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充正言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記載:
王含,在擔任廬江郡刺史的時候,貪婪昏亂,聲名狼藉。王敦為他哥哥王含,護短。有一次,眾人在座時,他說:「家兄(王含)在廬江郡,政聲、民意,都很好,那裡的人都稱讚他。」當時,何充在王敦幕府裡,擔任主簿,恰好也在座。
他聽完王敦的話後,神情非常嚴肅地說:「我何充,就是廬江人,我所聽到的情況,與您所說的,完全不一樣!」王敦語塞。旁人坐不安席,很替何充擔心。何充卻非常坦然,神情自若。
【評點】
王敦是朝廷權臣,又是皇帝的女婿,聲名狼藉。而何充,僅僅是他手下一個小小幕僚,但為人正直。何充竟然敢於當眾駁斥權臣貴戚、同時又是自己頂頭上司的王敦。這實在需要相當的勇氣和膽魄。更為難得的是,當眾人惴惴不安、為他捏一把汗時,他自己卻十分坦然,神情自若。
這則小品,雖然只有寥寥數十字,而何充無私無畏、富於正義感的思想性格特點,卻給讀者留下了強烈而鮮明的印象。
二、新亭相泣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記載:
南渡長江的一些原西晉士族,每逢好天氣,總是相邀到「勞勞亭」,坐臥在草地上,玩樂、宴飲。有一次,正在宴飲的時候,周侯忽然慨嘆道:
「這裡的風景,倒不比臨接渭水的長安一帶差,只是山河不同啊!」聽他這麼一說,在座的人,無不相視流淚,感懷故地。
只有王丞相臉色一沉,說道:「我們應該齊心協力,扶持王室,恢復中原。哪能像意志消沉的楚囚,面面相覷,不思恢復之策!」
【評點】
面對逆境、挫折、失敗,有人一味地怨天尤人,傷感懷舊,心灰意懶。也有人痛定思痛,奮然而起,重新投入新的鬥爭,為國為民,做出奉獻。這兩種人生態度,後者:無疑更為可取!
本篇,通過記敘幾個東晉士族的對話,在鮮明的對比中,展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志趣。作者所肯定的是王丞相不畏挫折、志在恢復的宏願,而對周侯等人的消沉感傷、止於悲嘆的精神狀態,給予了含而不露的批評。
三、小人李慶遠的伎倆
唐代張鷟《朝野僉載》記載:
中郎(官職名)李慶遠,為人陰險狡詐。他起初侍奉皇太子,常能出入於太子的住處。太子有時暫時派他外出辦事,他就仗著太子的威勢,非常驕橫。宰相以下,人們都稱他為「要人」。
宰相正要吃飯時,李慶遠來了,眾人就請他入坐,他經常預先派一個差人在門外,火急地召呼,說:「太子等您辦事!」他便連忙把嘴裡的飯吐出來,擱下碗就走。李慶遠到各部司衙門,都玩弄了這套把戲。這樣一來,他拜見權貴,請託徇私,賣官鬻獄,想達到的目的,往往都能達到。
後來,太子漸漸疏遠了李慶遠。他又悄悄潛入宮廷兵衛之中,在中間混飯吃。一天晚上,他出外腹痛,還騙別人說:「我肚子疼,是太
子賜給我吃的瓜太多了。」可過了不一會兒,他哇地吐出一大堆黃臭的東西,原來是衛士所吃的米飯,但有一些菜末兒,搞得滿地都是,一片狼藉。——凡是小人得寵,大多就是李慶遠這般模樣和伎倆。
【評點】
歷史上同樣的事件,第一次出現時是悲劇,第二次出現時就變成了喜劇。本篇中的李慶遠的命運,也有些類似。他得勢時,狡詐欺人,不可一世,那種狡詐讓人覺得可悲、可鄙;他失勢以後,仍本性難移,繼續狡詐騙人,這時只能讓人覺得可笑、可嘆了。前後對照,諷刺辛辣。結尾處,李慶遠露了馬腳,醜態畢現,又頗具戲劇效果。
其實,這類小人,又豈止是僅在官場?
四、徐有功捨身護法
唐代劉餗《隋唐嘉話》記載:
徐有功,唐初人,武則天執政時,任大理寺卿(最高法官)。他每次遇到武則天要殺人時,必定依據法律,在朝廷上,當面向她諫諍。
有一次,徐有功在朝廷上與武後反覆爭辯,言辭越來越激烈,鬧得面紅耳赤;武後(即武則天)大為惱怒,下令把他拖出去殺了。即便到了這時候,徐有功還回過頭,對武後說:「我就是死了,法律也不能更改。」拖到了行刑的鬧市,他又被免掉死罪。武後將他從仕籍中除名,降為平民。這樣幾起,幾落,徐有功始終是那樣剛正不屈。
他正是朝廷可以依賴的人,至今人們還懷念他呢。
【評點】
依法辦事,應是古今中外的一條通則。但我國的是一個「人治」社會,權大於法,皇權更是至高無尚。武則天恣意殺人,往往就是不要法律依據的。徐有功為了維護法制,敢於與最高統治者竭力抗爭,甚至不惜以身護法,這種剛正不阿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法治」當然比「人治」要先進,但再好的法律也要人去執行、去維護,特別是在政治腐敗、法制不斷遭到踐踏的今天,更需要維護普世價值、執法如山的人。
五、戴至德不顯私德
唐代劉餗《隋唐嘉話》記載:
劉仁軌擔任左僕射,戴至德擔任右僕射。當時的人,都稱道劉仁軌,而看不起戴至德。
有個老婦人呈上狀紙,跛戴至德接過狀紙,正準備下筆批示。老婦人問旁邊的人說:「這位是劉僕射,還是戴僕射?」有人說:「是戴僕射。」
老婦人聽了,便趕忙上前,說:「你是個不能解決問題的僕射。快把狀紙還給我。」戴至德笑笑,讓人還給了老婦人的狀紙。老婦人把狀紙,交給了劉僕射去辦理。
戴僕射在職期間,沒有什麼特別的成就,當朝似乎也不能說什麼。
等到他死了,唐高宗感嘆道:「我自從失去了戴至德,再沒有聽到忠直之言了。他活著的時候,我若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他總是直言勸諫,從不放過我!」於是,皇上要來戴至德前前後後所陳的章奏,有一滿筐子,皇上邊看、邊流淚!這時,朝廷的人們,才想起他來,追重戴至德。
【評點】
本篇從兩個方面,來寫戴至德的德業事功。第一段從正面寫,戴處理一個狀紙時,呈狀的老婦人說他是「不解事僕射」,他笑著讓人還了狀紙。一件小事,表現的是他胸襟的開闊、為人的寬厚。
第二段,從側面寫,通過唐高宗對他的追懷,來表現他的忠誠和正直敢言。全篇取材精當,正面、側面相互映襯,具有很好的藝術效果。
六、李廙有清德
唐代李肇《國史補》記載:
李廙(讀義)擔任尚書左丞,有清廉的德行。他的妹妹,是當朝重臣劉晏的妻子。當時,劉晏正執掌大權。劉晏曾經有一次到李家探訪,被請到李廙的寢居之室。他見這屋子的門帘,已經十分破舊了,就讓人悄悄地量下這門帘的尺寸,回去後用粗竹編了一個,沒有加以裝飾,打算送給李廙。劉晏三次把門帘帶到李虞門前,都因不敢進去說,最後還是把這竹門帘,帶了回去,沒有敢送給他。
【評點】
這個小故事,寫李廙的清廉自守,竟使其秉權的妹夫,想送他一個粗製門帘,而三至其門,不敢開口。故事雖未正面寫李廙,但卻把李廙平日的剛正德操,充分地顯示了出來。這就叫「威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