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生活更充實、有趣,不妨安排「特別行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朵莉.克拉克(Dorie Clark)堪稱個人行銷大師,並有多本相關著作,過去幾年她熱中於拚事業,在2015年底卻「赫然驚覺」一件事:「我被問到在工作之外還喜歡做什麼,竟答不出來。工作就是我的全部,而我發覺這樣真的很糟。」
這不僅在概念上很糟(畢竟人生應該不只如此),就以金錢來衡量也會覺得很蠢,「我住在紐約。如果成天只是埋首工作,其實去住其他地方也是一樣─住在沙漠裡的破屋都行。紐約是全球數一數二物價昂貴的城市,如果我不善加利用,何必花這個錢?」
所以朵莉決定,2106年每週至少在紐約進行一次小探險,「這樣到了年底我才會覺得自己有善用住在紐約的機會。」
她興致勃勃地展開行動,「我喜歡量化,所以開始把每件事都記下來,一做了什麼就記在手機裡。」這份紀錄很快就有「參觀布魯克林的哈西迪教派」與「參觀兵工廠」。她去了下東城廉租公寓博物館,造訪甘斯沃爾特市場,欣賞正直公民大隊秀,看薩曼莎.比(Samantha Bee)錄影,甚至在一間喜劇劇場巧遇演員傑瑞.史菲德(Jerry Seinfeld)登台露兩手(這段節目事前沒公布)。
朵莉還去百老匯看秀,在經典老店薩帝斯餐廳用餐,沿西岸快速道路下騎單車,去了俄羅斯茶室餐廳、彩虹高樓餐廳和翠貝卡影展,照披薩推薦名單一家家大飽口福,搭地鐵七號線去法拉盛最後一站的一間購物中心,那兒的美食街有三十多間道地的亞洲餐館。
這計畫讓人愈試愈起勁。到了2017年1月,她已經有超過52個紐約客專屬的回憶。
大忙人的「改天」=「沒有這天」
這目標也激發了許多正向行為。首先,朵莉更留意空閒時間的運用方式。她原本可以在日常遇見些新奇,但由於每週目標,她「努力找出新奇的活動」,還訂閱《紐約生活指南》(Time Out New York),「我要參考那些資訊來選擇。」過去的她讀了些內容,可能會把某篇文章存下來,想說改天可以試;但對大忙人來說,「改天」等於「沒有這天」。
現在她列出清單,「改天」成了行程表上具體的日期。這目標也有助於在看電影或博物館展覽間做選擇。若沒有「紐約客專屬」計畫,「我也許就沒什麼在兩者間做選擇的好依據。電影在哪裡都能看,博物館展覽卻只在紐約有,所以看展優先。」
透過這種計畫逼自己走出公寓,造訪沒去過的地方,代表「現在紐約已經不同以往,有了很多回憶和感情。」就連走出地鐵站都成了回憶:「這路我走過。還記得是哪時走的嗎?」當你在週六晚上巧遇明星登台,絕對能回答這天跟其他日子有什麼不同。住在紐約這種大城市,活動有時價格不菲,所以很多人選擇用Netflix看電影,而不是去布魯克林博物館。
其實也有很多活動完全免費,說起我在紐約的那些年,還清楚記得某天清晨去了高架橋下昏昏暗暗的富爾頓魚市場,那裡冰塊堆積如山,小販燒著木箱,血淋淋的魚頭發著光,散發著刺鼻氣味。
讓平淡無奇的日子顯得與眾不同
其實就連平常的日子也能有所不同。在我前面提過的時間感受調查中,那些回答「昨天我做了值得回味或特別的事」的人,同意「自己有足夠時間做想做的事」的機率比平均高了14%。
我挑出時間感受得分最高的30個人,分析這些人的時間紀錄,結果發現他們把那個三月的週一過得出奇有趣。
一位女士晚上6點在線上購票,7點就跟家人去電影院看《美女與野獸》;有位受試者去接朋友,共同參加一場以社會企業為主題的地方活動;另一位則在晚上7點帶10歲的小孩吃晚餐,8點到當地的水療館接受按摩;一位晚上9點練了騷莎舞(Salsa Dance);還有一位晚上8點迎接保母之後立刻溜出去,聽了一場爵士演奏。
別忘了,這可是週一晚上。
就算是沒有這種精采活動的人,也做了比看電視更有趣的事,例如:全家去公園享受三月尚未天黑的時光,或是晚上8點飯後出門散散步。
什麼值得回味?什麼能激起高強度的情緒?少量時間可以變成少量快樂,比方說:
.如果你喜歡到某個地方吃午餐,在那裡能夠開心,也許可以每週去個二、三次,別天則嘗試其他地方。
.隨便找個週二在不同地方停車或下車,就在新地方來場晨間散步,晚上則挑一個上班經過時好奇的店家看一看。
.找一個先前只是打過招呼的同事好好聊一下。
.在習慣旁觀的會議上發言。
.挑出一個晚上,用原本看電視的時間投稿給當地報社,三天後享受文章刊出的榮耀與開心。
.夏天晚上在社區游泳池游個泳。
.在後院鋪上野餐墊,到屋外吃早餐。
.週三早點溜出公司和伴侶喝一杯,再搭普通的火車回家。
.邀朋友去鄰近的州立公園來場短程健行─那些有美麗松林的公園,明明離你家不遠,但過去幾年你從沒去過。
* * * * * *
本文整理、節錄自《要忙,就忙得有意義》一書
責任編輯: 皇輔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