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葉盛蘭(組圖)
英姿志滿少年郎 此生何來品蒼涼


葉盛蘭在《群英會》中飾演周瑜。(看中國合成圖)

舞臺上流光溢彩,正上演一齣好戲。周瑜的故交蔣幹,是曹操謀士,請求前往勸降。周瑜將計就計,擺下「群英會」隆重宴請。席間歌舞歡慶,周瑜佯裝醉酒,邀蔣幹共眠。蔣幹勸降不果,趁周瑜熟睡之際,盜取了「偶然」發現的蔡瑁、張允投降偽書。曹操得知,立斬蔡、張兩人。周瑜暗喜除去了曹操諳熟水戰的二將。

演活周瑜呂布羅成

看那臺上志得意滿的「周瑜」,正是著名京劇小生葉盛蘭。這場傳統京劇《群英會》是根據《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幹中計」改編,扣人心弦的情節和演員惟妙惟肖的表演贏得了臺下喝彩連連。

葉盛蘭(1914~1978年),生自北京的梨園世家,兄弟中排行老四,被認為是當代小生的首席演員,也是葉派藝術的創始人。

京劇行當中好的小生演員,十分難得。小生是表現古代青少年男性的,不管是武生還是書生都要有朝氣、陽剛,文要展現溫文爾雅的書卷氣,武要表現陽剛勇猛的英武氣。

像周瑜、呂布、羅成這些家喻戶曉的小生角色,是葉盛蘭最擅長演繹的。他在《臨江會》《黃鶴樓》中演周瑜,《戰濮陽》《呂布與貂蟬》中扮呂布,《羅成叫關》中飾羅成,他扮相英俊,氣度大方,表演細膩,周瑜的雄姿多謀、呂布的勇猛自負、羅成的忠義悲壯,讓他演的動人心魄,觀衆直叫他「活周瑜」「活呂布」「活羅成」。


葉盛蘭在《群英會》中飾演周瑜。

三國隋唐精彩紛呈

這周瑜、呂布、羅成,相應的戲曲講述三國和隋唐故事。上面所說的幾齣戲取自中國傳統小説《三國演義》和《說唐全傳》。那時的人,只要看戲,即便沒讀過書,也能對傳統歷史有所瞭解,也能通過戲詞唱腔體會傳統詩歌的韻味,單就這點,也使得「國粹」京劇廣受大衆喜愛、富有生命力。


葉盛蘭、馬連良在《群英會 借東風》中分飾周瑜、諸葛亮。

現代人多數都沒看過京劇了。這《臨江會》講述的是三國時,諸葛亮不肯降吳,周瑜於是遣其去聚鐵山斷絕曹操糧道,諸葛亮領命而去。劉備因諸葛亮日久不歸,使糜竺過江見周瑜打探消息。不料周瑜卻邀劉備前來相會。關羽力勸劉備勿要前去,以免中計。劉備則認為兩家結盟破曹,不宜猜忌,決心赴會。

《呂布與貂蟬》講述漢末,董卓專權,曹操召集十八路諸侯公推袁紹為盟主,共伐董卓。兵至虎牢關鏖戰,董卓義子呂布驍勇,連敗諸侯人馬。劉、關、張三英戰呂布,卒獲大勝。司徒王允定連環計,先將義女貂蟬許配呂布,同時將貂蟬獻於董卓。呂布怨王允出爾反爾,王允藉機挑撥。呂布於鳳儀亭私會貂蟬,被董卓遇見,以戟擲呂布,二人生嫌。貂蟬又從中離間。


葉盛蘭的呂布造型

《羅成叫關》講述唐初,齊王李元吉爭奪王位,將秦王李世民誣陷入獄。李元吉為翦除世民心腹,借征討蘇定方之機,薦羅成為先鋒。羅成接連打敗數名敵將,苦戰得勝歸來,李元吉緊閉城門不准進關。羅成無奈,咬破手指寫血書,囑城上守關義子羅春轉奏朝廷,又隻身力戰敵兵,最終馬陷淤泥河,被亂箭射死。

腰腿功佳唱腔獨特

從上述劇情可以看出,這些故事通過京劇的藝術形式展現出來,對小生的表演、武打要求很高。葉盛蘭的腰腿功夫極佳,刀、槍、劍、棍等功夫純熟,武技不在武生演員之下。他演出的《臨江會》《呂布與貂蟬》《羅成叫關》等一系列曲目都成為了小生行當表演的典範。

京劇要唱,葉盛蘭嗓音寬厚圓潤,行腔剛勁遒健,華麗婉轉,又多方吸收了各家唱腔、唱法的精華,更妙的是,他獨創了龍、虎、鳳三音,過渡力求不露痕跡。龍虎鳳三音,龍音高亢,虎音低沉,鳳音清脆。武戲多用龍、虎音,鳳音結合;文戲多用鳳音,龍、虎音結合。這三音,缺龍少骨架,缺虎無氣勢,缺鳳嫌乾癟。

藝術家的資質多半天成,今天的葉派弟子傳人,聽來總有「三缺一」之憾,可見培養小生人才的難度之大。

由於唱腔、唱法的豐富,通過肢體表現的人物性格的不同,葉盛蘭塑造出的周瑜、呂布、羅成、許仙、梁山伯、張珙、華雲龍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態,也使京劇行當中原處配角地位的小生,躋身主角,葉盛蘭就是頭一位小生挑班挑大梁的演員。

京劇科班系統教學

講葉盛蘭,不得不説一下其父葉春善和「富連成」。富連成是京劇科班,葉春善是富連成科班的創始人、社長。


直到20世紀上半葉富連成創辦,京劇才進入現代化系統教學。

中國古代戲曲傳承,靠的是老一輩帶徒弟的方式代代相傳。直到20世紀上半葉富連成創辦,京劇才進入現代化系統教學。富連成從1904年建立科班,到1948年廢除,先後培養出約700位學有所長,代表中國京劇藝術最高水平的藝術家。

葉盛蘭不僅在現代化系統教學的富連成學習技藝,也以古代拜師的形式拜清末以來小生行最有影響力的程繼先為師,繼承了程派小生的表演精髓,並開創了葉派小生的表演風格。

藝術之路首重藝德

中國傳統講天人合一,各行各業都是先講德再講藝,才能在技藝上有更高的突破,趨於完美。梨園行也不例外,葉盛蘭做人就講義氣、懂情分。

20世紀40年代葉盛章、葉盛蘭、葉盛長三兄弟到上海的中國大戲院演出。老闆規定:戲班每月要演3期,每期12天,演夠36場才能拿到一個月的包銀。這等於是在演足30個晚場後,另加6場義務戲。除此,戲院還剋扣主演以外的配角、樂師以及其他工作人員的收入,伙食費也從3元降到2元。

葉盛蘭對三哥葉盛章說:「這樣可不成!人家跟咱們哥兒倆出來,指望著省吃儉用攢出幾個錢兒來給家裡人買點東西回去。他們這樣一來,大夥兒還能剩什麼錢?咱們一定得找經理分爭分爭,不能讓大家吃虧。」

找到經理,經理不答應,葉盛蘭說:「經理,我葉盛蘭不能讓大傢伙兒跟著我受罪。他們都拉家帶口的,出門在外,就更為不易。您不能光顧賺錢,不管我們!如果您不漲飯錢,那就對不起了,從今兒起,回戲(指劇場臨時停止演出)!」

經理見葉盛蘭這般,趕忙說:「四爺,您別發火,咱慢慢商量。」

葉盛蘭說:「好,能商量就成。還是那句話,每人每天3塊錢飯錢,少了不成。您不是怕賠錢嗎?那好說,只要我和三哥多演幾齣拿手戲,管保您賠不了。」

葉盛蘭就是這樣,考慮著戲班人員,也考慮著劇院,兩頭都不叫人為難,經理這下同意了,說:「好,好,就按四爺說的辦。」

少年得志晚年凄涼


葉盛蘭22歲時,已經是名成業就,他曾對朋友說:「我以為今後的前途沒有什麼坎坷了。」(以上皆為網絡圖片)

葉盛蘭22歲時,已經是名成業就,娶妻劉氏,家底殷實,夫妻情篤,兒女雙全,人生可謂美滿。他曾對朋友說:「我以為今後的前途沒有什麼坎坷了。」

共產黨來了,一切都變了,什麽都要「改造」,戲曲也不例外。改人、改戲、改制,傳統戲搞的面目皆非。梨園中人和戲曲愛好者搖頭嘆息,一步步看著自己付出畢生心血的、愛好的藝術走向沒落。

1957年「反右」以後,葉盛蘭雖然還能登臺唱戲,可受盡了侮辱。把他從主角的單間化裝室趕到公共化裝室的旮旯兒,除了唱戲,還要打掃劇場,給演員打水,疊戲衣。

1959年,為了「國慶十週年」,中國京劇院排演了幾個大戲,演員排練的非常辛苦。演出時,葉盛蘭日場連著夜場演,日場《西廂記》演張生,夜場《赤壁之戰》演周瑜,當中休息時間,領導指派他打掃劇場。人整人,梨園也失了情義。

這期間,也偶爾有那麽幾次,讓葉盛蘭淒苦孤獨的心得到慰藉。1959年的一天,中國京劇院在上海演出的原定劇目是《響馬傳》,因為李少春嗓啞,臨時改換葉盛蘭演《羅成》。劇場採取緊急措施,下午5點開始一個窗口退票,一個窗口賣票。出乎意料的是,消息傳的很快,2個小時内《羅成》的票就已售罄。觀衆的熱情和認可,讓那時的葉盛蘭在舞臺上演出格外賣力。

1966年「文革」開始,中國的舞臺被江青和樣板戲徹底代替。文化菁英遭到了最嚴酷的打擊。葉盛蘭的三哥葉盛章,被街道造反派和紅衛兵關押在一所小學折磨了4天4夜,浮屍在建國門外通惠河上。人撈起後,發現頭蓋骨上竟被鑿穿了一個大窟窿。葉盛蘭聞訊,失聲痛哭,心膽俱碎。

葉盛蘭也被下放到文化部所屬的「紅藝五七幹校」。說是改造,其實是整人、毀人,讓身患糖尿病的葉盛蘭插秧,雙腳整天泡在冰冷的水田裡。後來見他實在支持不住了,就派他送秧。日起月缺,難熬的日子總也望不到頭。

1978年,葉盛蘭在北京逝世。臨終前對弟弟葉盛長說:「老五,小生這行可不能絕了啊。老先生們有多少東西沒傳下呀,就是我身上會的這點兒東西,也該給後輩留下來呀。」說著已滿臉是淚。

他這一生,用那藝術家細膩的心去體會,確是百感交集。從明星到隕滅,不僅僅是個人的哀榮,看著中國傳統藝術由盛而衰,心中體味到的是怎樣難以言表的痛苦?

 

本文留言

作者趙長歌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