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是如何禮賢下士的?(圖)


蘇軾在任翰林院學士期間,曾得到宋哲宗詔賜官燭和法酒。(手繪插畫:Winnie Wang/看中國)

宋朝,詞臣多有夜值,賜燭送歸多發生在君臣夜對之後,皇帝命內侍以御前燈燭送夜對的詞臣回學士院或是回到住處,表示榮寵、禮遇或是勸勉,此即「賜燭歸院」。

宋太宗是禮賢下士的楷模,他曾夜幸玉堂(學士院),當時蘇易簡已經睡下,由於室內沒有燈燭,光線很暗,皇帝便命「宮嬪自窗格引燭入照之」,以方便蘇易簡著衣,結果燈火燒破了窗紗,但是並沒有加以修補,以表示對蘇易簡的禮遇,成為學士院為人稱道的一大美事。

翰林學士晁迥的文章和德行都深受宋真宗喜愛,對其優禮有加。朝廷幾次舉行大禮,詔令大多出自晁迥之手。一次君臣夜對,宋真宗賜晁迥茶,「令內侍持御前炬燭送歸院」。宋真宗也曾詔王欽若夜中對飲,「飲罷持禁燭送歸,繁若列星」。君臣對飲之後,宋真宗便令內侍持御前的金蓮花燭送王欽若歸院,足見宋真宗對王欽若的信任和倚重。宋代賜燭歸院的事情還有很多,具體情形如下表:

根據表格的統計,賜燭歸院的禮遇多發生在詞臣身上,被賜燭的十位大臣中,只有曹佾和錢俶兩人不是詞臣,只佔到總人數的20%。賜燭歸院的對象多為詞臣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一則是因為詞臣夜宿禁中,君臣「夜對」發生的機率較高,而且基於消防安全的考慮,皇宮燈燭管理十分嚴格,夜色昏暗時詞臣歸院行路多有不便;二則宋代以儒立國,皇帝也多崇尚文辭;三則詞臣多文采斐然之俊傑,滿腹經綸且有濟世之才,有資於治道,皇帝對其青睞有加。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詞臣都有機會得到皇帝的體恤,得以夜對賜燭。因此能成為翰林學士,在翰林院揮翰草詔、賜燭歸院,已經成為當時讀書人神往的事情。曹冠《燕喜詞》寫道:「他日玉堂揮翰,賜金蓮花燭。」其嚮往之情,躍然紙上。

蘇軾在任翰林院學士期間,一日夜值玉堂,天氣特別寒冷,於是宋哲宗詔賜官燭和法酒。蘇軾寫詩記載此事:

微霰疏疏點玉堂,詞頭夜下攬衣忙。

分光御燭星辰爛,拜賜宮壺雨露香。

醉眼有花書字大,老人無睡漏聲長。

何時卻逐桑榆暖,社酒寒燈樂未央。

(《臥病逾月請郡不許復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鎖院是日苦寒詔賜官燭法酒書呈同院》)

蘇轍得知,立即和詩道:

銅環玉鎖閉空堂,腕脫初驚筆札忙。

紅燭遙憐風雪暗,黃封微瀉桂椒香。

(《次韻子瞻十一月旦日鎖院賜酒及燭》)

畢仲游也和詩道:

兼金作帶玉為郎,夜步花磚拜賜忙。

絳蠟持來元未點,黃封才破已聞香。

(《次韻蘇子瞻內翰入直鎖院賜官燭法酒》)

可見,詞臣夜值賜燭在宋人眼中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

本文留言

作者張彥曉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