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之處莫不賓從,定遠侯班超威震中亞。(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漢武帝時,西域始通;王莽篡漢,西域怨叛;東漢明帝,遵武帝故事,討匈奴,通西域,臣子班超效張騫、傅介子,立功絕域,西域復通。可嘆局面剛剛打開,明帝駕崩,匈奴夥同西域幾國分兵進攻東漢使節,章帝以班超孤立無援,下令歸國。西域王侯百姓抱班超馬脚哭求漢使駐留,班超仰天長望,他會何去何從呢?
疏勒立王 聲威更盛
班超出使西域,以高超的勇謀和雷霆手段,先後降服鄯善、于闐兩國,逼退匈奴勢力,西域諸國聞風大震,紛紛遣子入侍洛陽。第二年(公元74年),班超又幫助疏勒人趕走龜茲所立之王,更立疏勒故王之子為王,疏勒全國歡顔,班超聲威更盛。
班超幫助疏勒人趕走龜茲所立之王,更立疏勒故王之子為王,疏勒全國歡顔,班超聲威更盛。(網絡圖片)
這一年,竇固、耿秉、劉張大軍出敦煌崑崙塞,前、後車師國畏懼歸降。大軍凱旋還師,竇固上書請求復置西域都護及戊己校尉。明帝准奏,任命陳睦為都護,耿恭、關寵為戊己校尉。
風雲不測 陷入困境
兩年來,東漢討匈奴通西域的行動推進得卓有成效,不料,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明帝駕崩,西域形勢急轉直下。
焉耆夥同龜茲圍殺西域都護陳睦及二千餘吏士;北匈奴圍關寵於柳中城;因朝中大喪,救兵不至,車師也反叛,與匈奴圍困耿恭,耿恭被迫由金蒲城移駐到疏勒城;駐在疏勒盤橐城的班超,也數次遭到龜茲、姑墨發兵進攻,班超手下士吏不多,守城一年有餘。
另一邊,耿恭、關寵二人情勢更加危急,也各自堅持了一年多。公元76年(建初元年),二人均請求朝廷派兵增援。彼時漢章帝剛即位,又遇旱災,御前會議上,文武大臣對是否出兵救援,意見不一。權衡之下,章帝決定暫時放棄西域,但大漢忠臣一定要救,於是調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人馬及班超收服的鄯善國騎兵去救援耿恭、關寵。
章帝調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人馬及班超收服的鄯善國騎兵去救援耿恭、關寵。(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臨行歸國 官民嚎哭
漢軍軍至柳中,北匈奴驚走,車師復降,這時,駐守柳中城的關寵已經殉職。耿恭所在疏勒,路途遙遠,等到救兵時,城中只剩26吏士,與援兵相扶痛哭,次年回到玉門關時,儘剩13人,形容枯槁,也是一段泣血迴腸的動人故事。在西域的漢使僅剩班超,章帝擔心他孤立無援,於是詔令班超返回洛陽。
班超接旨,與隨從出發返漢。消息一出,疏勒舉國憂愁恐慌。疏勒國都尉黎弇(音「掩」)悲痛地說:「漢使棄我國而去,我國必將再次為龜茲所滅。誠不忍見漢使離去。」說罷以刀自刎。
班超一行心中悲痛,啓程一路向東,走到先前斬巫的于闐國。這裡的王侯百姓聽聞消息,全都出來攔阻班超繼續東行,他們抱住班超的馬脚,嚎哭挽留說:「依漢使如父母,誠不可去。」
班超馬不得行,心中感觸,自己當年曾説過「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天命召喚,壯志激蕩,他仰天長望,做出決定,撥轉馬頭,率使團回到疏勒。
再入虎穴 復平疏勒
班超返回疏勒,風險極大,西域都護陳睦、戊己校尉關寵已殉職,戊己校尉耿恭歷經九死一生返回漢廷,班超率僅有的36名吏士再入虎穴,前途未卜,死生難測。
班超返回疏勒,風險極大,再入虎穴,前途未卜,死生難測。(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而疏勒自班超離去後,就有兩城投降了龜茲,還與尉頭連兵。班超回來後,立即展開行動,捕斬反叛者,出兵攻破尉頭,擊殺600餘人,疏勒又恢復了安定。
成果輝煌 漢廷振奮
公元80年(建初五年),班超孤守疏勒已經5年,期間,他曾率疏勒、康居、于闐、居彌一萬兵力攻破姑墨石城,斬首700級。他對胡夷情數,已瞭然於胸,認為蕩平西域的時機已到,於是向章帝上疏請兵。
在奏章中,他描述了現在西域的面貌:「今西域諸國,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貢奉不絕」;又介紹了當前的形勢:「唯焉耆、龜茲獨未服從」,「今拘彌、莎車、疏勒、月氏、烏孫、康居復願歸附,欲共並力,破滅龜茲,平通漢道」;他向章帝獻計:「以夷狄攻夷狄,計之善者也」;又為章帝解除出兵的後顧之憂:「臣見莎車、疏勒田地肥廣,草故饒衍,不比敦煌、鄯善間也,兵可不費中國而糧食自足」;最後又説明平定西域將是皇帝的千秋功績:「臣超區區特蒙神靈,竊冀未便僵仆,目見西域平定,陛下舉萬年之觴,薦勛祖廟,布大喜於天下。」
章帝見奏書知西域之功可成,即刻召集群臣,商議給兵之事。班超孤身在西域的成功外交和輝煌行動讓漢廷為之鼓舞。平陵人徐幹欽佩班超,與他有共同的志向,上疏請往西域,願奮身輔佐班超平定西域。於是章帝任命徐幹為假司馬,率領自願從軍者及因罪獲刑者共幾千人趕往西域受班超調度指揮。
班超上疏等待朝廷派兵期間,莎車以為漢朝不會派兵前來,就投降了龜茲,疏勒都尉番辰也開始反叛。這時,正好徐幹領軍趕到,班超遂與徐幹大破番辰。
徐幹欽佩班超,上疏願奮身輔佐班超平定西域。徐幹領軍趕到,班超遂與徐幹大破番辰。(網絡圖片)
義解毀謗 以直報怨
為擊破兵力强盛的龜茲,班超希望藉助龜茲北面的烏孫之力。出身史家,班超向章帝諫言:「烏孫大國,控弦10萬。武帝時,烏孫親我漢朝,烏孫王以良馬千匹為聘禮,希望能娶我朝諸侯女兒做妻子,同漢結親,共抗匈奴。武帝先後將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之後烏孫成為我們的重要盟友。武帝的策略,到宣帝時發揮了作用,當我們攻打匈奴時,烏孫出兵5萬助攻。如今,應當派使節招慰烏孫,與共合力。」
漢章帝認為班超的建議可行,於公元83年(建初八年)拜班超為將兵長史,准許他出行時可以有儀仗隊鼓樂相伴,任命徐幹為軍司馬。章帝還派遣衛侯李邑護送烏孫使者回國,帶上錦帛賜給烏孫王及其臣僚。
由於焉耆、龜茲在絲路北道,李邑一行只能延班超打通的南道去烏孫。當李邑到達于闐的時候,正趕上龜茲攻打疏勒。李邑畏懼不已,不敢再往前走了,於是就給章帝寫奏章,說西域情況複雜,功不可成,又大肆詆毀班超,說他在西域擁愛妻,抱愛子,在國外安樂,沒有心思為大漢效勞。
班超聽到李邑接二連三誹謗他,心中擔憂見疑於聖上,不能繼續西域大業。可幸,章帝素知班超忠誠,責備李邑說:「縱使班超擁愛妻、抱愛子,那又如何?倘若他不是一心要立功異域,那上千名思歸之士,怎麽能全都與他同心同德呢?」
同時章帝還給班超下詔,讓他指揮調度李邑。出乎意料,班超當即讓李邑護送烏孫侍子反還洛陽。徐幹對班超說:「李邑之前詆毀您,想破壞大漢及您在西域的事業,如今您為何不按陛下的詔書留他在此,反而這麽寬大,讓他護送侍子回去呢?」
班超聽後說:「是何言之陋也!正因他之前詆毀我,如今才讓他走。班超內省不疚,何必顧慮別人說甚麽!如果快意把他留下,那不是忠臣所為。」
威震西域 莫不賓從
後來,班超又發動了一系列成功的軍事行動,以絕倫的膽魄、高超的用兵、寬大的胸襟威震西域。公元91年(永元三年),龜茲、姑墨、溫宿諸國皆降。當年,大漢復置西域都護,以班超為都護,徐幹為長史。到公元94年(永元六年)時,西域50餘國悉遣送質子到洛陽,以示歸附,四萬里外的國家,全都仰大漢威名,前來朝覲貢獻。
公元91年,大漢復置西域都護,以班超為都護。(網絡圖片)
公元95年(永元七年),漢和帝封班超為定遠侯,詔書褒揚他:「……出入二十二年,莫不賓從。改立其王,而綏其人。不動中國,不煩戎士,得遠夷之和,同異俗之心,……《司馬法》曰:『賞不逾月,欲人速睹為善之利也。』其封超為定遠侯,邑千戶。」
班超出使西域圖。(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功成事遂 蒼天可鑒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使大秦(羅馬帝國),所到之處皆前世所不至,中西間,不僅奇珍異物相通,藝術、文化、商貿交流更盛。班超通西域,還促使西域高僧相繼來到中原,使佛教盛行,功在千秋。
班超通西域,還促使西域高僧相繼來到中原,使佛教盛行,功在千秋。圖為敦煌壁畫。(圖片來源:神韻藝術團官方網站)
壯士久在異域,歷經三朝帝王,從壯年到歲暮,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功成事遂,蒼天可鑒。公元102年(永元十四年),班超終於踏上闊別31年的神州故土,落葉歸根,年71。
主要參考文獻:
《漢書》
《後漢書》
《資治通鑑》
《東觀漢記》
(全文完)
延伸閲讀: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