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智慧 得賢務本的智慧
大凡想建立功名,治理好國家,必須從根本做起,抓住了根本則可以事半功倍。否則,舍本求末,從枝節處去計較,則勞而無功。君主建功立業,治理好國家的根本何在?在求得賢人!治國從求得賢人這個根本處著手,是「得賢務本」的智慧。
能否得到賢人相助,對於治國平天下,對於成就王霸之業,具有決定性作用。一切有所作為的君主,都對此有十分清醒的認識。
得到賢人輔佐,社會秩序改善,人民自然歸順。人民歸順,城邑自然奪得。城邑奪得,土地自然獲取。所以獲取土地的根本,在於得到賢人。
《詩》曰:「無競惟人」,意思是說國家強盛,完全取決於有賢人。古代得到天下的有71個聖王。據《呂氏春秋》記載:從魯隱公到魯哀公,共12代,代代都貫穿一個共同的特點:得到賢人,國家就安定昌盛,名聲顯榮;失去賢人,國家就陷入危難,受侮受辱。諸侯們得到君位或失去君位,也就在於他們得到或者失去賢人。
當人們懷疑皋子有竊國之心,國內開始出現動亂苗頭時,皋子把南宮虔、孔伯產這兩位賢者召來,明辨了是非,人們很快就停止了議論。國家迅速恢復安定。
晉國君,想進攻鄭國,派叔向(人名)到鄭國去探聽虛實,察看鄭國有無賢人。叔向在鄭國,發現子產為高等賢達,趕快回國稟報晉君:「鄭國有賢人子產存在,進攻不得。」看!一個賢人,就使鄭國避免了一場戰爭災難。
反之,凡國家瀕於衰亡,大都以昏庸之君,逼迫賢德之人出走,離開本土,投向明主為先兆。夏桀迷惑暴虐,夏太史令終古(人名)拿出法典,抱著法典哭泣,終於逃奔商湯王。商湯王得到了賢士終古,高興異常。殷商內史向摯,見紂王淫亂迷惑,於是用車載著殷商法典,投奔周武王。武王大喜。
英明的君主,用盡千方百計,求得賢良。堯為求得舜,在諸侯面前,對舜以禮相待,把兩個女兒,都嫁給他,還讓自己的十個兒子隸屬於他,甚至自己以臣子身份,朝拜他。禹為了求得賢人,四處奔走,毫不懈怠,以至辛勞到面色黧黑,週身不適,步履艱難,終於尋得皋陶、伯益、直成、橫革、之交等五個賢人輔佐。所以禹的功績銘於金石,書於盤盂,流傳後世。商湯聽說在有優氏的伊尹,很有賢德,為了得到伊尹,派人請求娶有優氏為妻,讓有侁氏把伊尹作為女方陪嫁的奴僕,給了商湯。商湯得以如願。
「得賢務本」與今天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有相一致的地方,是治理國家的首腦們必須具備的智慧。有了人才,貧窮之國可以變得富有,弱小之國可以變得強盛,不尊重人才,則與此相反,富國可以變窮,強國可以變弱。在競爭激烈的當今世界尤其如此。各國之間競爭的焦點,往往就在於人才的競爭,在於人才的數量和素質的競爭。
(源自《呂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