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估值 投資不能舍本求末(圖)


很多人在談估值,往往都在引用市盈率等數據。(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3月31日訊】看到很多人在談估值,往往都在引用市盈率、市淨率、淨資產收益率以及分紅率、股息率、無風險利率、風險補償貼現率等等數據,如果是像我這種毛估估的一眼胖瘦派,那麼這些東西看看大體上也夠了,但我看到很多人是在很認真地依賴上面的各種比率做估值分析,我覺得有點,說得嚴重一點,舍本求末。上述各種比率的基點是利潤,而利潤往往只是表象,只是結果,可以有各種財務調整餘地。

認真的估值需要基於資產,只有好的資產,才能帶來未來的現金流,帶來利潤,而不是帶來天雷滾滾。最近大量公司做了商譽減值,那就是壞資產的典型。並不是商譽就是壞資產,而是無法帶來未來現金流或未來利潤的商譽,那些需要減值的商譽,是壞資產。

一個公司的資產,無論是好的資產還是壞的資產,大部分都會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還有一部分無法反應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叫無形資產,品牌競爭力,護城河,或者參與並購後叫做商譽。所以商譽不是壞東西,它代表了護城河。多少公司能夠形成自己的競爭護城河?不會有很多的,所以大部分商譽都是會減值的。

由於大多數公司都沒有顯著的競爭護城河,所以我們想對一個公司做認真的估值,實際上第一步需要仔細分析它的資產負債表,看看它有哪些資產,哪些負債,比率如何,活下去的概率有多大,活得好的概率有多大。現在談估值的文章,很少涉及資產負債分析,我這篇小文,希望能做一個提醒。

怎麼看資產負債表?每一本財務分析的書都有洋洋灑灑的大篇幅章節,我不展開,先說幾個估值時需要特別關注的點,能不能可持續經營(可估值)跟它們很有關係。

資產=負債+股東權益,這是一個恆等式,是資產負債表的編製基礎,這裡可以引申出一個核心比率,資產負債率=負債/資產,如果大於50%,意味著負債已經大於股東權益,一旦借錢投資失敗(或者形成現金流回報過晚),債主上門索債,那麼股東權益都有可能不夠賠。所以投資資產負債率大於50%的公司就要特別謹慎,除非背景強大,信用極好,否則破產前景將若隱若現。

當然債主不可能一起上門逼債,所以資產負債表裡把負債分成了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一年內要還的債務歸入流動負債,同樣,資產中也區分了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廠房、機器、商譽之類的資產就算很優質,也無法拿來還債,只有現金、應收票據、應收款甚至庫存能夠很快拿(變現)出來還債,這些算流動資產,如果流動資產不足,那麼1分錢難倒英雄漢,那就攤上大事了。所以我們要看好另外一個比率,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這個必須大於1,不然需要砸鍋賣鐵,以後就沒得玩了。

其實上面流動資產中的存貨往往流動性並不好,庫存商品即使沒有過時,賣起來也很費勁,真要快速變現,與砸鍋賣鐵也差不多,所以財務分析時會把剔除庫存的流動資產叫做速動資產,速動資產/流動負債叫做速動比率,這個大於1,就更加安心一點。

另外,在經濟前景悲觀的今天,我們還要考慮更多一點,那些票據,特別是應收款,在整個宏觀經濟衰退或者行業週期下行的時候,往往是無法變現或收回來的,只有現金和可交易金融資產才靠得住,所以還有一個更嚴格的比率,現金比率=(現金+可交易交融資產)/流動負債,這個大於1,稱得上十分安全,但是資金運用效率實在有點低,要根據具體公司情況具體分析。

估值的第一步,先不要看能不能活得好(利潤),先看能不能活下去(償債)。上面這幾個比率正常,才有可能遇到風浪不翻船。

資產負債表的進一步分析還有很多,包括固定資產投資、應收應付款增減,庫存變化,商譽形成等等,這些都反映出資產的質量和業務模式,而且往往不能只看一張表(時點數據),要分析多年的變化,但是不同行業,不同公司,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就不是我這一篇短文說得清的,以後有機會結合具體公司再聊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歸隱林地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