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840萬大學生畢業 這個過程「水分」太多(圖)
虛構就業去向、畢業論文「放水」、求職簡歷「注水」。(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6月22日訊】每年六月份,中國高校進入「畢業季」,數百萬大學生即將從大學校園走入社會。但是仍然出現「造假注水」現象:虛構就業去向、畢業論文「放水」、求職簡歷「注水」……
中國內地媒體報導認為,一邊是就業不容易,一邊是動輒90%以上的就業率,為求過關,虛構就業去向的現象時有發生。
「請畢業班同學月底前登錄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網站填報就業單位,填報後每人可領取200元補貼。」畢業季臨近,西南一所高校輔導員給學生群發了這樣一條消息通知。
收到通知的畢業生譚怡今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準備畢業後回老家慢慢找,但她也登錄了填報系統,在「就業去向」一欄選擇了「自由職業」。
該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媒體,受經濟大環境影響,近年來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另一方面,如今大學畢業生大多是「90後」、「95後」,隨著就業壓力日漸增大,一些人選擇「慢就業」,最後可能變成「不就業」。還有的學生找不到合心意的工作,寧願回家待著。統計顯示,該校某學院2018屆107名本科畢業生中,有31人的就業狀態登記為「待就業」,佔比近30%。
「就業率低我們也發愁,有時候不得不想方設法。」一位某高校二級學院院長抱怨,上面對就業率有考核硬指標,連續兩年就業率低於60%的專業,就要調減招生計畫直至停招。為了提高就業率,該學院給研究生導師攤派任務,必須保證學生就業。「甚至有位導師要求學生出示就業協議,才在畢業論文上簽字放行。由於指導的學生就業率達到100%,這位導師還被評為全校的就業指導老師先進典型。」
為求過關,學生虛構就業去向的現象時有發生。在上述學院2018屆畢業生就業去向統計表上,近百名畢業生中有5人選擇了「自主創業運營新媒體」或「微信公眾號撰稿人」。
對此有專家呼籲,高校誠信教育不可缺失,勿讓造假毀了畢業生。可是,教育學生誠信,高校本身首先必須誠信。為了就業率好看,學校不惜造假,那麼就不能全怨學生不誠實。這絕不是這部分畢業生找藉口,如果高校勇於承認不足,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合理安排好畢業生的時間,按規章制度辦事,就業也好,論文和實習也罷,就不會有這麼多「摻假」。由此,離校前「造假注水」不能只怪畢業生,高校也必須深刻反思。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