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作家劉家駒絕筆曝陰暗軍史(圖)


曾擔任《炎黃春秋》副主編的中共知名軍旅作家劉家駒。(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9年6月5日訊】曾擔任《炎黃春秋》副主編的中共知名軍旅作家劉家駒,於2017年7月31日去世,享年86歲。他在生命最後關頭寫給摯友數千字留言,這些留言揭露了鮮為人知的中共軍隊陰暗史。

劉家駒開篇說:「我的大限己至,離世之前,留下些心裏話向您(你們)訣別,祝願你們幸福長壽。」

劉家駒於1949年12月在重慶入伍,先後參加所謂「徵糧剿匪」,後走上朝鮮戰場。

回國後,劉家駒被安排到12軍部隊為「老幹部」們代寫回憶錄。文章說,自從奉命開始寫軍史,他首先收到中共軍方總政治部的指示告誡就是:「下筆不得暴露我軍的陰暗面,每篇文章都要緊緊把握住人民軍隊的‘光榮、偉大、正確’這一宗旨。」

在這種限制之下,劉家駒寫作了《搶渡烏江》、《大破銅鼓寨》等為中共軍隊在中共建政前後粉飾的「戰鬥故事」。包括記錄整理了有關朝鮮戰爭的《司號員到指揮員》、《上甘嶺的一支車隊》、《郭興福和他的戰士們》等作品。之後,劉就被收編到《解放軍文藝》社的編輯部工作。

藉這個軍方雜誌社的散文組編髮有關戰爭回憶錄的需要,劉家駒走訪了不少歷史事件的當事人,對紅軍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各方面的史實進行查詢,獲得了大量史料,其中就包括了不少中共軍隊「血腥的、醜惡的史實」。

如:蘇區莫須有清除「社會黨」、「AB團」,濫殺自己人近10萬;長征流竄中為求生存一路的打砸搶;四渡赤水是碰壁川軍之後的大逃竄;抗日的平型關一役,自己傷亡兩千八,殺敵只八百三;百團大戰,出動三萬一千人,打了幾個小仗,還誇大了敵人的傷亡;解放戰爭,在東北製造了令人心冷齒寒的死城、鬼城、血城;朝鮮戰爭,為金日成火中取栗,傷亡近百萬……

文章回憶稱,當時大量中共軍隊的「陰暗面」史實被塗上「金」或被掩蓋,自己感到疑惑,曾經問過總政文化部副部長陳亞丁:「我們是一支勝利了的軍隊,為什麼就不能向世人說出些史實的負面?」陳則回答了一句話:「暴露我軍的短處就是給反動派幫大忙。」但劉家駒後來還是把中共軍隊的大量負面史料暗中「記錄在案」。

1990年代初,劉家駒從《解放軍文藝》退下來,進入《炎黃春秋》擔任副總編輯。他認為這是「自由民主平臺」,人們「敢把黨史中不敢示人的秘聞和自己苦難的政治經歷捅向當今社會」,他隨後「摒除黨文化偏見,遠離立場觀點」,力圖秉持「不掩惡」、「不虛美」的史德重新審視中共軍隊。

2003年以後,劉家駒創作了一系列獨立短小的軍史內幕文章。

如,寫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的《血路,血本,血酬》:為攻取加里山,自己當時所在的35師「用三千戰士前仆後繼的血肉之軀堆上山」。

記錄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共軍隊在太行山下「剿匪」的《殺土頑,壯膽氣》:把俘獲的眾多「匪徒」包括匪首家屬當靶子屠殺,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反人類大屠殺」;記述了中越戰爭的《紅軍師洗劫越南城》:「紅軍師」把一座秀美的同祿縣掠奪一空。

《沙甸人的恩仇》:記錄了雲南個舊縣沙甸回族鄉在文革中清除四舊時發生的一樁慘案——漢族造反派侮辱了可蘭經,還給回族的談判代表用豬頭扣在頭上遊街示眾,導致回族人以不共戴天的義憤持槍反抗,最終遭到14軍無情鎮壓,至少1600多人被殺死,近千人受傷。

《軍人,女人,性,糖衣炮彈》:記敘了中共軍隊中,從將軍到士兵在嚴格紀律約束下仍然「性亂難止」的醜聞。

《軍商,我的能見度》:寫及中共軍隊為縮減軍費,讓軍隊走向市場,不惜惡劣手段與民爭利。

劉家駒撰寫《林彪傳》的幾年間,採訪林辦工作人員和林的老部下近百人,記下了二十多篇雜記,「足以證明林彪無‘反革命’罪,林彪反黨集團不存在。」

劉家駒記敘的政治事件還有:「解放戰爭時期」中共軍隊進入四川後,鄧小平按中央指令在四川強征30億斤糧,軍隊出動武裝奪糧,把兩百萬老百姓「逼上了梁山」。

劉家駒曾走訪「西安事變」的當事人,揭開了當時中共支持少壯派殺害東北軍軍長王以哲的「二.二事件」真相。

劉家駒披露,1975年,他到中共全軍樹立的所謂典範「南京路上好八連」去探訪,結果發現軍人們「如同蹲在大上海的一座小監獄」,生活在一個極其封閉的環境中。

1991年創刊的《炎黃春秋》多年來幾經波折,直至2016年遭中共當局完全封殺,原製作班底於2016年7月17日宣布《炎黃春秋》停刊,新《炎黃春秋》已面目全非。

在中共官方劫收了《炎黃春秋》後,劉家駒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撰文《炎黃春秋的歷史和她的「虛無主義」》表達抗爭。

劉家駒在他的「劉家駒絕筆」留言最後寫道:「篡改黨史軍史是對國家民族的巨大危害,我曾渴望領導人中有良知者會向國人作出深刻的懺悔,可嘆的是由期望、失望變成絕望。」

「我留下約70餘篇文字暫時還不能發表的文稿,它反映了我一生經歷和見聞的歷史暗角。我的信念是——歷史的亂象還會返璞歸真的,也望你們能從中領悟到我的心聲。」

「我匆匆走過八十五年,自信無愧此生。我的文字,任由歷史和後人評說。古人云: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我相信歷史。我相信未來。」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