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 做正派人 一生無悔 (數文)
一、夏尚書的度量好
戶部尚書夏原吉,長沙人,道德高尚,度量大,喜怒不形於色。永樂年間,因為治水來到昆山,住在千墩禪寺。他居住的地方,不設儀仗隨從。幾個鄉民,入寺遊玩,夏原吉正坐在室中看書,鄉民也不知道,就雜亂地坐在夏原吉身旁。
過了一會兒,這幾個鄉民,要到別處去玩,問僧人說:「聽說有尚書,尚書在哪裡?」僧人說:「在室內看書的那個人就是。」鄉民害怕了,趕快就跑。夏原吉說:「別跑啊!我喜歡你們在這兒坐。」鄉民不好意思,還是走了。
夏原吉難過的說:「這是我的錯!我剛才只顧看書,沒理會他們。」
夏原吉平時喜歡吃炒豬肝。有一天,廚夫把飯菜端上來了,夏原吉吃飯而不吃豬肝。他們感到奇怪。過一會兒,大家把豬肝分開來吃,才知道鹽多了,鹹得沒法吃。但是夏原吉只是不吃而已,沒說話。
人們都很佩服他的度量好。
(據《菽園雜誌》)
二、避嫌不見高官
俞漢遠,上虞人,能詩善畫。曾經被人保舉,進入京城。吏部郭尚書知道他能畫畫,派人去召見他,他不去。召他去的人說:「縣令想要見他一面,都辦不到,你為什麼不去呢?」
俞漢遠說:「我是被推薦來的。如果今天去給他畫畫,假如有一天當上了官,人們會說我是靠畫畫得的官。」
他後來死在旅舍,貧窮得沒有積蓄。同鄉人湊錢,把他埋葬了。
(據《菽園雜誌》)
三、馬也要當官,討個公正
有一次,宋高宗騎著一匹青白相間的駿馬,來到太和宮前,忽然把一個自己平素喜歡的人宣來。那人也騎著馬,來到皇帝面前,那匹馬卻不肯再往前走。不管人們怎麼鞭打,它仍然又叫又跳。很多人都來看熱鬧。
這時,一個掌管養馬的人進言道:「這馬見到皇上,是想要得個官做。」
皇帝笑著說:「連猴子都能官居供奉,哪能讓馬白身呢?他想討個公正,」於是,就說:「那我就封它為龍驤將軍吧!」這匹馬,立刻就向皇上做跪拜狀!老老實實地聽從調理了。眾皆笑樂。
(據《楓窗小牘》)
四、做正派人,一生無悔
嘉慶年間,名士吳谷人,擔任國子祭酒。宰相和珅,想把他招到自己的門下,但吳谷人辭而不登宰相府之門。和珅懷恨在心。
吳谷人參加某科考差(選拔鄉、會度考官的考試),他的考卷已被別的大臣閱過,決定要錄取了,和珅又特地把吳谷人的考卷再重閱一遍,發現他寫的詩中,有「照破萬家寒」一句,就說:「此卷有『破家』語,怎能送呈皇上(考差中選的考卷皇帝要親自過目)。」於是撤掉了吳谷人的考卷。致使吳谷人一生沒當過考官。
吳谷人說:「我做個正派人,一生無悔!」
(據《春冰室野乘》
五、老實人有天祐之
江蘇常州人楊瑞蓮,是朝官梁詩正的親戚。楊瑞蓮的書法,工於篆隸。乾隆年間,朝廷開了一個古鑒館。梁詩正推薦他到館中,擔任書寫人員。
這一年的農曆八月十三日午後,只見一位高個子的男子,進了古鑒館,當時,館中只有楊瑞蓮一個人,他並不知進來的人是誰,僅對他客套作揖,讓來人坐下。那人問楊瑞蓮:「別人都到哪兒去了?」楊瑞蓮回答說:「都去貢院應鄉試了。」又問:「你為什麼不去?」楊瑞蓮回答說:「怕宮廷內,不時有傳寫事宜,所以讓自己一人留在館裡。」來人又問:楊瑞蓮籍貫姓名。來人看到桌子上楊瑞蓮寫的字,讚不絕口。正在這時候,幾名皇帝的內侍,聞聲尋至。楊瑞蓮這才知道高個子男人,原來就是乾隆皇帝,連忙跪下叩頭。
乾隆帝笑了笑,就離開了古鑒館。第二天,乾隆帝對梁詩正說:「你的親戚楊瑞蓮,為人很誠實,篆隸也寫得好,沒參加鄉試太可惜了,朕賞給他一個舉人。」
梁詩正連忙叩頭致謝。楊瑞蓮後來被任命為湖南湘潭縣令,不知為了什麼事情,得罪了湖南巡撫,被參了一本。乾隆帝看了奏疏,不高興地說:「楊瑞蓮是個老實人,朕非常瞭解他,所奏不准!」當即把奏疏扔到地上。
後來,楊瑞蓮被提升為知府。楊瑞蓮是老實人,有天祐之。
(據《春冰室野乘》)
六、翁心存助子奪魁,大病一場
江蘇常熟人翁同和,是大學士翁心存之子。另外,濟寧人孫毓汶,是禮部尚書孫瑞珍之子。
翁、孫兩家是世交。清同治元年,翁同和與孫毓汶,會試時,同榜高中。翁同和殿試有奪魁之望,翁心存認為孫毓汶是翁同和奪魁的對手。正在核計這件事時,正巧孫毓汶登門拜訪,翁心存客氣地接待他。談到殿試事時,翁心存對孫毓汶說:「世侄在京師住的時間不長,對殿試的規則還不熟悉,幸而與小兒同榜,何不搬到我家來住,兩個人可互相切磋,老夫有空,也可以給你們出出點子。」
於是,孫毓汶就搬進翁府,與翁同和一起練習殿試卷,作試貼詩,翁心存也盡心指點。殿試前一天,翁心存讓二人放假休息,養精蓄銳。到了晚上,翁同和回內宅睡覺去了。孫毓汶仍住在外宅書房裡,剛剛準備就寢,翁心存來到書房,就考試的事,和孫毓汶又談了近兩個小時,才離去。孫毓汶剛剛躺下,翁心存又來了,問筆墨考具,是否都準備好了,筆好不好用。並要來紙筆,書寫殿試卷樣本,每寫一行,就停下筆來仔細端詳,說:「看起來我這老眼還沒花。」寫了一篇多,又扯些別的閒話,才說:「明天考試,你該好好休息。」匆匆離去,時間已過了半夜。
翁心存走後,孫毓汶翻來覆去睡不著。不大一會,府裡的人就起來做飯、套車,孫毓汶競一夜未合眼,胡亂吃了幾口飯,就進了考場。這一天因精神不佳,試卷臨場發揮不好。翁心存用計,使孫毓汶一夜未能合眼。自然就考不好。翁心存終於助子奪魁。發榜後,孫毓汶得了第二名,翁同和奪得了狀元。翁心存大喜,但第二天就大病一場。
有人講:「狀元是神安排的。翁心存用計,只是自找了大病一場。」
(據《眉廬叢話》)
七、奇特!二人一生,大事不離五
北宋進士何執中,未第之前,找人算命,求問前程。報了生辰八字,算命先生問他:「你在兄弟當中排行第五吧?」何執中點頭。算命先生拍掌大笑,連稱奇命,說何執中只要遇五,就有喜事。何執中將信將疑。後來何執中於神宗熙寧五年中鄉榜第五名,崇寧五年任宰相,時年五十五歲。每逢遷官或生子,不是五年就是五月,或五日,總離不開五。
另一人,是金朝的田彥實,家住半十里,排行第五,五月五月端午節生,小名叫五兒。二十五歲中鄉試,得第五名,後來府試、會試、殿試(金代科舉分鄉、府、會、殿四級考試)皆中第一名,五十五歲那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死去。
這兩個人,都是一生大事不離五,也算是少見的奇事了。
(據《眉廬叢話》)
八、奸人騙帽
清代蘇州通貴橋邊姓邱的人,說:城裡住著一富貴人家,這家的小孩頭戴一頂珠帽,價值數百金。有一天,奶媽領著這個孩子,在堂屋站著。忽然一個穿著體面的人,大大方方地走進來,對這個孩子說:「叫我一聲公公。」奶媽也說:「阿官叫聲公公。」小孩不叫,這人說:「不叫公公,要拿你的帽子了。」於是開玩笑地把帽子摘下來拿在手裡,說:「你如果不叫,我就把你的帽子拿走。」小孩不叫,這個人把帽子放在懷裡,緩步走下台階,說:「你如果真的不叫我,我真的要把帽子拿走了。」於是拿著帽子,從庭院中昂然走出去。又回轉身來,站在門外說:「不叫公公,拿帽子走了,不回來了。」奶媽以為這人是親戚中的長者,與孩子玩耍,也沒介意。過了一會兒,見那人仍不回來,出去一看,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據《吹影編》)
九、范仲淹救飢荒新法
北宋名臣范仲淹,任蘇州知州時,遇上災荒之年,有許多飢民。范仲淹於是召集各寺廟的主持僧,責令他們大搞修建。官府同時也大興土木。這樣,每天都有一千多飢民幹活。他們靠著給寺廟和官府幹活開支的工錢,度過了飢荒。
(據《吹劍錄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