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修身自賢?快學古人的大智慧!(組圖)
古德智慧 修身自賢的智慧
聖人所作所為,即使廣大之處,可以極宇宙、窮日月,但是,至關緊要處,則在於時時修養自身!(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儒家信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修身放在首位。呂氏吸取這種智慧,認為君主修養好自己的身心,首先使自己成為一位賢者,這是治理好國家關鍵的第一步!
自身、家庭、國家、天下:這四者的關係,是異位同本--四者雖各處不同的位置,但其關鍵,就在於「修養自身」。所以楚王問詹何如何治理國家?詹何回答說:「我只聽說過如何修養自身,沒有聽說過如何治理國家。」詹何言下之意,是君王治理國家首先在於修養自身,希望楚王首先把自己修養成為一個賢者。自身修養好了,才能做家裡人的榜樣,能做家裡人榜樣了,才能去治理國家,能把國家治理好了,才能去平定天下。聖人所作所為,即使廣大之處,可以極宇宙、窮日月,但是,至關緊要處,則在於時時修養自身!
治國也如同驅使萬物,遵循規律,治世體道,方能昭明鴻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懂得修身自賢的道理,就掌握了治國的規律。萬事萬物變化不已,其中都有規律可循,只有根據事物的客觀規律來驅使萬物,才能得其所適,得其所宜。彭祖懂得修身重於為官,所以長壽。三代(夏商周)把教化放在首位,把刑罰放在其次,所以昌盛。這都是因為他們遵循了事物的客觀規律。田駢用修身自賢之術,勸說齊王時,齊王說:「我所擁有的是齊國,只想聽聽治理齊國的政事。」田駢回答道:「我的話裡雖無政事,但可以此推知政事。就像森林一樣,森林本身雖不直接等於木材,卻可以從森林得到木材。希望齊王從我的話裡,推知治理齊國政事的道理。」
田駢的道理,在於從修身自賢做起,就抓住了治國的規律。治國也如同驅使萬物,遵循規律,治世體道,方能昭明鴻昌。
呂氏認為,不違背治理國家的規律,就是要懂得長短、屈伸、變幻自如的道理。不可強求時,則不去強求,此一時彼一時也,不能總是貪得無厭,此時的得勢和順利,並不意味著永遠勝券在握。就像吳王夫差在艾陵戰勝齊國,後來卻被越王勾踐打敗。齊湣王滅掉了宋國,卻不能戰勝燕國。人與人之間,也各有長處短處,此事因他所長可以做好,取得成功,彼事因他所短,則做不好,將會失敗。所以在逞其所長之時,必須避其所短。吳起因只看到自己所長,看不見自己所短,只知道自己的賢明處,而不自知其不肖處,所以他雖然在西河打了勝仗,為魏國奪取了西河地,但卻在文侯死後,因王錯在武侯面前挑唆,而被迫逃難楚國,乃至在楚地,被舊貴族射死身亡,不得善終。
自我修身應該從實行孝親、篤友、自明之類的事情做起。在家要尊敬長輩父母,在外結交朋友要真摯誠實。擔任官職前,要省察自己是否真有賢德和才能,如果沒有,就不要去擔任官職。接受俸祿前,要自我檢討是否功績相當,不要無功受祿。即使才華橫溢,智力過人,也要時時謹慎,不要以才智自矜。這樣就能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禍患。治理好國家的人,看起來是偉大的,但必須從這些平凡小事做起。
明白這些道理,並身體力行,就是智慧。
(源自《呂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