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推倒柏林牆」究竟是誰不同意?(組圖)


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里根在西柏林勃蘭登堡門發表演說「推倒這堵牆」。(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美國總統里根當政時,經常看到媒體對他的嘲笑,說戲子當上總統,一說話就出錯,說幕僚們怕他出醜,每次發言都讓里根念稿。然而,在美國人民評比的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總統中,里根總統名列第二,僅次於林肯,甚至高於華盛頓和羅斯福等人。

1987年6月12日在西柏林勃蘭登堡門,里根總統說:「戈爾巴喬夫總書記,假如你真的愛好和平、假如你真的渴望給蘇聯人民和東歐人民帶來繁榮,假如你真的是要開放,那麼,請你到勃蘭登堡門來!戈爾巴喬夫先生:請你打開這道大門!戈爾巴喬夫先生:推倒這堵牆!」

這就是世界永遠不會忘記和永遠感激的,美國總統里根最偉大的演說。

但是,許多人都不知道,美國總統里根的偉大演說「推倒這堵牆」的背後有一段值得人景仰的故事,而且感人肺腑。當時里根總統想說「推倒這堵牆!」不是蘇共不同意,而是白宮裡的高級官員們不同意。

1987年6月初,里根總統的歐洲之行只計畫到羅馬和威尼斯,後在西德政府的大力邀請下,決定從義大利返回美國的途中,在德國柏林停留幾個小時。既然去了,作為美國總統,里根一定得演講。4月白宮寫作班子的成員彼得・羅賓遜(Peter Robinson)接到任務,為里根總統撰寫這個演講稿。

羅賓遜後來回憶說:「推倒這堵牆(Tear Down This Wall)這句話,隨著里根總統的演說,傳遍了世界各地,成為讓冷戰結束、東西德統一、讓東歐國家從前蘇聯的控制下獨立出來、邁向自由民主體制的一個標誌。人們每每想到里根總統,往往也都會想到他說過的這句話。但是,或許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當初在美國政府內部,引起了極大的爭議,而且差點被消滅掉。」

羅賓遜說,當時他只是知道總統將要在柏林牆發表演說,大約會有一萬人參加,鑒於演說的地點,主題應當與柏林牆有關。

總統不應該說什麼

據美國之音記者採訪報導,1987年4月下旬,羅賓遜隨同白宮先遣隊去到柏林,先遣隊成員當中,有負責保衛的和新聞處等其他部門的官員,羅賓遜的任務就是要為演說內容,尋找一些素材。他首先去見了美國派駐柏林的一位高級外交官。本以為從這位外交官那裡得到很多很好的素材,但是沒想到,那位戴著厚厚的眼鏡、身材頗為壯實的外交官,談話時,表現得「非常緊張、不自在」,而且似乎「里根到訪這件事兒本身就讓他感到不自在。」

羅賓遜說,這位派駐柏林的外交官給他出了一些點子,但是,令他吃驚的是,幾乎所有的點子都是「里根總統不應該說什麼」!

該外交官警告羅賓遜說,住在西柏林的人,在西德人口當中,算是最左的,而且知識水平也都很高,因此,總統來這兒,要小心點兒,不要大聲高喊什麼口號,不要說蘇聯太多「壞話」,而且切忌說任何與柏林牆有關的「煽動性話語」。

羅賓遜回憶說:「這位外交官對我解釋說,這些住在西柏林的人,他們對周圍的一切,早就都習慣了。」和外交官交談之後,羅賓遜和白宮先遣隊的其他幾個成員一道,乘坐美軍直升機,在柏林上空轉了一圈,看到的景象令他印象極其深刻。

羅賓遜回憶說,1961年造的為了防止東德人逃到西德去的這堵牆,在西柏林這邊,只是簡單的一堵牆而已,但是在另外一邊,在東德有無數的鐵絲網和站崗的警衛,還有一座監獄。直升機駕駛員當時說,假如東德那邊某一個警衛讓誰逃到西柏林那邊的話,那麼,警衛本身往往都沒有好下場。


1961年8月14日,東德國家人民軍的士兵豎起鐵絲網,準備建造柏林牆。(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當天晚上,總統撰稿人羅賓遜沒有跟先遣隊其他成員一起活動,他到朋友介紹的熟人家去吃晚飯,為的是在那裡認識一些當地人。果然,在不設防的情況下,他得到了第一手資料,知道了西柏林人對那堵牆的真正感受。

起先,大家在那裡客套,談談當地的氣候、德國出產的酒等等,然後,羅賓遜就著那天下午那位外交官跟他說的話,單刀直入的問了一句:你們大家真的是對周圍這一切都見慣不怪了嗎?

聽了這話,主人夫婦和客人的扯閑篇都停止了,表情明顯的不大自在。羅賓遜心想,在座的會不會都覺得這個老美怎麼那麼沒眼色,不分場合、地點,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他開始重新衡量那位外交官先前警告過的話……

就在這此時,在座的一位先生說話了:我的親姊妹就住在那一端,和這裡相隔只有20英哩的地方,但是我已經有20多年沒有見過她了。你認為我會「習慣」這種局面嗎?!

另外一位男士說:每天早上我去上班的路上,都要經過一個崗哨。東柏林那邊站崗的,每天都要從望遠鏡裡監視我的一舉一動。我和那個警衛說同樣的語言,有著共同的歷史,但是我們兩個人,一個就像動物園裡的野獸一樣,另外一個就像動物園的看守,只不過很難說誰是看守,誰是被看管的。

羅賓遜回憶說,主人太太隨後激動的說:如果戈爾巴喬夫這個人真要是有決心進行改革開放的話,他可以把這堵牆推倒,證明他有誠意!

把人民最需要的寫進演說詞

回到美國之後,羅賓遜對他的頂頭上司,里根總統寫作班子的負責人托尼・多倫匯報說,想把在柏林晚宴上聽到的話寫進演說詞裡,而且要把「推倒柏林牆」作為重點的重點。

幸運的是,白宮寫作班子的主管對這個想法表示支持。

5月18日,羅賓遜告訴里根總統說:「總統先生,我和先遣隊一起去柏林的時候瞭解到,您的講話不僅能在西柏林聽到,而且東德各地也能聽到。」羅賓遜說,假如天氣好的話,甚至莫斯科的廣播電臺也能收聽到當天的講話。「您想對柏林牆那邊的民眾,說點什麼?」

里根抬頭認真想了一下,然後說:「稿子裡提到要推倒柏林牆那段,就是我想要說的,那堵牆一定要倒下來。」

左右白宮的強大反對力量

儘管總統里根本人認可這段話,但是,講稿被送交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之後,引起強烈的反彈,這兩個部門竭盡全力,說必須把「推倒柏林牆」這段話給砍掉。

羅賓遜回憶說,對這段話,「負責東歐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打電話來,表示反對,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位高級官員通過備忘錄的形式,來表示反對,柏林那位外交官發電報來,表示反對。」各個反對部門,包括駐柏林的那位外交官,不僅是口頭上說,而且還都落實到行動上,分別遞上本部門撰寫的、「更恰當」的講稿。羅賓遜說: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當時其他部門提供了至少七份講稿,每一份裡面都沒有「推倒柏林牆」那句話。

看起來,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那些官員提供的講稿和羅賓遜要說的意思,大體上也差不多。比如,派駐柏林那位外交官提供的稿子裡面就有這麼句話:「終有一天,這堵醜陋的牆將會消失。」

羅賓遜說,初看,這些稿子裡的話、其中的涵義,和我要說的,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呀,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對我的那份稿子持有那麼強烈的反對意見呢?仔細一看,字裡行間的意思確實大有不同。就拿派駐柏林那位外交官提供的文本來說吧,「終有一天,這堵醜陋的牆將會消失。」乍聽起來,也不錯。但是,仔細一想,「終有一天」意味著獅子和綿羊現在還得同床共枕,綿羊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另外,「這堵醜陋的牆將會消失」,又是什麼意思呢?難道說這堵牆會把自己給搬走不成?事實上,只有當蘇聯人把這堵牆給推倒,或者是讓別人把它推倒,它才能倒!「這堵醜陋的牆將會消失」完全忽視了人在這個過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羅賓遜說,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實際上要說的是,里根總統可以上去講一通這堵牆不應該存在這種話,但是他的話不應該砸的那麼「實」,不應該那麼直截了當。羅賓遜說,他們實際上是想讓里根在這個問題上搞搞花架子。

歷史的評說從來沒有銅臭氣

就在里根將要啟程前往歐洲的那個星期,白宮寫作班子還在和國務院以及國家安全務委員會的人,就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的格鬥。羅賓遜回憶說:「一天,我又被叫到白宮新聞處處長辦公室。這回,當時擔任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相當於副國務卿一級)的鮑威爾,坐在那裡,等著我呢。我當時不過30歲,除了在白宮寫講稿以外,別的什麼全職工作都沒做過,而鮑威爾那時候已經是一個四星級上將了。」

在聽了鮑威爾訓話以後,羅賓遜照樣用之前和別人辯論時用的語調,把為什麼要把「推倒柏林牆」這句話留在講稿裡的理由,整個說了一遍。羅賓遜回憶說,當時也不知道自己那點勇氣是哪兒來的。這個毛頭小夥子與四星級上將誰也沒說服誰。

不幾天,羅賓遜的老闆、白宮新聞處處長格里斯康被副國務卿貝克叫到辦公室。等著他的,除了貝克之外,還有國務卿舒爾茨。舒爾茨說:我認為「推倒柏林牆」這句話會冒犯戈爾巴喬夫。格里斯康堅持說:「總統本人已經表示過,對這句話沒意見。」三人隨之不歡而散。

歷史證明,是里根總統幫助了戈爾巴喬夫順天而行、流芳千古,前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感激還來不及呢。直到今日,提到里根,戈爾巴喬夫依然充滿了敬意。

里根總統:把那段話留下

6月5日,里根總統一行已經抵達義大利了,國務卿舒爾茨還在對那句話表示反對,並且讓白宮的辦公廳副主任杜伯斯坦將他的反對意見告知總統。杜伯斯坦將反對意見統統都對里根說了,然後把講稿遞給他,請他把那一段再重新看一下。看過之後,里根問杜伯斯坦,你怎麼想?杜伯斯坦說,我覺得那一段聽起來挺好的,「但是您是總統,您得親自決定。」

杜伯斯坦回憶說,過了幾秒鐘,里根臉上浮現出大家都熟悉的、很難用話語形容的明朗的笑容,隨後說:「把那段話留下。」

不過,來自國務院和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的反對派,直到最後,也沒有要放棄的意思,就在里根抵達柏林的當天,再度遞交了又一份他們認為里根應該用的講稿。在乘車去到柏林牆發表演說的路上,里根對杜伯斯坦說,一定會把那句話講出來。里根對杜伯斯坦說:「國務院的那幫小子們這下肯定要置我於死地了」,但是,里根堅持說,那句話是他「應該說的」。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