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以為推特抄襲微博 臉書抄襲人人(圖)
賈葭的幾句閒話:多看一點,多想一點,多做一點,多愛一點
7月27日,大批支持「反送中」運動的香港市民前往元朗集會(周秀文/看中國)
【看中國2019年7月28日訊】我想鬥膽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在這樣的時代,良知尚存的人,該何以自處?
好久不寫時評了。最近因為給賈思邁看病,很耗精力。與此同時,外邊又發生了很多令人焦慮不安的大事。前幾天遇到一位香江的紅色媒體前輩,說話間提到香江,彼此都令對方很不快。我晚上反思了一下,我是不是應該在這個時候閉嘴,假裝我什麼都不知道。因為我們不能彼此說服。但明白的人不用說服,要說服的人,卻很難明白。
我和我進新聞界的領路人章詩依老師在微信上互訴衷腸,因為那個前輩他也認識。我是認為有些老人已經無法對話。章老師的發現是,他和很多九零後的年輕人無法對話。他曾經和一個小年輕為了這個問題差點打起來。我們共同的結論是,這些年的內外信息隔絕,大家已經完全沒有共識。
帝吧出征遇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讓我完整論述這些事件,已經沒有興趣和耐心了。昨天看到一個段子說,香江這個事情,就好比討論電視劇。對方錯過一集兩集,我可能還有耐心給你補個課,但對方從一開始就沒有關注過劇集,起因都不知道,補課一兩集是沒有意義的。
照我的看法,香江的故事,補大課,要從1820年代的廣州、澳門的壟斷貿易開始談起。補小課,要從2003年的廿三條開始補起。經常有人在微信上問我,我都一笑置之——一言難盡啊,因為這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的,你給我講課費嗎?
認知差距太嚴重,沒法細談。我們這一代人,算是第一代網際網路人,也算空前絕後。九七年開始上網,那個時候還沒有GFW,外面的世界在網上逛了一個遍,各種新聞網站色情網站政治網站建了好幾個瀏覽器收藏夾。曾經滄海難為水,2002年GFW的鐵幕落下之後,非常痛苦。那時候起,對外面信息的渴求一直延續到現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一開始我相信,認知差距是由於信息掌握的不夠全面造成的,讓他們看看外面的新聞也許就好了。但這幾年的情況不是這樣的,我就是把外面的新聞截屏給某些人,他依然不聞不問,有些人甚至懷疑我為了說服他而偽造了一個英文網站。他們已經習慣在簡體中文的信息泥淖裡摸爬滾打了。
過去十七年的信息隔離中,茁壯成長了一批人。他們以為twitter抄襲了微博,facebook抄襲了人人網,YouTube抄襲了youku。他們天真地認為所謂新四大發明是真的。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言論,的確沒法對話,至少我沒有這個耐心。許多海外小粉紅,幹了不少丟人現眼的事情。他們「背井離鄉」的那個「井」,就是「坐井觀天」的那個「井」。
回到正題,那我們這些無力感和焦慮感特別強烈的人,到底該怎麼辦?我都沒想到,我有一天居然會為了這樣的事情寫一篇雞湯時評。我這裡有四點建議:多看一點,多想一點,多做一點,多愛一點。
多看一點
信息掌握很重要,很多離譜的判斷都是建立在被虛構的事實之上的。如果沒有條件去事件現場,至少也要閱讀相當數量的海外報導。如果有英文閱讀的條件,那麼盡量不要或者完全不要閱讀任何簡體中文的報導或者評論。尤其是一些做營銷號的流量小賊,基本上是沒有任何新聞素養的。要想到一點,為什麼全世界其他媒體的說法跟你看到的簡體中文報導不一樣?他們都瞎了嗎?
如果英文水平一般,退而求其次,閱讀國際一流媒體翻譯後的中文報導,這些站點都不難找。過去曾經有人經常在微信上問我CNN、BBC的涉華報導,我其實挺煩這樣的,因為信息獲取本身就是一個主動行為,對真相的追求亦是主動行為,別人沒有義務把信息送到面前讓你信某個事實。信息本身也是分層的,如果沒有信息獲取能力,那我跟你說個雞毛啊。
說白了,簡體中文媒體及公眾號各種號構筑了一個亂七八糟的信息繭房,如果有人願意自得其樂,那就由著他吧。我們年紀都不小了,有點時間不能陪陪貓麼?我跟你這兒費半天口水,何必呢。
多想一點
獨立思考很重要。多想一步,為什麼是這樣不是那樣。為什麼別人和你的想法不一樣,哪裡不一樣,為什麼會不一樣。沒有經過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有些人腦子沒有自己用過,裝滿了別人給灌的劣質奶,到死的時候跟新的一樣。或者,腦子裡一半是水,一半是面,不動腦子就是半瓶水,一動腦子就是一腦子漿糊。這樣的人太多,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
思考問題,要有基本的信息採集能力、事實歸納能力以及邏輯判斷能力。如果這三項過關,對任何事情的判斷都不會太離譜。邏輯判斷很重要,一個人宣稱自己同時是共產黨員和同性戀者,這是可以成立的,但一個人宣稱自己既是共產黨員,又是基督徒,那一定有一個是假的。
凡事多想一點,不一定要和別人分享,隱藏在心中,時不時和外部的信息相印證,確定自己還是一個正常的人,能這樣就很不錯了。
多做一點
這樣的時代,到底能做什麼呢?記得七八年前,有改良派代表人物批評我打橫炮,說什麼兄弟登山之類的屁話。你要是一反駁,他們就會說,我們是做事的!好像做事的就什麼都對,其實不是這樣的。我作為一個媒體人和作家,言論即行為。寫文章不是做事嗎?當然是。為什麼要承擔口炮黨這樣卑劣的指責呢?
吾友宋石男說過一個故事。馬其頓人攻打希臘科林斯城,市民跑來跑去叫嚷著要守城。第歐根尼見此,把自己的木桶在城裡滾來滾去。有人問他,你在幹嘛?他說,這樣也顯得我在做事。好多人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有時候我也覺得我做的也是這樣的事,因為沒有效果,你會懷疑你做事的意義到底何在。但有時候,做一件事,不是因為有效果才做,而是因為這樣做是對的。
現在還能做點什麼?看上去寥寥無幾。但我以為,在沒有公共生活和討論的今日,能做的就是盡量照顧好自己以及周邊的人。給孩子講點靠譜的歷史,帶他們出國遊歷,多看看外國作品,學好英語,鍛練身體,把自己的小世界搞搞好。有餘力的,儘可能影響周邊的人,在安全的前提下。其實在緊要關頭,自救才是最重要的,愛心請先給自己和家人。
多愛一點
我們這代人,自小就發現一個問題:有些必須愛的目標,比如國家,不知道從何入手去愛。這種愛可以公開而放肆地表達,但並無實現的具體路徑。而有些愛的目標,比如愛慕隔壁的小女生,比如依戀父母,隱約知道這種愛,但並沒有任何詞彙可以讓人表達,有一種禁忌在裡面,以及表達上的困境。最後就變成,遙遠和虛幻的對象必須愛,必須公開表達。親近而具體的對象想愛又無法表達,自小就在這種分裂的狀態中。
愛是一種同心圓的擴散,猶如水中的漣漪,從中心蔓延開來。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存在很重要。人先自愛方能愛人。自愛,才會體會到人的尊嚴與獨立,才能尊重他人的尊嚴與獨立,才能有效溝通和平等對話。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愛是向外不斷擴散的,圓心就是自己。多關心自己的貓,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父母。所謂的孝道基本很扯淡,中國人應該摒棄這種觀念,替換上下關係的被動的「孝」為平等關係的主動的「愛」。孝是一種道德綁架,而愛是主動的給予。愛是一種互動,在此過程中要讓彼此都變成一個更好的「人」,而不是更好的父親或者更好的愛人。很多人把愛掛在嘴上,實則不知道愛是何物。
今天隨便囉嗦了這麼多,作為對最近周邊討論的一個簡單回應,許多話題不能敞開來講,蜻蜓點水一樣,但就此打住吧。如果有人硬要和你討論這些話題,甩這篇文章給他,讓他先看看自己的社保卡賬戶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