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貿易戰升級讓中國製造業陷入困頓(圖)

作者:《上報》林士清  2019-09-25 09:5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美中貿易爭端導致出口訂單減少
美中貿易爭端導致出口訂單減少。(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9月25日訊】美中貿易爭端炙熱的當下,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曾誓言:如果中國不同意美國的貿易條件,中國的製造業將崩潰。川普此番豪邁的說法其實是「七傷拳」,美國製造業未必因中國製造業蕭條而受益。事實上,北京官方公布今年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5,從上月49.7下滑,並低於榮枯線的50,儘管8月的出口訂單從上月的46.9上升至47.2,但業已是連續第15個月收縮。

美中貿易爭端導致出口訂單減少,生產、採購量、原物料庫存、生產經營活動等指數均下降,顯示企業對未來市場預期不佳,生產經營活動趨於謹慎,中國經濟成長恐怕無法「保六」。國際貿易正值全球保護主義的當下,及鄰國貨幣寬鬆政策的發酵,過往依賴低成本、低品質、大市場的傳統出口導向模式將無以為繼,中國製造業的成長已到達極限,也陷入瓶頸。因內需與外需的下行的壓力,讓市場被迫預期北京當局推出更積極的刺激方案,北京當局恐再次放緩經濟成長率及積極加速產業轉型,針對擴展內需及技術創新做出結構性調整。

中國製造2025恐怕無疾而終

中國製造曾經風光多年而獲有「世界工廠」的美名,因為中國製造業得利於對外市場的開放,加上充沛人力資源的優勢,全球製造業產業逐步向中國轉移。中國製造業的產值仍然豐厚,「Made-in-China」的輝煌榮景,卻因面臨持續增長的人力成本、原物料價格上漲、東南亞新興市場更低成本的競爭衝擊下,許多企業將資金投入於金融與房地產來賺取更大利潤,辦廠不如買房成為一種理性的投資行為,但無法專注於技術研發及產業升級的投資,製造業升級存在很大隱憂,官方倡議多年的「中國製造2025」,恐怕也無疾而終,製造強國夢想破滅。

中國過去以廉價勞動力成為世界工廠,國際市場對中國廉價成本和低廉價格的青睞,背後是付出巨大社會成本的血汗交織。中國官方時常以管制和補貼作為政策工具,但製造業若不思進取,爭相以實業融資方式,投入高風險的金融與地產,賺取短期的高額利潤,週而復始地投入實業擴大融資,但製造業的整體生產價值鏈,仍在低階與中階徘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導致民營企業爭相投入虛擬經濟,無法專注實體經濟的研發技術提升或生產流程創新,加上品牌價值的加乘效果過低,缺乏邁入國際市場競爭的雄心壯志。

人民幣匯率無法操之在己

中國在經濟總量上是大國,卻還稱不上經濟強國,世界前五百大的中國企業,仍無法與通用、西門子、豐田等世界級企業抗衡,從品牌、技術、管理、盈利等綜合指標衡量的差距仍大。未來的十年,即便中國頂著世界第一出口大國的光環,經濟戰略價值卻會不斷萎縮,加上人民幣匯率無法操之在己,導致中國企業在出口的利潤擠壓依舊持續,倚靠出口的製造業廠商的經營風險將顯著提升,就整體中國製造業的概況分析,中國製造業的生產仍以勞力密集型的產品為主,距離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及創新密集的目標太遠,處於國際全球產業垂直分工體系的末端,中國製造業在參與國際分工時,仍是話語權不足的綠葉。

自從中國加入WTO後,歐美進經濟體早已放棄與中國這個新興經濟體在產能的較勁,轉向以尖端技術與品牌定位對產業鏈上游的控制,來建構自身的競爭優勢。美國經濟成長的品質純度較高,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高達80%,但中國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卻不及50%。從經濟戰略意義而論,中國希冀成為世界經濟大國,這對一個處於經濟成長的發展中國家並非難事,但是大並非等於強,經濟成長的品質更重要於速度,過於重視產能的提高,而忽視核心競爭優勢的累積,太過依賴外資技術供給是中國製造業發展的隱憂,畢竟量變不會導致質變,美中貿易爭端確實讓中國製造業陷入無盡哀愁。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