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稱無條件援助非洲 為何錢多花在這些地方?(圖)


2018年9月4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習近平與塞內加爾總統麥基薩爾握手。(圖片來源:Lintao Zhang/Pool/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6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據石英網報導,中國對非洲的援助支出在過去20年中迅速增長,2018年達到歷史最高的150億美元。在提出這些援助方案時,習近平強調援助是無條件的,以及北京不尋求在投資和融資合作中的獲得政治收益。

不過據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中國在非洲的援助已被證明是政治性的,至少在地方層面。發表在《發展經濟學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分析了2000年至2012年期間中國在非洲完成的1650個發展項目,其中包括肯尼亞、迦納、埃及、衣索比亞、南非、奈及利亞等49個國家的117個非洲領導人的出生地。涵蓋的項目總數估計為833億美元。

研究人員表明,與其他時期相比,非洲總統的出生地在這些領導人執政期間從北京獲得的援助流量幾乎增加了2倍。在大選年到來之前,這些在位者們為他們自己的家鄉地區獲得了大量中國援助,以「提高他們繼續掌權的機會。」他們不僅在自己的家鄉分配了大量援助資金,而且還擴大到他們所在的省,「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選區投票率。」

研究指出,相比之下,在這些非洲領導人上任之前和卸任之後,來自中國的援助沒有增加。

為了進行比較,該研究審查了世界銀行承擔的價值434億美元的533個非洲援助項目。研究者稱,他們沒有注意到項目分布與地區相關的優惠待遇,主要是因為世界銀行在投放資金之前需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和評估的程序,以便得出資金用在哪裡最有效。

這些數據揭示了中國援助計畫的「按需」性質,以及非洲領導人如何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濫用這些援助。來自西方和中國援助的區別是,北京一般不會要求獲得援助的政府改善治理和問責,而西方的普遍做法是,獲得援助的政府必須處理腐敗,改善對政府管理的效率。

儘管習近平表示中非合作必須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但只要這些非洲國家支持「一個中國」的政策,北京通常會向這些非洲國家提供援助。

中國的這種非國際主流的做法,卻得到了一些得到援助非洲國家領導人的「讚譽」,這些領導人認為這是「雙贏」的夥伴關係。去年,歐洲國家和世界銀行因坦尚尼亞政府的不良人權記錄,對援助經費進行削減,坦尚尼亞總統約翰.馬古富利讚揚中國提供了「不受任何條件束縛」的援助。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和雙邊貿易方面的金額在過去十年已遠超援助的資金。現在中非關係的重點已轉向對債務增加,貿易逆差以及新殖民主義和「債務陷阱外交」方面。中國在非洲的文化,經濟和政治的影響在日益加深。

由於北京不是巴黎俱樂部(一成立於1956年的國際性非正式組織,現時由全球最富裕的22個國家組成,專門為負債國和債權國提供債務安排)等全球多邊框架的一部分,觀察人士對這些中國贊助項目的透明度,可持續性和商業可行性提出了質疑。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