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卷流香】駕天車遨遊仙界的李太白(圖)


我們若是把李白在詩中描述的仙界妙景、真實的所見所聞,描繪成「浪漫主義」寫法是不正確的。(繪圖:志清/看中國)

大唐時代,佛教、道教、儒教興旺發展,達到鼎盛時期,其間文化繁榮昌盛。人們敬信神佛,許多文人本身就是修煉人,他們經常尋仙訪道,讀經參禪,打坐實修,其作品中充滿仙風道味,唐代社會彌漫著濃厚的神仙氣息。

翻開《全唐詩》,很多作品記載著詩人們到名山大川敬訪佛寺、道觀,求拜高僧、道士、神仙,有詩人在修行中悟到高層次的法理,有詩人可以打開天目看到不同空間的景象,甚至有詩人描述了元神到達仙界並在仙界的所見所聞。這類的詩篇在《全唐詩》中能找到許多。這其中,達到巔峰者,非詩仙李白莫屬。

本文為讀者介紹李白的兩首遊仙詩《飛龍引》,其由當年黃帝飛升成仙寫起,緊接著描述詩人自己駕天車遨遊仙界的經歷。

根據當代專家的解讀,我們可以知道詩中隱藏的一個天機,那就是詩人李白的仙境層次高深,甚至可以越過紫皇所在仙境層次,居高臨下,俯視眾神,包括瑤池王母。這對許多人來說,也許覺得不可思議。

其實我們先人留下的許多古籍中透露了許多天機和真相,值得後人好好琢磨研究。如果不能打破僵化的思想,總是用無神論或進化論的思想為主導,以此來進行所謂的解釋,根本就不能真正理解這些古籍,也就不能破解這些涵蓋在古籍中的天機了。

《飛龍引》(唐)

其一

黃帝鑄鼎於荊山,煉丹砂。

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

雲愁海思令人嗟,宮中彩女顏如花。

飄然揮手淩紫霞,從風縱體登鸞車。

登鸞車,侍軒轅,

遨遊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源自《全唐詩》)

「飛龍引」,樂府舊題。古樂府魚龍六曲之一。

黃帝,亦稱「軒轅黃帝」。據《拾遺記》記載,軒轅黃帝「熏風至,真人集,乃厭世於昆台之上,留其冠、劍、佩、舄焉。昆台者,鼎湖之極峻處也,立館於其下。帝乘雲龍而遊。殊鄉絕域,至今望而祭焉。」

古時,黃帝採集首山的銅,在荊山鑄造了寶鼎,然後煉丹砂。仙丹煉製成功了,丹砂化成了黃金,黃帝服用後成仙。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就騎著龍飛上了天庭。黃帝的群臣與後宮上者七十餘人也皆乘龍飛仙進入了仙境。

《史記・封禪書》稱,「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

古代道教徒用丹砂化汞煉丹,認為可以成為黃金,食之可以長生不死。《史記・封禪書》:「少君言上曰:『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

黃帝成仙上天的事蹟讓人感歎。天上的彩雲迷迷茫茫,變幻如海,找不到升仙的途徑,讓世人空自歎息。天宮中的仙女美麗如花而遙不可及。詩人飄然飛上天庭向世間遙遙揮手,隨風縱體登上黃帝的鸞車,與軒轅黃帝乘鸞車一同遨遊青天,在天界暢遊,樂不可言,多麼愜意!


遊仙詩是用詩詞的形式記敘作者修煉體悟及修煉所見,是中華神傳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曹操、李白之遊仙詩是其中最佼佼者。(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閑,軒轅去時有弓劍,古人傳道留其間。

後宮嬋娟多花顏,乘鸞飛煙亦不還,騎龍攀天造天關。

造天關,聞天語,長雲河車載玉女。

載玉女,過紫皇,

紫皇乃賜白兔所搗之藥方,後天而老凋三光。

下視瑤池見王母,蛾眉蕭颯如秋霜。

(源自《全唐詩》)

鼎湖是黃帝乘龍升天之處。據《通典》記載,「弘農郡湖城,故曰胡,漢武更為湖縣。有荊山,出美玉。黃帝鑄鼎於荊山,其下曰鼎湖,即此也。 」

鼎湖的水靜靜流動,清澈而安靜。當年,黃帝與群臣後宮在鼎湖乘龍飛天成仙,剩下一些小吏不能上去,於是都拽住龍髯不放,龍髯都被拔掉墜落下來,黃帝所用之弓劍也掉了下來,遺落人間。

據《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上天時,「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珣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黃帝在百姓仰望之中飛向天庭,那些小吏們只能抱著龍髯和弓大聲呼喊。黃帝煉丹成金服食成仙之道流傳至今。黃帝的後宮女眷光彩照人,她們也乘著鸞車如飛煙一般一去不復返了,隨著黃帝騎龍到了天庭。

詩人飛上天宇,到了天門,去聆聽天上神仙的談話,坐上伴著祥雲的河車,載著美麗的仙女,去拜訪紫皇。紫皇於是將月宮中白兔所搗之長生不老藥神仙藥方賜予詩人。詩人服食仙藥之後,可以長生不老,壽與天齊,可以活到日月星辰都凋謝的時候。

後天而老,在天老以後才老,即長生不老。

三光,據《白虎通義》,指日、月、星。凋三光,言三光有時凋落,而此之真身則長存。

蛾眉蕭颯如秋霜,有白首之意,指即使王母有蒼老之容,而反襯詩人卻後天而老,永遠年輕,長生不老。

紫皇乃世間所傳道家修煉中最高神仙,所以此時詩人越過紫皇所在仙境層次,居高臨下,俯視眾神,包括蛾眉蕭颯之瑤池王母。

據《太平御覽》卷六五九引《秘要經》:「太清九宮皆有僚屬,其最高者稱太皇、紫皇、玉皇。」

可能有的讀者會有這樣的疑問,李白的層次超過了紫皇,也就是道家中最高的神仙,這是不是有點玄呀?這是不是太過了、「雷人」?不都說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嗎?這所謂的浪漫主義,不就是想像力豐富、幻想力強嗎?這詩中描繪的景象難道不會是李白浪漫想像的結果?

筆者因此不得不再次重複以前多次在文章中提過的解釋,遊仙詩絕不是浪漫主義寫法,遊仙詩是用詩詞的形式記敘作者修煉體悟及修煉所見,是中華神傳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此類詩大都為歌詠仙人、修煉提升之詩,大多為修道者所寫。曹操、李白之遊仙詩是其中最佼佼者。

當代專家直接指出現代人之所以不能理解遊仙詩的原因:「游仙詩啟迪世人敬神信佛,向道成仙,返本歸真。但很多現代人受無神論影響,認為遊仙詩是詩人幻化想像所營造之空靈縹緲境界,甚或是作詩之一種浪漫主義手法,不能真正理解遊仙詩。」

因此,把李白在詩中描述的仙界妙景、真實的所見所聞,描繪成「浪漫主義」寫法是不正確的。有些人不明白或不相信修煉的內涵以及修煉可以昇華至高層次的事實,因此以一種世俗的眼光認為李白筆下的仙界是幻想出來的,是浪漫的結果。

對於此詩的釋義,筆者參看了多個版本,每個版本的解釋都不同,差異巨大!!那麼哪一種才是最確切的呢?李白是個修煉得道者,他在詩中描述的是因其修行所經歷的,因此從這一基點去解釋,才是更貼近原意的。

本文採用的基本釋義,是根據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於2016出版的《千古英雄人物:李白(12)五嶽尋仙不辭遠》。詩中具體一些細節的釋義則綜合採用了其它不同的版本。

參考文獻:

1.《千古英雄人物:李白(12)五嶽尋仙不辭遠》,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2016。

2.《新譯李白詩全集》,三民書局,2017。

3.《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本。

本文留言

作者秦山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