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香港青年在行政長官辦公室外抗議。(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9月12日訊】在香港反送中示威抗爭的前線,是一群平均不滿30歲的香港青年,他們巨大的反對聲浪,被認為是長期積累後的爆發。這群90後出生的年輕人為何憤怒?導致並助長這種憤怒的因素是什麼?
警方的應對方式和特首的態度
「抗議者一再被警察稱作蟑螂和當作蟑螂對待,」香港民間記者會發言人Catrina Ko說。
從6月起,香港爆發了一系列大型示威遊行和無數起警民衝突,規模和密集程度前所未見。當局指責一些抗議者為「暴徒」。警方採取了強硬行動,向抗議者噴射胡椒噴霧,並使用催淚瓦斯、橡膠子彈、警棍和水炮,並毆打抗議者和大規模抓人,這些都被港人強烈譴責過度執法。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對美國之音表示:「當防暴警察使用威脅生命的武器時,尤其是當他們釋放超過2000多發催淚彈時,只會引起更多人的反應,並強迫他們犧牲並付出更大代價。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林鄭月娥待在防暴警察身後,這只會引發更多人的憤怒。」
三起決定性的衝突點燃香港青年的怒火,第一是6月12日的武力清場,警方近距離向香港市民發射橡膠子彈和布袋彈;第二是7月21日疑似有黑社會背景的白衣人在元朗地鐵站無差別襲擊民眾而警察被指坐視不管的事件;第三是8月31日鎮暴警察衝入港鐵太子站車廂內,傷及無辜市民。示威者也採取了一些激烈的做法,包括圍攻大陸記者、向警察投擲燃燒彈和破壞公共設施。警方稱其執法屬「適當武力」。
特首林鄭月娥拒絕同意獨立調查警察執法方式,同時強調當務之急是「止暴制亂」,這進一步激化了抗議者的憤怒情緒。
參與8月18日遊行的尹女士對法新社說:「他們(香港政府)無遏止人們的憤怒,因為警察所做的事情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他們不是警察,他們傷害了人民。」
自治被削弱 普選看不到
黃之鋒說:「一國兩制似乎是失敗的。」
許多香港青年稱反送中示威是他們最後一搏的機會,抗爭的是「一國兩制」下承諾的「自治」逐漸被削弱。
遊行參與者Woody Ho對路透社表示:「從英國(殖民)到(回歸)中國,北京當時向我們承諾,我們將實行立法會和特首普選,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1984年,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明確強調,香港在實施「一國兩制」下,其自由經濟體和人民自由權利的地位「50年不變」。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殖民統治,英國在1997年將香港歸還中國。北京歡欣鼓舞,但擁有更大自由度與繁榮的香港,卻深感憂慮。
為了理解港人對中共架空一國兩制的憤怒,必須從2014年說起。
2014年6月,中國國務院發布白皮書,指在「一國兩制」中,「兩制」僅能「從屬」於一國,特首人選必須「愛國愛港」,這是港人明確感受到中共將以「全面管制」取代「港人自治」態勢的開端。
同年8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行政長官普選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8.31決定,其中排除三軌制中的公民提民和政黨提名,被外界批評是「假普選」。8.31框架決議隨後觸發為期79天爭取真普選的佔領中環運動。
12月15日,警方清場,佔中行動結束,北京和香港特區政府沒有在「真普選」的問題上讓步。
佔中無果對香港青年一代是一大重擊,顯現了北京日漸強勢的干預,並證明香港的言論自由、集會自由、獨立的司法體系,以及正在萌芽的民主正在流逝。
此外,銅鑼灣書店股東等數人「被失蹤」,隨後發現被中國當局拘押,港府推動中國《國歌法》,佔中九子全部罪成等事件,都挑動港人對一國兩制被侵蝕以及在《基本法》保護下各項自由被破壞的擔憂。而這股積累已久的憤怒,在今年以反送中條例為導火索的催化下全面爆發。
香港民主黨創始成員李柱銘對美國之音說:「我們和我們身後的人一直在敦促北京要信守諾言。請不要干涉,這是你保證的;給我們民主,這是你保證的。」
經濟放緩 青年人前景無望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香港青年Jacky對美國之音說,世界需要明白,香港迄今所享受的繁榮和經濟迅速發展是「一種幻想」。
物價飛漲、薪資低、貧富差距大是現在香港大學生一畢業直接面對的困境。
根據香港統計處報告,擁有大學學歷的平均薪資,從1986年到1996年成長了3倍。1996年到2006年完全沒上升,往後的10年,漲幅甚至不到3成。2016年到2018年以來,每年平均薪資調升更是不到3%,也就是說,香港回歸後的經濟狀況停滯不前,年輕一代買不起房、生活條件不升反降的情況下,對現狀的不滿自然就升高。
獨立經濟師Kelvin Lam對美國之音說:「顯然,香港的經濟重要性正在走下坡路。」
在美中貿易戰和反送中大規模示威的背景下,香港的經濟發展已有衰退的跡象,令經濟學家們擔憂的是,隨著中國的經濟起飛,香港對北京的重要性大不如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香港1997年主權回歸時,其國民生產總值GDP是中國大陸的18%。今年,這個數字驟降至3%。根據IMF預測,未來這個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經濟師Kelvin表示:「隨著經濟影響力降低,香港將永遠不可能從北京得到(能實現的)政治要求。」
身份認同香港人vs.中國人
參與遊行的中學生紫塔對美國之音說:「我是香港人,因為我出生在香港,我愛香港。」
即將滿16歲的紫塔,今年6月首次走上街頭。
很多紫塔的同齡人有跟她一樣的認同感,特別是在2014年佔中後,當時香港本土運動興起,本土、自決、乃至港獨的聲音開始出現,使得這群在香港回歸後出生的年輕人,對本土身份認同愈來愈強烈,趨向認同自己是純粹的香港人,而不是中國人。
這與中國強調的愛國主義教育大相逕庭。Kevin說:「在威權政府之下,教育是他們的工具,在人生很早的階段就被灌輸了這些思想。」
2012年,港府試圖用「德育與國民教育科」灌輸香港青年對中國的自豪感,激起反國教運動,反而強化了這一代人的自我認同。
目前,香港青年的怒火沒有趨向平息的跡象。局勢接下來將如何發展,當局是否會向抗議者的訴求全面妥協,還是繼續強硬打壓?年輕的「勇武派」將堅持上街,還是最終遭到孤立和壓制?北京最後會出兵鎮壓嗎?根據路透社披露的林鄭月娥的一段講話錄音,她在與一組工商界人士舉行閉門會議時說,面對香港困局,她短期內看不到解決方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