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通貨膨脹的時候 什麼最容易漲價?(圖)


當發生通脹時,首先上漲的都是生活必需品。(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5月10日訊】通脹是經濟週期中最常見的現象之一,當發生通脹時,首先上漲的都是生活必需品。因為它是剛需,而非必需品(比如汽車、手錶、耳機)不是,所以無論經濟過熱(通脹)還是過冷(通縮),必需品的需求一直很大,一旦發生通脹,人們當然會把手中不值錢的錢換成能維持生活的東西了。而對於非必需品,購買力由於通脹而打了折扣,自然它們的需求也就沒有了。至於普通工業製品,則完全取決於工業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了,技術越發達,工業製品的價格也就越低。

通脹是經濟週期中最常見的現象之一,主要由於貨幣供應過多、本幣貶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原因導致。歷史上看,無論是溫和的通脹還是惡性的通脹,首先上漲的都是生活必需品。不過,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瞭解背後的經濟邏輯。

1、剛需的商品最容易漲價。通脹的原因有很多,類型也有很多,但表現出來的只有一種現象,那就是錢不值錢了。此時人們會有強烈的將手中現金換成商品的動機,手錶可以不要,汽車可以不要,但柴米油鹽不能不要。所以,當人們都去搶購這些生活必需品的話,價格自然也就起來了。比如當下的委內瑞拉,通脹時生活必需品價格都出現了暴漲。用經濟學最簡單的理論解釋,那就是供需問題,生活必需品在大多數時候都是供不應求的,所以發生通脹後,最容易漲價的也是它們了。

2、普通工業製品價格與通脹弱相關。意思就是工業製品價格在通脹時不一定會漲價。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電冰箱,同樣是2000塊錢,10年前只能買那種老式的冷藏+冷凍的雙門冰箱,容積小;而現在或許能買個三門的,大容量冰箱。再比如自行車,放在以前那可是家裡的大件了,可是現在滿大街的共享自行車都沒人要,舊車賣的話也就幾十塊錢,跟一頓快餐差不多。幾十年來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工業產品的價格不但沒有漲多少,甚至有的還跌價了,而在這幾十年裡,通脹率都不知道翻了多少倍。按照經濟學原理,單位時間內所創造的產值更多了,那麼單位商品的售價就會下降,就是這個道理。

3、非必需品價格彈性大。像汽車、手錶、耳機這種非必需品也變得越來越普遍。但如果是惡性通脹的話,那麼非必需品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也就是說非必需品對於通脹通縮,甚至宏觀經濟的價格敏感度很高,經濟好,大家都有錢了,汽車銷量高;經濟不好,汽車立馬就滯銷。比如在去年的貿易戰期間,資本市場哀鴻遍野,中高端出口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貿易企業倒閉的倒閉,裁員的裁員。

4、黃金、珠寶等保值類資產價格上漲。我們都知道,黃金是全球的硬通貨,哪怕國家消亡,貨幣成為一張廢紙,但黃金依然具有價值。所以每當地緣政治、戰爭、通脹等風險因素抬頭時,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總是會受到資金青睞,使其價格上漲。另外,像珠寶、收藏品等在通脹期間也具有一定的保值性。

至於為什麼?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或者說經濟特性,那就是稀缺,且本身具有內在價值。國家貨幣本身只是一張紙,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背後有國家信用作為支撐;而金銀天然具有價值,也就是說,金銀在地底下,還沒被挖掘出來時就已經具備了價值,這與匯率、經濟形勢、戰爭等各種因素毫無關係。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