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之路」民主抗爭 受30年前波羅的海三國啟發(視頻)


30年前波羅的海三國民眾手牽手以人鏈方式和平抗爭,最後終於脫離蘇聯獨立,如今仍影響追求自由的人士。(圖片來源:Kusurija/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3.0)

【看中國2019年8月25日訊】21萬香港人23日參與組成人鏈,築成總路線長達60公里的「香港之路」(Hong Kong Way),以喚起國際對「反送中」的關注。活動以「波羅的海之路」為藍本,30年前波羅的海三國民眾手牽手,以人鏈方式和平抗爭,最終脫離蘇聯獨立,如今仍影響著世界各國追求自由的人士。

據海外媒體報導,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23日舉行「波羅的海之路」30週年紀念活動。而遠在8000公里之外的香港民主抗爭人士,亦效法發起「香港之路」,喚起國際關注「反送中」。

港人於23日晚8時,在港鐵荃灣線、觀塘線及港島線39個指定港鐵站外,手牽手築成人鏈,和平、不擾民地呼籲國際關注香港情況。

「香港之路」行動發起人在活動前發聲明,表示人鏈象徵香港人團結一致,「永不割席、永不言敗」,呼籲當局堅守「一國兩制」,並懇請各國政府共同敦促中國恪守《中英聯合聲明》與《基本法》的莊嚴承諾,還香港人應有的高度自治、民主、自由和生活方式。

30年前的1989年8月23日,約有200萬人牽手組成綿延600多公里的人鏈,成為當時最大的反蘇聯示威活動之一。

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聯與納粹德國達成秘密協議,波羅的海沿岸三個國家被蘇聯吞併。1989年8月23日,正值斯大林與希特拉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署50週年之際,200萬波羅的海國家民眾組成人鏈,橫貫蘇聯在波羅的海的三個加盟共和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1989年的波羅的海之路,傳達了遭蘇聯侵略的三國當時最強烈的尋求恢復獨立的訊號。這項訴求終於在兩年後得以實現。

曾參加過波羅的海之路人鏈的立陶宛總統諾賽達(Gitanas Nauseda)表示,波羅的海之路已經成為今日啟發其他國家的獨特事件。

拉脫維亞總統李維茲(Egils Levits)表示,當時這是一項政治創新舉措,過去從沒人嘗試過。

拉脫維亞文化部長普圖利斯(Nauris Puntulis)說:「這是民眾第一次相信他們的聲音可以被聽到,參與真的有用,我們可以帶來改變。」

愛沙尼亞總統卡尤萊德(Kersti Kaljulaid)說,波羅的海之路是全球史上最值得注意的和平訴求自由事件之一。

之後在多次政治及社會運動中,多國深受「波羅的海之路」的啟發,組織舉行人鏈活動,和平抗爭。

2004年,臺灣也曾發起228百萬人手牽手護臺灣活動,反對中國大陸針對臺灣部署飛彈設施。

2013年9月位於西班牙東北部的加泰隆尼亞居民手牽手形成一條綿延400公里的人鏈,訴求舉行獨立公投,但徒勞無功。根據加泰隆尼亞當局統計,超過160萬人參加「加泰隆尼亞之路」活動,但馬德里當局未點頭同意民眾訴求。


2013年9月位於西班牙東北部的加泰隆尼亞居民手牽手形成一條綿延400公里的人鏈,訴求舉行獨立公投。(圖片來源:Clara Polo Sabat/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3.0)

立陶宛歷史學家卡斯拉維奇斯(Algimantas Kasparavicius)亦表示:「這些國家嘗試效法1989年波羅的海的例子追求更多自由。這是提倡非暴力抗爭。在當今核武的時代,這是十分正面的作法。」

香港民主抗爭代表性人物黃之鋒說:「波羅的海之路(Baltic Way)為世界各地許多自由鬥士帶來啟發。它展現了團結的力量,以及非暴力的社會運動。」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