政秩序。“反渗透法草案”正可以积极结合相关法规,强化法律基础。
台湾境外的敌对势力是谁?
力推该法案的立委王定宇则强调,重要的关键字是“敌对”二字,基本原理在于确保正常运作的民主行为,不被敌对境外势力掌握,而非禁止所有正常的民主行为。
王定宇表示,无论是反渗透法、代理人法或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后续条款,主要处理原则,就是台湾的民主、媒体、游说、政治献金等民主政治行为,不被境外敌对势力干扰、影响,希望所有政党,特别是国民党等都能够支持。
他认为,没有一个政党会希望在民主竞争下,因为外部势力的干扰而受影响,反渗透法与共谍的刑法、国安法不同,该法外国也有执行,主要是确保民主社会不因共产独裁国家的渗透有影响。
王定宇说,反渗透法并非在处理匪谍,而是处理民主国家常见的游说、媒体、新闻、政治献金等行为避免被境外的敌对势力干扰、污染或影响,目前台湾的境外敌对势力就是中国共产党。
不过,对于这项“反渗透法草案”,国民党及中国国台办皆“异口同声”谴责此法形同“绿色恐怖”,国台办更批评民进党企图以此谋取选举私利。
同时,国民党团办公室也召开记者会,提出自己的法案:《反并吞中华民国法》草案,诉求是要避免中华民国遭消灭、并吞、取代。
《反并吞中华民国法》草案共15条,包括:敌对组织定义、纳入《刑法》外患罪规定,通谋敌对组织的罚则,定义对敌对组织的“资助行为”,其他如帮助敌对组织破坏社会秩序、干扰选举等,各有不同程度的处罚。
国民党的草案也认为,《刑法》外患罪之适用对象,仅限于通谋外国及其派遣之人,显有所不足,并明定“通谋敌对组织或敌对组织成员,意图消灭、并吞、取代中华民国,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敌对组织”则指的是中华民国境内外,主张以“武力消灭中华民国”,或“意图危害或干涉中华民国主权”之国家、政权、团体,及上述团体所设立、监督管理或实质控制之各类组织、机构、团体,经政府公告者。
国民党立委林为洲解释说,无论主张以武力促统,或接受外国势力协助以武力促独,或以武力促进合并,也是颠覆中华民国,“不是只有与中国统一,才是颠覆中华民国”,除非透过民意修宪才合法。
蓝绿对民主机制认知有异?
面对蓝绿争议不断,亲民党团则表示,不反对《反渗透法》,但强力主张行政院必须提出版本以示负责。
时代力量立委黄国昌说,从上个会期开始就不断督促补强现有法律,绝不是这个会期才推动修法;该法案条文中“境外敌对势力”的用词,在2015年国民党执政通过的《国家情报工作法》就已出现,当时也是大选年,却没听到大选前不能立法补强国安,或质疑“境外敌对势力”定义的声音。
民进党立委管碧玲也不断强调,新法已经是一个折衷方案,是为了谋求大多数人的认同,对最小范围的活动做出限制,她呼吁各方接受这个版本。
管碧玲说,“一个国家允许他的人民有绝对的言论自由,去表达他们愿意跟一个要武统他的国家统一,统派的理论在台湾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包容,这种容忍全世界哪里找?我们的反渗透法仍然保留了这种容忍。”
《德国之声》评论认为,从以上争辩可看出,台湾蓝绿两党各自对于法案的解读,源于对民主机制的根本性认知差异,甚至牵涉到对中国影响力规模的认知差异,这些差异累积已久,一时半刻恐怕还无法解决。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