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嗜名節,嗜文章,嗜遊俠,如好酒然,易動客氣,當以德消之。(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想知道中國人的生活美學究竟有哪些嗎?其實,我們在以下這四本書裡,都可以找得著。
1、清代沈復《浮生六記》
世界上癡情的人很多,得償所願的人很少,所以我們才會羡慕那些兩情相悅的幸福人們。《浮生六記》這部書並不出名,它的作者沈復更是一個屢試不第的落魄文人,不論按照哪個時代的衡量標準來看,他都應該和芸芸眾生一樣,靜靜的被時光的灰塵埋沒。
可是這部書卻讓一個女人不朽,她的名字叫陳芸。林語堂稱讚她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任何一個讀過《浮生六記》的人恐怕都不會否認這一點,尤其是男士們。多少人夢想有這樣一個溫潤的女子,陪伴自己走過漫長曲折的人生路,在每個寒冷的夜晚,用自己的胸懷,來溫暖一個疲憊的心。
此書是沈復在芸娘去世之後的追憶之作,悲戚之情躍然紙上,標題引用李白的詞:「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正表達一種舊夢難再的遺憾之情。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歸有光《項脊軒志》裡說:「今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歲月變遷,人事消磨,只有舊時樹木留作紀念。
2、明代陸紹珩《小窗幽記》
每一段篇幅簡短而內容充實,文筆優美而言之有物,這部書充滿了古人對生活,對感情,對景物,對情緒等的感悟。隱逸文人淡泊名利,樂處山林的陶然超脫,很值得活在現代虛浮都市的人們閱讀,緩一些,再緩一些,給心靈降個噪吧。文字清雅,格調超拔,論事析理,獨中肯綮,不失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
《小窗幽記》中記載「人之嗜名節,嗜文章,嗜遊俠,如好酒然,易動客氣,當以德消之。」人皆有愛好有欲望,這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我們可以用道德修養來調節消弭。「了心自了事,猶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還集。」世間自有萬人萬事,心中自有萬千欲望,但若心中無事,世上又還有何事?「淡泊之守,須從穠豔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場中勘過。」此招最妙,反逃離欲望場名利池之道而行之,轉而奔赴戰火紛飛處,在穠豔場中、紛紜場中輾轉,自守,終達淡泊鎮定之境。
用道德、心境和自我克制來把握欲望之火,讓它在適當的火候烹出自己最美好滿漢全席。這或許是我們這些既無法擺脫名利場,但還想追求內心安寧幸福的俗人的必修課。
我們須有幾許閒情靜坐品茗,閱讀冥想,散步賞花,月下吹笛,與故友家人交談,感受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3、清代李漁《閒情偶寄》
《閒情偶寄》這樣的書是應當在深夜月下時分讀的。
在這般靜好的時光,細細呢喃古人的閒情逸致,琴書雅趣,如同幾百年前一場繁花院落裡的繽紛舊夢:觀劇聽曲、賞花弄月、園林山石、品茗飲酒、飲食養生……金粉朱樓,繁花綴錦,一場繁華一場夢罷了。
愛戲的人對李漁必定是不陌生。一如《閒情偶寄》的《詞曲部》《演習部》,可說是戲曲愛好者、表演者,尤其創作者的必讀,先人將此編為《笠翁劇論》,可以說,是李漁真正建立和發展了敘事戲曲理論。說到這裡,中國的古典文學在明中葉之前,主要是以詩文為主題的抒情文學理論;明中葉的李贄、金聖歎建立並發展了敘事藝術理論,那麼他們的後來者自然就是李漁了。一代文學的興盛與文學理論是密不可分的,那麼明清的傳奇劇本的興盛,李漁是功不可沒了。
現代人生活節奏那樣快,細細想來,除去上班,吃飯,睡覺,也未曾做過幾件像樣的事來。須有幾許閒情,幾份可浪費的時間,靜坐品茗,閱讀冥想,散步賞花,與故友家人交談,偶爾也需感受感受百年前的生活情趣。
4、清代袁枚《隨園食單》
食單分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共十四單。與其說是一本食單,不如說是一本菜譜,開篇先列好須知單和戒單,講明烹調的基本原則。隨後就按照食物種類羅列江鮮、雜牲等單,並在各單下列同種食物的不同做法。文字的確稱得上是簡單清爽,步驟也是詳細的很,幾乎可以按圖索驥做出一手好菜。
做一道好菜難,因為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這道菜,但是做一道不難吃的菜想必就容易的多了。《隨園食單》所記美食多矣,即便通通再吃一遍想必真正讓人難以割捨的不過一二,每人的選擇又會是不一樣。想來做人也是一樣,總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只要本心不壞,踏實一些套路少一些,總不至於讓人討厭的。人世間最好的味道總是人人常吃、人人都能吃的尋常味道。
責任編輯: 淡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