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洲鯉魚成災?華裔女商人打造出一條產業鏈(圖)


漁民在撒網捕魚。(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9年8月15日訊】亞洲鯉魚在美國氾濫成災,讓美國人相當頭痛。一名華裔女商人卻因此看出了商機,並打造出一條產業鏈,即能賺錢,又能幫忙美國政府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20世紀70年代引入亞洲鯉魚 如今卻讓美國頭痛不已

據CNN新聞報導,20世紀70年代,為了應對藻類繁生,亞洲鯉魚(註:在美國,亞洲鯉魚並非專指一種魚,而是對青魚、草魚、鱅魚、鯉魚、鰱魚等8種魚的統稱)被引進到美國。

然而,20世紀90年代,由於洪水氾濫,亞洲鯉魚從商業池塘湧入了淡水系統。由於其繁殖能力極強,開始擠壓其他淡水魚類的生存空間,破壞了生態平衡。如今,亞洲鯉魚的氾濫早已成為了美國一個令人頭疼的生態環境問題。

2019年7月31日,美國肯塔基州魚類和野生動物資源部門進行了一場「測試」。他們用電擊船打暈鯉魚,讓它們浮到水面上,以便打撈和測數。該部門主任羅恩.布魯克斯表示,被電的魚經過捕撈後會賣給當地的買家。那麼,誰會購買被美國人視為「公害」的亞洲鯉魚呢?

懂得「欣賞」亞洲鯉魚的,估計當華人莫屬。沒錯,肯塔基州威克利夫的華裔商人於泳琴看出了商機。於泳琴告訴媒體:「他說的那個買家就是我,沒有別人,全給我們了。」

亞洲鯉魚「成災」 華裔女商人發現商機

1991年,於泳琴從中國黑龍江省來到了美國。

在美國打拼的30年間,於泳琴一直做著進出口生意,其中一條線就是魚類。「之前我一直從冰島、加拿大等地方買魚,然後往中國賣。」「2010年,我看到新聞報導了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亞洲鯉魚成災的問題。」

作為一個從事海產生意多年的中國人,於泳琴一眼便看到了商機:「一開始,我是來這邊買魚的,來了之後發現當地加工廠太少了。當時只有兩家,其中一家現在已經垮了,而另外一家價格也不合適,所以就沒做成。後來,我就想,那不如自己做加工廠。」

經過一番研究和幾次實地考察後,於泳琴選擇在威克利夫成立了自己的雙河漁業公司。她介紹說,威克利夫位於密西西比河和其最大支流俄亥俄河的交界口,附近還有巴克利湖和肯塔基湖兩大湖泊,保證了野生亞洲鯉魚的數量充足。

2013年,於泳琴和丈夫從洛杉磯搬到肯塔基州的威克利夫,一個只有800人口的小鎮,開始建廠經營亞洲鯉魚生意。

雖然有豐富的經驗,但在起步初期,於泳琴仍碰到了不少難題,一方面,她此前從未做過魚類加工。另一方面,由於當地人不吃亞洲鯉魚,沒有漁民願意捕撈亞洲鯉魚,她需要動員當地漁民,還要讓他們學會如何捕捉亞洲鯉魚。

第一年,於泳琴瞄準了喜歡吃魚的中國市場,然而,一切並非想像的那樣順利。「2013年7月我們正式開始生產,後來運了幾十噸亞洲鯉魚回中國,結果很不成功。」她回憶道。

於泳琴分析原因有三:

1、中國人喜歡吃新鮮的魚,不吃冷凍魚;

2、美國的亞洲鯉魚都特別大,平均每條都有十多斤重,沒法整條吃,魚肉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樣;

3、價格方面,美國的亞洲鯉魚太貴了,無法與國內商業養殖的相比。

成立工業園將打造完整產業鏈

2014年,於泳琴開始轉向,憑藉著多年經營進出口生意的經驗,她將重點市場放在了歐洲、南亞、中東等地區。如今,她的大部分產品都出口到了歐洲國家。

除了出口,於泳琴表示,正在全力開發美國市場。「亞洲鯉魚在中國很受歡迎,人們認為它很好吃。但在美國,它卻是災難一樣的存在,我們為什麼不把它介紹給這裡的美國人呢?」於泳琴說道。於是,雙河漁業的企業使命誕生了——「減少、再利用,以及重新定義亞洲鯉魚」。

她表示,美國人之所以不吃亞洲鯉魚,一是因為名聲不好,二是因為刺多,然而這是可以改變的。「當地人原來不知道這種魚可以吃,現在逐漸意識到,噢,這個魚原來是能吃的。」

於泳琴說。「我們在廠裡有一個廚房,我們的中國員工和一些中國客戶來這裡,都會用鯉魚烹製美味的菜餚,並邀請當地人來吃。」逐漸地,一些當地人對亞洲鯉魚的看法開始改變。

另外,於泳琴打算改變原料出口的形式,轉而進行深加工,例如把鯉魚做成魚丸、香腸、熏魚之類的出口,並將加工過程中的魚廢料回收再利用,製成有機魚肥。這樣,整個園區形成一條完成的產業鏈,銷售利潤提高了,還更環保了。

於泳琴還表示,在這7年間,當地人和政府也不斷給予自己支持和幫助。「當地人民風很樸實,我來了以後,他們知道我是來做鯉魚的,都特別歡迎我,政府也很支持。因為我做的這個生意,沒有人來做,我是來幫助他們解決環保問題,又能解決就業問題,所以他們一直挺歡迎。」

於泳琴的工業園能否成功,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