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是哪八個旗?地位排序如何?(圖)


清朝在康熙朝開始走向鼎盛,圖為康熙皇帝出巡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所創立起來的,是清朝時期的根本制度。滿洲八旗是通過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的,主要由明朝末年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部分東海女真所組成,是八旗制度的最原始成員和主幹。這個制度讓清朝在康熙和乾隆朝走向鼎盛,也最後走向衰落。

1、正黃旗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所創立的。圖為八旗鎧甲。(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以旗色純黃而得名。正黃,鑲黃和正白旗列為上三旗,上三旗內無王,都歸皇帝所親統,兵是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至清末,是八旗滿洲中人口最多的一個,下轄92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3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5萬人。 

2、鑲黃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清末時的規模是轄84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13萬人。很多清皇室成員都是鑲黃旗,如嘉慶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貴妃,「垂簾聽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稱東宮)都是,朝廷的高級官員中也有不少是來自鑲黃旗的。

3、正白旗 

位置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初定,以旗色純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而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這以後就成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親統旗之一,旗內無王,兵為皇帝親兵,並從中挑選侍衛皇室的成員。清末規模為轄86個整佐領(基本戶口和軍事編製單位,100~300人為一單位)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4、鑲白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白色鑲紅而得名,鑲白旗屬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於分統,清末時的規模是84個整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 

5、正藍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閃電河流貫,鄰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純藍而得名。正藍旗在順潔前與正黃,鑲黃列為上三旗,順治初,被多爾袞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3個整佐領又11個半分佐領,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 

6、鑲藍旗 

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質色為藍色鑲紅而得名,鑲藍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7個整佐領又一個半分佐領,兵丁2.7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5萬人。

7、正紅旗 

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為純紅而得名,正紅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旗,規模為下轄74個整佐領,兵丁2.3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1.5萬人。清乾隆年間的大貪官和紳也是正紅旗人。 

8、鑲紅旗 

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請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紅色鑲白而得名,鑲紅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6個整佐領。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清光緒帝的寵妃珍妃就是鑲紅旗人。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