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日本沖繩縣的琉球王國首里城,於2000年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片來源:663highland/wiki/CC BY 2.5)
位於日本沖繩縣、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琉球王國首里城,於當地時間10月31日凌晨2時發生大火,目前包括正殿、北殿、南殿、書院・鎖之間、黃金御殿、二階殿在內的6棟建築已完全燒毀,燒毀面積超過4,200平方米。珍貴文物與建築遭受祝融之災,令人不免惋惜。在長達450餘年歲月裡,首里城見證了中琉雙方密切的往來與興衰,而中國歷來古籍中也不乏對琉球的記載。
古籍中的琉球:若虯浮水中
有說法稱,早在唐代對琉球的稱呼就已經出現,不過當時稱為「留求」。自日本渡海至大唐求法的學問僧空海(774~835年),其弟子真濟(800~860年)於唐大和九年(835)所編纂的《性靈集》中,就以「留求」稱呼琉球島,意為人在大海中漂泊時欲求的駐留之地。中國大陸學者李曉傑指出,如今所稱的「琉球」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很晚,據成書於清順治七年(1650)、由琉球國羽地御殿家督向像賢(1617~1676年)所編纂的《中山世鑒》可知「琉球」一名的緣由:
「當初,未(有)琉球之名。數萬歲之後,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訪求異俗,始至此國。地界濤間,遠而望之,蟠旋蜿蜒,若虯浮水中,故因以名流虯也。」
同樣的,據記載琉球國歷史的另一部著作《中山世譜》(成書於1725年,清雍正三年)稱:「隋大業三年(607)丁卯,煬帝令朱寬、何蠻抵本國,遙觀地界於波濤間,蟠旋蜿蜒,其形若虯浮水中,名曰流虯,嗣後改名流求。」由此可知,直到中國隋唐代時,該地才為人所命名,但用字始終有所出入,例如《宋史・外國傳》稱為「流求」,《元史・外夷傳》稱作「瑠求」,直到明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遣使冊封琉球中山王國國王察度(1321~1395年)為「中山王」,才將「琉球」作為固定用字,延續至今。而於清乾隆晚年修成的《大清一統志》如此形容琉球:
古史不載,漢魏以來不通中國,相傳在海島之中。當建安郡東,水行五日而至。在外國為最小而險,其國有大琉球、小琉球。隋大業中,令羽騎尉朱寛訪求異俗,始至其國,言語不通,掠一人以返;後遣武賁郎將陳棱,率兵至其都,掠男女五千人還。唐宋時未嘗朝貢。
既然清初時才有文獻記載「流虯」一名的來歷,且清人認為琉球於唐代、宋代未曾對中國進行朝貢,頂多是隋煬帝時派兵掠人而還,並未設官治理、視琉球為版圖,所以琉球和中國王朝建立正式關係應是起於明代的朝貢貿易。
首里城坐東面西表示臣服中國嗎?學者:戰略需要
約在中國的元末明初時,琉球本島先後出現三個王國:南山、中山、北山,分別位居琉球島的南部、中部與北部,故此時期又稱琉球的「三山時代」。到了明永樂十四年、宣德四年(公元1416年、1429年),中山國王尚巴志(1372~1439年)陸續攻滅北山王攀安知(1401~1416年在位)、南山王他魯每(1414~1429年在位)勢力,自此「三山時代」結束,開啟了統一的琉球王國時期。
首里城正殿的國王御座上方的牌匾為清朝康熙皇帝所賜,上書「中山世土」。(圖片來源:663highland/wiki/CC BY 2.5)
據考古證據顯示,首里地區在琉球「三山時代」就已經是中山王國(首里按司)的都城,當尚巴志統一三山、建立琉球王國後,繼續以首里城為王城。由於琉球王國在明、清代的封貢不絕,日本學者阪倉篤秀認為,首里城正殿建築「坐東朝西」的朝向,與東亞文明圈「天子南面」(坐北朝南)的傳統不同,這是因為中國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做為琉球的宗主國,在中國文化的強烈影響下,遵從東亞傳統重視「南面」的表現,故「正殿面西」是「琉球臣屬中國」的象徵。
不過,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彭雪芳卻認為,王城正殿不朝南而偏西,是出於地勢的原因。首里城建於「三山時代」末期,中山國王察度在位期間為加強對山南國的軍事防禦,並控制西側主要港灣——那霸港,出於戰略需要,故修築王城正殿時將坐向朝向西方。此外,當地存在「太陽子思想」,即認為琉球國王為太陽神之子,所以王城朝向也如太陽般於東方升起、面向西方,殿下臣子早朝時也可見太陽從正殿方向升起,具有十足的宗教意味。
被燒毀的首里城已非古蹟
有鑒於首里城自15世紀至19世紀,一直作為琉球國都城和王宮的所在地,歷史地位相當重要,不過今日毀於大火的首里城已非歷史建築,乃現代修舊如舊的產物。明景泰四年(1453),第一尚氏王朝第五代國王尚金福(1398~1453年,尚巴志第六子)去世,爆發王世子志魯、王弟布里爭位的「志魯布里之亂」,這是首里城第一次毀於祝融,五年之後才又重建。然而由於當時依舊以木材為主要建材,首里城於清順治十七年(1660)第二次毀於火災,此次重建就耗時11年方才完工。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首里城正殿、南殿、北殿第三次被大火焚毀,由於公元1609年(明萬曆三十七年、日本慶長十四年)日本薩摩國鹿兒島藩(俗稱薩摩藩)入侵琉球(史稱琉球侵攻),使其成為薩摩藩的附庸國,故在首里城第三次大火後,薩摩藩還贈送將近2萬根原木,才使首里城得以修復。
二戰期間,居高臨下地形使首里城成為日軍的指揮部。日軍在地下修築要塞與防禦工事,導致首里城被美軍多次炮擊,最後毀於1945年美軍「密西西比」號戰艦(USS Mississippi BB-41)的炮火之下。1958年,正門—中山門內的「守禮門」修復完畢,但直到1992年,首里城才依照1768年大修時殘留的原型為樣板,以修舊如舊的方式,在一片廢墟上得以恢復至18世紀中葉的樣貌。到了2000年,首里城與其他琉球王國城堡及相關遺產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首里城的歷史變遷反映了琉球王國的興衰,其後的修復也提升了琉球人的文化自信,期待今後的首里城迅速在烈火後重生,重現琉球悠久的歷史風華。
責任編輯: 雲天月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