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升級再次施壓中國經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5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升級再次施壓中國經濟,5月3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製造業關鍵數據--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破臨界點至49.4。另外,經濟下行中資企業債券違約料再創新高。
中國國家統計局5月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受生產、新訂單尤其是出口訂單指數降幅較大拖累,中國5月官方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重返50下方的萎縮區域;從業人員指數的持續回落,也表明穩就業難度不小。內外需走弱壓力再現,工業生產已經出現放緩,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動能可能減弱。
據《路透社》5月31日報導,「5月份PMI指數繼續下降,且降幅擴大,表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稱,「在3月份提高到榮枯線以後,5月份PMI指數重新回落到榮枯線以下,表明經濟企穩基礎尚未建立。」
張立群表示,新訂單指數,出口訂單指數較大幅度下降,反映市場需求不足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出口下行壓力較大;生產、採購量、進口、對未來生產的預期指數下降,反映企業信心有所減弱,生產經營活動景氣度較低。「綜合研判,當前形勢下行壓力較大,宏觀經濟需求不足問題比較突出。應該進一步做好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工作,著力擴大內需,盡快提高應對外需波動衝擊,穩定總需求,穩定經濟增長的能力。」
另外,中國國家統計局本週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出現三年多來最大降幅,顯示在美中貿易戰背景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承受進一步放緩的壓力。分析人士認為,經濟改革停滯是中國經濟長期放緩的主因。
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5153.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7%,是該項指標3月份恢復增長後再度下降。去年11月,該指標為同比下降1.8%,是三年來首次下降。
據《美國之音》5月31日報導,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認為,現在強化了國有企業的關鍵地位,雖然也強調市場的決定性地位,但掀起了一股國進民退的潮流。拉迪2019年年初出版了新書《國家的反擊:中國經濟改革是否終了?》(The State Strikes Back: The End of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他近期前往中國實地考察後得出結論,國進民退的情況比之前預想的還要嚴重。他說:「我認為,我低估了近年來一些政策對私營部門的不利影響。很多私營企業不復存在,它們有的是被國有企業兼併,因為國企有更多獲得信貸的途徑。
惠譽評級中國企業研究董事黃筱婷5月30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信用市場論壇媒體發布會上表示,政府的政策立場轉向溫和寬鬆以後,企業融資環境自2018年開始有所改善。但是,在再融資壓力高企、政府對違約的容忍度增加及投資者避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9年中國企業債券的違約案例可能會自2018年的歷史高位繼續攀升。中美貿易摩擦可能進一步升級,導致投資者情緒疲弱、製造業/工業部門增長遲滯及貨幣貶值壓力增強。如果雙方的貿易談判向更加不利的方向發展,離岸融資環境可能會迅速惡化。
惠譽預計企業債違約將在2019年創新高。2019年前四個月,共有22家公司的47支債券違約,涉及本金總額達310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同期有所增加(5家發行人的11支債券違約,總額為96億元人民幣)。
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
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是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具有較強的預測、預警作用。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臨界點,也被稱為榮枯線。高於50時,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則反映經濟總體收縮。
中國製造業PMI指數的計算方法是由5個擴散指數(分類指數)加權計算而成。5個分類指數及其權數是依據其對經濟的先行影響程度確定的。具體包括:新訂單指數,權數為30%;生產指數,權數為25%;從業人員指數,權數為20%;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權數為15%;原材料庫存指數,權數為10%。其中,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逆指數,在合成製造業PMI指數時進行反向運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