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土改血腥恐怖 蔣介石在臺灣土改為何沒死一個人?(圖)
大陸土改血腥恐怖,蔣介石在臺灣土改為何沒死一個人?(網絡圖片)
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當年大陸搞的土改,充滿了血腥恐怖,死了許多人。據有關專家保守估計,當年的土改殺死了200萬「地主分子」。一位美國學者甚至估計有多達450萬人在土改中死亡。善良的人民不禁要問了,土改不搞得這麼血腥恐怖就不行嗎?還是讓我們看看蔣介石在臺灣是怎麼進行土改的吧。
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初,佔臺灣農村人口11%的地主擁有土地56%,88%的農民只佔耕地22%,近40%的佃農和雇農無地。他們向地主繳納的地租,一般都在收穫總量的50%以上,有的高達70%。為了解決農民問題,蔣介石成立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由陳誠負責操作,於1949~1953年在臺灣開展土改運動。
臺灣土改是把孫中山的主張「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變為事實。蔣介石研究了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和大陸的土改政策後得出結論:太平天國以絕對平均主義均田,是農民小私有者的幻想,根本不可能實現。大陸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合理的,但打土豪分田地,沒收地主土地財產,侵犯地主利益是不可取的。陳誠決定「不以暴力手段奪富人之田為己有」,「不搶富濟貧」,「不實行激烈農民革命」,「實行溫和的社會主義改良」。
臺灣的農村改革(「土改」是中國大陸的特有說法)沒有鬥一個人,也沒有死一個人,而是用和平的經濟手段完成的。政府先出錢,把土地買過來,再根據當地農民的實際需要和能力,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把土地賣給貧苦農民。農戶們先種地,如啟動生產的資金有困難,政府還給予貸款支持。農民為國家工業化提供產品,從每年的獲利中逐年還給國家,經過若干年還清本利後,農民就變成了這塊土地的真正主人。農民非常擁護這一改革,他們按資本經營方式,努力發展生產,這些農民實際上已轉變為農業工人,每個農民向社會提供的農產品,遠遠高於大陸農民。對出賣土地者包括大陸所謂的地主,政府提供優惠政策,幫助他們用賣地獲得的資金,開發企業、工商業和服務業等現代產業。由於從事現代產業的收入比地租收入要多的多,因此他們非常樂意將土地賣給政府,將賣地的錢轉為資本發展現代企業。
臺灣土改最值得稱道的是「階級合作」式的辦法。「地主、農民和政府坐下來慢慢商量解決土地問題的法子,叫農民得益,地主也不受損失。」地主的土地雖被徵收,但從中獲得大量的股票,搖身一變,成為新興的工商巨頭。農村改革使臺灣的經濟全面發展起來了,通過十幾年的努力,進入了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70年代臺灣經濟騰飛,成為舉世矚目的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騰飛的基礎,實得益於50年代初之臺灣和平土改的成功。臺灣土改,地主農民各得其利,皆大歡喜;敵對階級握手言歡,實現共贏。
1994年在新加坡時,一位留美的華人博士曾講過這樣一段話,蘇聯、中國都是「消滅」了地主,致使兩國的農業發展緩慢,至今沒有完成從農業經濟轉軌到工業經濟;歐美各國以及「亞洲四小龍」則是「消滅」了貧農,農民成了工人,地主成了資本家,農業經濟過度到了工業經濟。「你們是越幹越窮,人家是越幹越富。」
現在臺灣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大陸要高的多。農村改革前臺灣農民跟大陸農民一樣窮,三、四十年前臺灣農民就富裕起來了,現在臺農家裡有一兩部汽車以及各種現代化農機,已是很普通的事了。這段歷史儘管讓我們汗顏,但卻值得我們好好反思。
想當初,我們的「土改」進行的轟轟烈烈氣壯山河,可是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十多年,大部分農民還很貧窮,有些地方的農民連溫飽問題也解決不了,為什麼呀?為什麼當初就非得進行「紅色恐怖」的土地革命,無情沒收土地,把地主鬥倒鬥臭還要踏上一腳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呢?為什麼就不能實行一種讓農民、地主和政府雙贏的政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