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細數那些跟美國總統對著干的美聯儲主席(圖)

作者:趙建勛  2019-07-22 08: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總統 美聯儲 貨幣
細數那些跟美國總統對著干的美聯儲主席。(圖片來源:smolaw11/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7月22日訊】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上臺以來,連番批評美聯儲加息是「發瘋」,還聲稱要解雇聯儲主席鮑威爾。比起一些白宮前任,在對美聯儲的態度上,川普其實算是很客氣的,至少,他還沒對美聯儲主席動過手。

【1】1913年成立的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很長時間裏只是美國決策部門裡的次要角色,美國的貨幣政策制定權長期被財政部把持。經過長期複雜的談判,1951年美聯儲與財政部達成《財政部—美聯儲協議》,它才被允許獨立運行。

當時的財政部次長小威廉·麥克切斯尼·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因對達成協議做出了重大貢獻,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為美聯儲主席。他這一幹就是19年。

在馬丁看來,美聯儲的工作就是「在宴會開始時拿走盛滿美酒的酒杯」。他主張對通貨膨脹實施先髮式調控(搶在經濟復甦之初就提高短期利率),通過維護物價穩定實現經濟的穩定。

在他任內,一直到60年代中期,美國的物價水平總體上都比較平穩。

1963年11月22日,一聲槍響過後,肯尼迪總統倒在了血泊中。肯尼迪遇刺身亡後,副總統約翰遜接任總統一職。

約翰遜是個典型的實用主義者,為贏得1964年的大選,他提出「偉大社會」計畫,並推行減稅等舉措向貧困「開戰」。他還一改肯尼迪的謹慎做法,全面介入越南內戰。

「既要大炮又要黃油」的結果,是聯邦開支激增,財政赤字急劇擴大,通脹直線上升。到1965年,馬丁越來越擔心越南戰爭對政府赤字和美元匯率的影響,暗示有意加息。

這遭到了總統與國會的聯合反對。

有議員指責馬丁蓄意「破壞」減稅對刺激經濟和就業的好處,約翰遜總統則警告稱「收緊貨幣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還要求美聯儲維持利率不動,以便為政府發債創造條件。

1965年5月,馬丁開始在美聯儲內部推銷提高利率的想法,並在會見總統時提醒對方:「時間不等人,我們不能再拖延了,必須加息!」

10月,總統找來馬丁:「我要去做膽囊切除手術,在我手術期間,你不會那樣做吧(加息)。」

「我割過膽囊,其實沒有那麼嚴重。」馬丁的回答語帶雙關。

實際上,對緊縮貨幣政策,馬丁也很謹慎,直到12月才開始行動。

在12月3日美聯儲利率決議當天上午,馬丁在電話中向財政部長Fowler重申了此前對加息的決定。

得知此事,還沒從膽囊手術恢復過來的約翰遜頓時火冒三丈,要求Fowler傳達他的警告:「(加息)有礙於我的領導力,也有損於這個國家在商業上的成就!」

儘管白宮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可馬丁不為所動,在下午的理事會議中呼籲同僚投票將貼現率提高0.5個百分點至4.5%,「加息正當其時,我們不能再等了」。最終,會議以4:3的投票結果決定加息。

總統徹底被激怒了。

他切斷了和華盛頓之間的聯繫,挨個給國會議員去電話:如果必須接受美聯儲的做法,自己到底應該如何管理這個國家?

第二天,馬丁接到總統傳喚,要求做出解釋。當他抵達約翰遜位於德克薩斯的農場,矛盾終於爆發了。

「你是說,你能夠凌駕於總統之上嗎?」約翰遜質問馬丁。

「我從未這樣說過,也不會這樣做。但我確信,美聯儲有權決定利率。」

隨後總統要求與馬丁單獨會談。當其他官員和特勤人員離開後,人高馬大的總統一把將馬丁推到牆上:

「你固執己見,做了一些你明知我不贊成的事情,這可能會影響我的整個任期!你利用了一個病人,這是一件卑鄙的事情……我的孩子們將在越南戰爭中喪生,而你不會按照我的意思印錢放水。」

面對氣勢洶洶的總統,馬丁冷靜地說:「我早已提醒過你,我在5月就準備加息了。我並沒有以任何方式利用你,儘管我知道你不會支持我加息的行動,但我必須做出這種決定。」

此事過後,約翰遜總統承諾政府會增加稅收以減少赤字,換取馬丁調低了利率。可直到1968年國會才通過增稅法案,此時通脹已高達5%,過熱的經濟再難遏制。

馬丁為此後悔不已,認為自己太過輕率地放鬆了貨幣政策控制,1969年他又重回貨幣緊縮的軌道。

遺憾的是,很快他的任期結束。尼克松任命了一個聽話的美聯儲主席——伯恩斯。

【2】整個70年代美國都在加大財政支出和貨幣擴張來刺激經濟,伯恩斯更是積極配合政府放鬆銀根。

到1979年底,美國已經陷入嚴重的「滯脹」,到處都是找工作的人群,通脹如同脫韁的野馬,達到驚人的13%,美國經濟進入戰後最低迷時期。

1979年8月6日,保羅·沃爾克臨危受命,出任美聯儲主席。

沃爾克早期曾在紐約聯儲工作,尼克松時期擔任財政部副部長,親自主導了美元和黃金脫鉤,1974年又擔任紐約聯儲行長,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政策制定者。

沃爾克視通貨膨脹為國家大敵,「殺死通脹」成為他給美聯儲定下的唯一目標。

上任8天,他就宣布把聯儲基金利率提高50個基點,隨後又取消了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投票決定聯邦基金利率的權利,讓利率能任意幅度地上漲。高利率能夠提高聯邦政府的償債負擔,迫使國會和總統下決心削減赤字。

更重要的是,沃爾克把政策重點從緊盯利率轉向控制信貸總量,對大銀行的主動負債追加高額準備金,並要求銀行不得給投機目的發放貸款。

到1980年10月大選前,美聯儲已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到14%,這讓卡特總統非常不滿,公開批評沃爾克把太多雞蛋放在貨幣供應量這一個籃子裡。

最終卡特在大選中敗給了里根,他抱怨是美聯儲斷送了自己的連任。

里根上任後,同樣對沃爾克緊盯貨幣供應量(其實更是對其過於獨立)的貨幣政策表示不滿,但沃爾克並不買賬,為了應對12%的年通脹率,聯邦基金利率被提高到超過20%的水平(這個記錄至今都沒有被打破)。

緊縮銀根不免要以經濟衰退為代價,大量企業破產,製造商和農場主們怨聲載道,失業率最高達到11%,為1929年大蕭條之後的最高點(2008年次貸危機失業率最高點不過10%)。受影響最大的建築商甚至將木塊和磚塊寄到美聯儲,抗議因貨幣政策無法持續建造新房。

因為擔心1982年的中期選舉,有參議員直接發出最後通牒:如果沃爾克不能照做,他們將啟動立法程序,命令美聯儲放鬆貨幣政策。

財政部甚至開始考慮推動美聯儲改革,恢復財政部長在聯儲委員會中的議席(1913年美聯儲初創時曾有此規定),或者乾脆把美聯儲變成財政部的分支機構,完全對總統負責。

幸運的是,1982年通脹終於停下了腳步。到1983年,通脹已降到3.2%,經濟也開始回升,當年GDP增速令人驚奇地達到了4.5%(1984年更是猛增到7.2%),美元幣值也恢復強勢。

但里根總統已經不想讓沃爾克連任,盤算著等沃爾克任期屆滿就讓他走人。

出人意料的是,白宮開始每天都接到大量銀行家和經紀人的電話或信件,紛紛要求沃爾克連任。1983年,里根不得不重新任命沃爾克為美聯儲主席。

1984年美國再次迎來大選,總統希望美聯儲為政府債務增長提供貨幣政策的協作。一次里根邀請沃爾克到白宮會談,卻被後者婉拒。總統又提出去聯儲總部訪問,還是被拒。沃爾克擔心總統的來訪會給公眾產生不良影響。

最後,雙方同意在總統圖書館見面。會面時,隨行的白宮辦公廳主任告訴沃爾克,總統命令他不要在大選前加息,而里根就在一旁默不作聲地注視著他。

沃爾克聽後驚呆了,沒料到總統會如此露骨地向他施壓!

事後沃爾克猜測,這次會面地點之所以選在圖書館,是因為那裡沒有監聽設備(在白宮會被監聽)。

然而,在里根的第二個任期,美聯儲還是強硬地將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硬生生將通脹降到了1986年的1.9%。

但此時里根任命的聯儲理事也達4位,沃爾克事實上被架空。他決意不再考慮第三個任期。

1987年6月沃爾克正式離任,歷任美國總統、各國政要和普通民眾紛紛向他表示敬意,信件和明信片如雪片般飛到美聯儲理事會。

前總統福特在親筆信中著重強調了沃爾克「以出類拔萃的能力技巧和無懈可擊的正直品格,應對了來自國內和國際的壓力與挑戰」。

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市民帕維萊克說得更真切:「儘管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找到工作了……是您的努力,讓我畢生的儲蓄免遭貶值。如果說立場不堅定的人可能會屈從於政治上的壓力,但先生您卻一直在出色地為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效力。」

至今,人們仍對沃爾克降服高通脹這頭「野獸」的歷史津津樂道,盛讚沃爾克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美聯儲主席」、「美國經濟活力之父」。

【3】接替沃爾克出任美聯儲主席的是格林斯潘。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格林斯潘因對經濟數據的分析專業獨到,在華盛頓與華爾街已經小有名氣。後來,他還在恩師、時任美聯儲主席伯恩斯的勸告下,加入過白宮顧問團。

1987年8月11日,在總統里根的提名下,格林斯潘執掌美聯儲。

里根時期美國經濟一派繁榮,但商家、銀行和個人大肆舉債,財政赤字更是急劇膨脹。因此當1988年老布希主政白宮後,美國經濟日趨困難——貿易條件惡化,大量工廠遷往海外,房地產價格直線下降。

即便如此,格林斯潘拒絕改變沃爾克抑制通脹的既定方針,從1988年3月到1989年2月連續6次提升基準利率,上升到10%。

老布希對他越來越不耐煩,從一開始的憤怒變為後來的公開指責。一次格林斯潘建議與政府坐下來談談赤字問題,老布希未予理睬。

不久後,格林斯潘在國會聽證會上聲明,他在貨幣政策上寧可失之過嚴,也不願意失之過寬。

老布希則在採訪中反唇相譏:「我最近沒有和格林斯潘談過,但我不想看到因為害怕通脹就反應過度,以至於經濟受到損害。」

在美元政策上,財政部與美聯儲也劍拔弩張。

格林斯潘時刻想著提高利率,財政部則希望降低利率、削弱美元、刺激出口,以降低日益增長的貿易逆差。格林斯潘要獨立於政府的干預之外,財政部則對美聯儲的離心傾向十分不滿。

20世紀90年代初爆發的海灣危機導致石油價格猛漲,格林斯潘不顧總統反對,毅然實行收緊銀根政策來控制通脹,總統與美聯儲的關係再度緊張。

1991年夏,老布希再度提名格林斯潘出任美聯儲主席。本來以兩人的關係,這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實在是因為布希總統找不到更好的人頂替格林斯潘。

但這也未能緩解格林斯潘與白宮的關係。

眼看1992年大選將至,經濟增長率達到2.5%,可總統主張經濟增長最低不能少於3%。

格林斯潘具有高度應變的作風,此時他也意識到自己行動有些慢了,立即打開利率閘門。從1992年開始,他不斷推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將銀行間貸款利率由8.25%將至3%,為30年來最低點。

但美國經濟依然疲軟,始終沒有達到總統的預期。最終,老布希在選舉中被克林頓抓住經濟問題這一「死穴」不放,輸掉了大選。

老布希心有不甘,公開批評格林斯潘是他連任失敗的罪魁禍首,「如果降息幅度再大的話,我本來是可以重新當選的。我重新任命了格林斯潘,他卻讓我非常失望」。

8年後,小布希子承父業,當上了總統。他對格林斯潘很是疏遠。2006年,格林斯潘在美聯儲任職期滿,沒有得到續任。

離開美聯儲後,格林斯潘在回憶錄《動盪時代:新世界中的冒險》中,很不客氣地「敲打」了一下小布希,認為其拋棄財政紀律,將政治考慮凌駕於健康經濟政策之上,導致政府財政赤字不斷增加,是布希政府的一個「重大錯誤」。

與任上模棱兩可的「格氏風格」相比,格林斯潘對小布希的批評乾脆、直接、不留情面。

格林斯潘當了18年美聯儲主席,經歷了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長期資本基金危機和2001年「911」恐襲,帶領美聯儲保持了美國經濟的穩定。

在他任內,美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3%,創造了戰後最長的經濟繁榮期,通貨膨脹大多數年份也被控制在3%以下。

可人們始終對格林斯潘褒貶不一。

有人稱讚他帶領美國度過多次經濟險灘,是經濟學大師、預言家、魔術師;也有人指責在他任內美國又恢復了寬鬆的貨幣政策,放鬆監管,導致金融機構的擴張更加激進,釀就了2007—2009年的次貸危機。

但無論如何,格林斯潘有他要堅持的原則,比如美聯儲的獨立性,對通貨膨脹的時刻警惕,以及美國經濟的長遠發展。

總統關注的總是經濟增速。過去70多年裡,從杜魯門、艾森豪威爾,到尼克松、卡特,再到里根、布希父子,歷任美國總統幾乎無一不在試圖影響美聯儲的決策,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

可以想見,包括川普在內,我們還將看到美國總統一次次對著美聯儲「發飆」。這一場又一場的互懟和制衡,刻畫著美國乃至全球的經濟走向。

參考資料:

(美)斯凱恩:《美聯儲主席全傳》

(美)羅伯特-黑澤爾:《美聯儲貨幣政策史》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華商韜略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