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每天做這事 失智者睡眠和精神狀況變好(圖)
白天多讓室內保持明亮,有助於失智老人身體感知晝夜變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失智長者受疾病影響,一過黃昏容易出現神經、精神症狀,晚上也常睡不好。陽明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每天以特定光照1小時,不僅長輩總睡眠時間增加2小時,精神症狀更降低66%。
陽明大學近日透過新聞稿公布這項研究成果,主持這項研究的陽明大學護理學院院長劉影梅表示,許多高齡長者有夜眠中斷或失眠的困擾,長者的日夜節律週期紊亂,不只影響到睡眠,也會影響到內分泌失調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疾病。
劉影梅說,光線會影響褪黑激素分泌,白天如果能有充足的光照,可以減少白天褪黑激素分泌及增加血清素分泌,提升長者活動力、愉快感;近年許多研究發現,光照與人類健康有關,包含失眠、近視、肥胖、憂鬱、譫妄、乳癌等健康問題都與光照關係密切。
陽明大學研究團隊找來15名失智、失智前期老人,利用智慧光照模擬太陽光的變化,發現這些老人只要在特定光照環境下進行1小時團體活動,持續5週後,失智長者每天總睡眠時間從5小時28分鐘增加到7小時13分鐘,夜間醒來的次數也從一天5.8次降低到4.9次,夜間輾轉難眠總時間從原本的3小時55分鐘,降低到2小時23分鐘,大幅提升睡眠效率及品質。
劉影梅指出,大部分老人家因身體退化,本來就容易睡不好,但失智長者因疾病關係,睡眠問題更嚴重,俗稱「黃昏症候群」,每當黃昏過後會容易出現神經、精神症狀,例如被害妄想症、失去定向感、發出奇怪聲音等,而且越晚越嚴重,使照顧者精神飽受煎熬。
劉影梅說,利用光照不僅能讓失智長輩睡得更好,對於神經、精神症狀也有極大改善,實驗5週過後,失智長者憂鬱、遊走、精神病症狀、不寧腿等睡眠干擾等大幅降低66%。
她解釋,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主要是光照能喚醒失智長輩的身體,促進交感神經作用並分泌血清素,讓精神、專注力都更好,14小時過後,這些血清素會漸漸轉變為褪黑激素,幫助長輩睡眠,連帶改善神經、精神症狀。
劉影梅指出,由於高齡長者多數處於室內環境,缺乏日夜變化的感知能力,常常白天睡太多,晚上自然睡不著,照射模擬的太陽光能讓長者維持規律生活脈動及睡眠週期,減少產生錯亂時空記憶。
不過,劉影梅也表示,國外已有光照研究,但目前對於光照的介入處方分歧頗大,也沒有針對不同目的提供不同處方,例如劑量、頻率、強度、時間、波長與色溫類型,未來將如何應用在臨床仍需更多研究證據以及醫師專業建議。
劉影梅建議,老人家起床後盡量出門晒點太陽,白天多讓室內保持明亮,傍晚可將燈光換為溫暖的黃光,有助身體感知晝夜變化。
(原題目 研究:每天光照1小時 失智長輩精神症狀降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