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的天安門正面。(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明朝的崇道之風從明成祖朱棣開始,到嘉靖、萬曆皇帝時達到頂峰。明成祖不僅多次派人尋訪大道張三丰,而且還曾寫信表達自己的心願:「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範」,雖「才質疏庸,然而至誠願見之心夙夜不忘」。
除此之外,明成祖為了感謝在靖難之役中護佑自己的真武大帝,還在真武大帝修道昇天之地武當山大修宮觀以「報答神惠」,表達自己向道的誠意,並「為天下生靈祈福」。
明成祖的向道之心,亦體現在他打造的北京城中。除了在北京修建宮觀,在紫禁城內建有玉皇殿,供自己和內宮中人奉祀外,紫禁城的大型建築物的脊中心處都放有五穀糧,五色線、五色玉、五枚金元寶等鎮邪避邪吉祥物,而在紫禁城的重要屏障天安門城樓上亦放置「鎮樓之寶」,這些鎮樓之寶都與道家有關。
驚現鎮樓之寶
天安門是明清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的名字是「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一方面包含皇帝是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至尊之意;另一方面,又寓有「外安內和、長治久安」的含義。
在最初修建時,承天門只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1457年,牌樓毀於雷火,1465年重建為面闊九間、進深五間,覆黃琉璃瓦,有五個門洞,通高33.7米的重簷歇山式城樓,亦充分體現皇帝「九五之尊」的威嚴。
1969年12月底,嚴重變形的天安門城樓被重修。根據近些年披露的資料,當時負責重修的姚來泉師傅帶著兩個工人,先是爬到天安門樓頂最高處的脊瓦上,力圖找出正中的那塊脊瓦。他讓兩個工人分別從東、西兩側往中間數脊瓦之數,他自己則站在大約中間的位置。當兩人各數到43塊時,姚來泉的腳下剛好還剩5塊(即總長為91塊脊瓦)。姚來泉在最中央的脊瓦上作了個記號。
很快,施工人員砸開了中間黃色的那塊琉璃瓦,只見裡面露出一個30厘米見方的金絲楠木寶匣。儘管寶匣有些陳舊,但上面清晰的雕刻著一對精美的二龍戲珠圖案。
寶匣打開後,裡邊有如下物件:一塊貨真價實的金元寶,一塊拇指大的紅寶石,一粒粒硃砂,以及五彩糧:黃豆、紅高粱、黑豆、穀子和玉米。據專家稱,這就是天安門的「鎮樓之寶」。
金絲楠木寶匣上面清晰的雕刻著一對精美的二龍戲珠圖案。圖乃示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鎮樓之寶有說道
按照專家所言,這些鎮樓之寶都是道家辟邪之物。
在道教中,硃砂因為顏色鮮紅,有非常強的「陽氣」,所以使用範圍很廣,被認為是淨宅、辟邪、驅鬼、風水、鎮宅等的必備之物。
古人對玉石有著特殊的喜愛。《本草綱目》記載,玉石具有「除中熱、解煩懣、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養五臟、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等功效。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也說:「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
而道家用玉石大概流傳了兩千多年。玉石被認為有祥瑞之徵兆,能遠禍近福,辟邪除祟。漢魏時期用於辟邪驅鬼的玉剛卯、嚴卯,具有辟邪作用玉辟邪、玉馬、玉虎等的盛行,也反映出當時人們對玉辟邪功能的高度重視。天安門鎮樓之寶中的紅寶石就是剛玉的一種。
至於五彩糧,又稱五穀糧。在《黃帝內經》中,五穀包括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在《孟子滕文公》中稱五穀為稻、黍、稷、麥、菽,後來還有黃豆、高粱、黑豆、穀子和玉米的說法,而這正與天安門城樓上的五彩糧相同。
古代中國人就有祭祀稷神(穀神)的習俗。《左傳昭公二十九》中說:「稷田正也。有列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上祀之。周棄為稷,自商以來祀之。《禮記祭法》云:『歷山氏(列山氏)之有天也。』其子曰農,能殖五穀,夏以衰,周棄能繼之,古祀為稷。」
簡單的說,五穀象徵著社稷,即國家的根本。古代天子祭祀穀神,就是為了保證來年全國南北各地五穀豐登。只有糧食充足了,老百姓的生活才有基本的保證。
因此,五穀糧不僅有不同的顏色,還代表不同的方位和五行屬性。具體來說,高梁是紅色,所以居南方,屬火;黃豆、穀子是黃色,居中,屬土;黑豆是黑色,代表北方,屬水;稻子,白色,居西,屬金;麥子或青豆,未成熟時是麥青色,居東,屬木。五穀糧歷四時經八節,五色具備,五行俱全,五方俱占。
紫禁城是皇帝辦公、生活的區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合龍儀式
中國古代民間蓋房上樑時有懸掛字條「上樑大吉」、拋元寶、安放鎮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
據說在修建紫禁城時,施工人員都要在重要的建築屋頂施工結束前,在屋頂正脊中部預先留一個口子,稱之為「龍口」。之後再舉行一個較為隆重的儀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個含有「鎮物」的盒子放入龍口內,再蓋上扣脊瓦。該盒子被稱為寶匣,而放置寶匣的過程稱為「合龍」。合龍標誌著一座建築的落成。
龍是護佑帝王的神物,而紫禁城是皇帝辦公、生活的區域,古人還用龍來形容建築屋頂正脊,是以「合龍」表示龍口含鎮物,可保佑建築消災避難,長久穩固。
寶匣不止一處
根據當代故宮研究員的考證,目前已發現紫禁城內如下建築屋頂設有寶匣。這些建築包括:太和殿、保和殿、武英殿東配殿、儲秀宮、儲秀宮東配殿、儲秀宮後西配殿、麗景軒、翊坤宮東配殿、玄穹寶殿、奉先殿、奉先殿後殿、西華門、永壽宮前殿、永壽宮後殿、太和門、協和門、慈寧門、慈寧宮、壽康宮、大高玄殿、寶華殿、漱芳齋、養性門、體和殿、承乾宮、承乾宮後殿、毓慶宮、頤和軒、景祺閣、翊坤宮、平康室、坤寧宮西暖殿、坤寧宮東暖殿、貞度門、昭德門等。
自然,寶匣有等級之分,尺寸不一,質地各異。質地大致有銅、錫、木三種。太和殿作為等級最高的皇家建築,鎮物放置在銅鎏金的抽屜式寶匣內,寶匣表面鎏金,鐫雕龍紋,異常精美。
寶匣內的鎮物包括五金、五穀、五色線、藥味等物品。五金多為金、銀、銅、鐵、錫;五穀多用稻(穀子)、麥(小麥)、粟(小米)、黍(玉米)、豆數粒;五色線為紅、黃、藍、白、黑色絲線各一縷;藥味包括雄黃、川蓮、人參、鹿茸、川芎、藏紅花、半夏、知母、黃柏等。這些顏色與社稷壇的五色土類似。
鎮物有的還包括珠寶、彩石、佛經,施工記錄等。
無疑,天安門城樓和紫禁城諸多建築脊樑上藏有帶有鎮物的寶匣,不僅是古人天人合一、順從天道、祈求上天護佑思想的折射,也是明成祖時期整個社會「向道」氛圍的反映。至今,一些古建築在修復完成後,還要舉行傳統的「合龍」儀式。
(原文標題為:威德遐被的永樂大帝--天安門紫禁城 屋脊藏寶匣有說道)
責任編輯: 淡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