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流芳 君主不修德政 則同船之人也都會背叛與其為敵的

【原文】

魏文侯薨,太子擊立,是為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寳也!」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商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敵國也!「武侯曰:「善。」

——《資治通鑒•周紀----安王十五年》

【說明】

戰國兼併戰爭初期,魏國是雄據中原的一霸。魏文侯、魏武侯父子,連年對外用兵,西伐秦,佔領秦國河西之地。東伐齊,一直攻入齊國長城。北伐趙,越過趙國,滅掉中山國。南伐鄭、宋、楚,奪取三國間的大片土地。以上的對話,發生在紀元前387年。

【註釋】

浮——乘在水上泛行。

西河——古稱西部地區、南北流向的黃河,這裡指今山西、陝西界由北向南流下的一段。

顧——回過頭看。

吳起——戰國時的軍事家。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北)人。此時為魏國

西河守將。

三苗氏——我國古代部族名。

彭蠡——湖名,即彭蠡澤。戰國時,該湖在安徽西南、湖北東南及江西北部的長江兩岸,即今泊湖、大官湖、龍湖、源湖及鄱陽湖,北端距長江較近處。

河濟——河,即黃河。濟,即濟水,發源於河南濟源縣西王屋山,從滎陽附近穿過黃河東流入渤海。

泰華——即太華山。指今陝西華陰縣南的華山。

伊闕——山名。指今洛陽南的龍門山。

羊腸——即羊腸阪,因阪道縈曲如羊腸,而得名。在今山西境內。

孟門——古隘道名。在今河南輝縣西。

常山——即恆山。在今山西省渾源縣東。

大河——指黃河。

【今譯】

魏文侯去世之後,太子擊,被立為魏國侯,即是魏武侯。

魏武侯乘船在西河水上,順流而下,船到中流,魏武侯回頭看著吳起說:「多麼壯麗的山河天險啊,這真是魏國的瑰寳呀!」

吳起卻回答說:「國家的鞏固,在於施行德政、仁義,而不在於地勢的險固。往昔三苗氏所居之地,左邊有洞庭湖,右邊有彭蠡澤,因不修德、行義,夏禹將他消滅。夏桀所居之地,左邊有黃河、濟水,右邊有西嶽華山,龍門山在其南邊,羊腸阪在其北邊;因不修仁政,被商湯放逐於南巢。商紂王的國都,左邊有孟門古隘道,右邊有太行山山脈,恆山在其北邊,黃河過其南邊,因不行德政於民,後被周武王所殺。由此可見,國家的鞏固,在於修德行義,而不在於地勢的險固。如果君主不修德政,則同船之人,也都會背叛與其為敵的!」魏武侯說:「你講得太好了。」

(出自司馬光《資治通鑒精華》)

本文留言

作者陸真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